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和古代状元,有啥不一样

#高考# 这两天,随着高考成绩出炉,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及各所高校纷纷在第一时间内向社会公布招录信息,也就是俗称的高考“放榜”。不过,与好些年前那种以某省某地(市),甚至某县某区某所学校为单位,直接、高调宣扬什么“高考文科状元在我省”“理科裸分状元在我市”“全县高考理科、文科状元均出自我校”等等舆论场景相比,市面上对“高考状元”的推崇与消费,已经相当地克制与冷静。盖因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声:严禁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复读生”等概念和信息。

当然,其中也不乏有投机者,利用汉语语言灵动摇曳、表意丰富的特质,暗渡陈仓,达到某种诉求目的的。比如这家教育机构,它是这样宣传自己今年高考所取得的成果的——

“高考状元”和古代状元,有啥不一样

即便后来该机构站出来辟谣,并以该校纪检委的名义信誓旦旦:该行为并非单位所为,纯系出自他人(包括别有用心之人)之手,并将追究炒作此事者法律责任云云。但有一点,是想抵赖也无法抵赖的事实:这下,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贵学校出了状元,文科裸分和总状元都在你们那里,是不是?

话说回来,上级文件、上级号令,可能只正得住跟教育有关的机关单位及从业者,几乎无法管束一般社会群体,尤其是家长们的好奇心。所以,在民间,高考状元依旧是个高频词。家长跟家长相互打探的时候,总不忘追问几句:今年咱们省(市、地州、县)的状元是哪个?考多少分?他(她)是哪个学校的?

囿于政策环境,既然寻访今年各地“高考状元”成了烫手的山芋,而民间对于“高考状元”又表现得如此热衷,本篇就直接聊聊“高考状元”是如何衍生,以及古代状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们之间有何异同的话题。


“高考状元”和古代状元,有啥不一样

由于本人没办法跟状元们生活在同一时代,所以以下内容均来源于此前接收的传闻、书本和网络,并进行简单的整合。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本人删改!

古代的状元,大致相当于今天高中普考的榜首,或者说,今天高中普考的榜首,与当年殿试中钦定的状元,大致相当。这个相当,实际上更多地是基于取得这个名次或结果的概率而言,就像彩票中了千万大奖一样,概率和成色那是不言而喻的。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封建社会的文人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

综合史料,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以来,状元始设于唐朝,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百科状元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从中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绪31年(1905年)废除,历经近1300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励多少学子卧薪尝胆、悬梁刺股、死钻八股、勇跳龙门。而高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名中最高荣誉。

目前,在中国史籍中留有名号的状元约有七百多人左右,能从当时科考中脱颖而出,苦读、真才实学是唯一的途径。历朝历代,考察取录人才多以文章哲理为准,所以文章做得好坏、文理过不过硬,直接决定能否殿试及第,这也就是古代状元中以文学家为多的主要原因。由于教科书的推介,我们耳熟能详古代状元有唐代的贺知章、王维、柳公权,宋代的张孝祥、文天祥、吕蒙,明代的胡广、杨慎,清代的翁同和、张謇等。而之中大多数状元,由于受个人因素或当时环境的牵制,一生中终于难有所作为,最终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高考状元”和古代状元,有啥不一样

比较而言,现在的“高考状元”,虽然产出环境比那时优越得多,但由于人口基数的不断庞大,使得其含金量更高、更纯厚。但是,同样的,当代社会,社会领域不断拓宽,对人才需求也更加细分化,取材标准也更加多元、理性。所以,诸如各科成绩平衡发展的“高考状元”,毕业后反倒不如在某个专业有突出表现混得好的事例,比比皆是,也就不足为奇了。

写到这里,祝愿已经参加完今年高考,和准备迎接高考的莘莘学子们,都能得偿所愿、心想事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柳公权   状元   悬梁刺股   高考状元   学而优则仕   殿试   古代   榜首   理科   美文   概率   上级   高中   单位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