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美好 都藏在院中

端午的美好 都藏在院中


箬叶青翠,粽香满院,夏至过后,时至农历五月初五,便又到传统佳节,端午。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在千年的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赛龙舟与食粽子便是端午节自古以来的两大礼俗,至今不辍。


端午的美好 都藏在院中


时至今日,赛龙舟这项礼俗在城市间已经难得一见,寻常人家更多是邀上亲朋好友做粽子,念着古意的人家还会挂艾叶佩戴彩色丝绦香囊

端午节俗内容丰富,究竟有哪些可以在院子里实现呢?


端午的美好 都藏在院中


院子里的“种子”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民间曾有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每至端午佳节,一家人便会聚集在自家院落里包粽子。


端午的美好 都藏在院中


因“粽子”又与“种子”谐音,寓意得子,十分得到民间人家的喜爱和推广。

到了唐代,粽子形状出现锥形、菱形,与现代粽子相差无几。而宋朝可谓是创新粽子的先行者。


端午的美好 都藏在院中


院子里的“传说”

带五色绳、吃“五黄”、挂钟馗像,也是流行于古时的端午习俗。

端午节系五彩绳的习俗起源于汉代。汉代应助《风俗通义》有记载称:“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说以益人命”。《荆楚岁时记》亦载:“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端午的美好 都藏在院中


农历五月被古人称为毒月,因这个时期湿热易生毒虫,古人认为端午节拴五彩绳、挂钟馗像,可以退蛇、虫、病菌,保护儿童,驱妖避邪。

除此之外,还有于门上高悬菖蒲、艾叶,或用菖蒲、艾叶配合朱砂、雄黄等放在香囊内,悬挂在长廊、庭院里,以消毒免灾。


端午的美好 都藏在院中


院角里的“花样”

除了吃食、佩戴五色绳、挂艾叶等习俗外,古时端午节,人们还兴在院子里玩游戏。

粉团是类似麻团的一种点心,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而射粉团是唐代宫廷端午盛行的游戏。


端午的美好 都藏在院中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行此戏。”


端午的美好 都藏在院中


端午习俗流传千年,在院子里得以传承演变。对于传统节日与习俗,我们也应该像对于回归传统居住形态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文化与美好继续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端午   天象   天宝   菖蒲   礼俗   香囊   挂钟   古时   汉代   粽子   端午节   唐代   佳节   美文   习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