对“细节”产生兴趣的孩子,是潜在的优等生

#好书奇遇季#

“成功学家鼻祖”罗曼·文森特·皮尔的一句名言——“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在国人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句话适用于各行各业,也适用于每一个人,当然包括孩子们的学习。


在学习中:“要我学”VS“我要学”!


简短精辟的几个字,深刻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


众所周知,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把知识比作海洋,把知识比作高山。


翻山越岭、苦撑渡舟,这样的语句给人展示的那个画面,让人稍有碰触便会心生一股怯意,毕竟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的,那么多的艰难险阻,怎么让孩子们乐颠颠地去吃那些如山高、似海深的苦呢?


那么孩子们在这个时候,是不是就是一种“要我学”,而不得不学的无奈感和抵触感在心头不断盘旋呢?


如何化解“要我学”的无奈接受,转成“我要学”的欣然接受,那就需要很多的技能!


孩子需要的是一种趣味,对书中的内容产生了兴趣,那么书中的内容便很容易被孩子所吸收;孩子对书中人物产生一种敬佩感、羡慕感,那么书中人物的某些特征,便会让孩子们争相模仿。


有这么一套书,让孩子们拿到后就爱不释手——《科学代码》。


对“细节”产生兴趣的孩子,是潜在的优等生


这本书的作者是西班牙马德里,他拥有马德里自治大学理论物理学学位,撰写过针对成人阅读的《数学论文》,也为儿童和青少年出版了大量书籍。如《青年爱因斯坦的冒险》、《来自太空的数字》、《全速乘法》等。


这次,他用有趣的故事来讲述一个个物理现象、生物本能,读这样的书不仅仅能让孩子的文科成绩有所提升,还会打开孩子理科思维的大门。


这套书全套8本,每本书里,都有趣味十足的科学知识,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了解到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特别是这本《失忆的侦探》的书,因为主人翁——夏洛克·福尔摩斯被袭击而失忆,通过寻找自己身份的过程中,他不断运用敏捷的观察力、推理力来让自己在几个个性十足的天才孩子们之间树立威信和尊严,最终找到袭击自己的凶手,找到自己真实的身份!


在没有找到自己记忆之前,夏洛克·福尔摩斯被称作为——尼摩。


尼摩在与别人短暂的接触中,便能准确地判断出其他几个孩子的情况,让人不由得心生敬佩。


尼摩通过玛丽的说话口音、受教育程度、肤色以及在一个小纸片上写下的几个字符便推断出,玛丽的父亲是一位老师,是波兰人,常年住在华沙,不久前母亲去世了,近期住在乡下的叔叔家。玛丽想成为一名化学家,在比赛中要展示的作品与炸药有关。


好神奇的感觉有没有?


只见过两次面的玛丽,一下子被尼摩猜中了所有。


那么尼摩是根据什么来猜测这些的呢?


书中所给出了尼摩得出这些结论的信息,都是从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得来的。


比如,因为玛丽身为女孩,能够接受相关的教育,在当时的波兰普通的农家女孩是十分罕见的,除非玛丽是一个富裕的家庭出身的孩子,而玛丽的衣着打扮使她看起来不是富裕家庭出身。所以,推断出她的父亲从事教育行业——老师。


又因为当时处于寒冬时刻,玛丽有些被晒黑的脸颊,让尼摩推断出她近期长时间处于户外,手上的茧子,告诉尼摩她在从事田间劳作。


一个城市的女孩,为什么会去田间劳作呢?


肯定是家庭出现了一些变故,那么可能是父亲或母亲过世了。又因为她能被支持远赴英国进行化学学习,和研究,那应该是豁达的父辈的支持,所以推断出过世的人应该是母亲。


再加上玛丽身上的火药味,所以推断她研究的内容应该就是炸药……


所有推断都是从细处着眼,有着强大的思维甄别能力。


关注细节的人,都是注意力相对专注的人。


那么一个注意力如此专注的人,又怎么会不成功呢?


关注到细节,让一个人能抽丝剥茧地看到事物的真相,是不是一件超级神奇的事呢?


只有挑起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对细节的关注产生兴趣,那么他们离成功便更近一步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华沙   福尔摩斯   马德里   玛丽   细节   孩子   优等生   田间   炸药   推断   敬佩   美文   父亲   兴趣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