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不可以为我改一下吗?如果你期待对方改变时,你在期待什么?

01

曾听过一个经典段子,说有一个文学家出了一本书,叫How to change your wife in 30 days。这本书一推出就很热销,一星期内售出了20万本。文学家很欢喜。

但是之后发觉书名英语拼写错了,原来是How to change your life in 30 days。书名改过来后,一星期只售出了3本。

我也不知道文学家后不后悔把书名改过来。要我讲,即然卖得这么好,索性睁只眼闭只眼算啦,假如不改书名不算是欺诈的话。起码我是获得了启迪。

我不是在获得开了一门叫《亲密关系》的课吗?我下一一本书的书名,就准备叫:《亲密关系:如何改变你的伴侣》。

我们这一公号的一个主题,是探讨改变。大家均有很明显的改变现状的愿望,也时常说改变很难。

你就不可以为我改一下吗?如果你期待对方改变时,你在期待什么?

不过,比改变自我更强烈的,是改变他人的期望;比改变自我更难的,也是改变他人。

我们如此热衷改变他人,到底是要他人改变什么?改变他人这件事情,又怎么会如此难?


02

你就不可以为我改一下吗?如果你期待对方改变时,你在期待什么?

我曾经采访过一对年轻夫妇。妻子自己有出色的事业,也是非常积极主动努力的人。比较之下,爱人则有一些懒惰。这成为了他们的一个主要矛盾。

她常常跟爱人说:“你一回来就躺在沙发上冲着手机。如今社会发展变化这么快,新知识这么多,不会看会书,多学习点东西吗?”

这类说法在今天这个强调积极主动努力的时代特点下,变得非常积极主动公正。因此 妻子也感觉自身的规定理所应当。

可爱人并不待见。他常常辩驳说:“我工作这么累,我只是休息一下怎么啦!”两人常常会为这件事情闹矛盾。

渐渐地妻子说得多了,爱人就想不置可否。有一次,妻子又埋怨了,这次爱人没辩驳。他说道:

“这样吧。你下次督促我,我看手机你就提示我。你看到好的书,就推介给我看。”

爱人内心想的是,“好,既然你让我改,那么我改不就完了吗?”

但是妻子一转头说:“这是你的事。他人督促的有什么意思?我真想你有这类自觉,而不是要我督促。”

看上去,妻子要想爱人改变。但是当爱人进行改变的表态时,妻子却并不待见。显而易见,爱人表态的改变并非妻子要的。

那问题在哪儿呢?


03

在婚姻关系中,在我们要求另一方改变时,我们要求的,实际上是有所不同层面的东西。

第一个层面是比较简单、最表层的诉求,是期待爱人进行个人行为的改变。也就是对个人行为改变的诉求。

例如,我们期待另一方多学点东西、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家人、多担负家务事。许多情况下,这样的改变的要求来源于我们对家中职责的不满意。

而要是另一方在个人行为上进行改变,我们便会认同。

但是,这并不是我们要求另一方改变的所有。

在我们要想另一方改变时,我们的第二个层面的诉求,是期待爱人见到和重视我们的愿望和需要。这也是态度改变的诉求。

这个诉求的核心内容是,你要认同我期待你改变的需要。不可以忽略它,也不可以感觉我是蛮不讲理,更不要说我操纵过度。

例如针对埋怨回家晚这件事,有一些聪明的老公便会回复说:“我知道啦,但是我这段时间实在有一些忙。你辛苦啦。”

看上去他并没有改变,但他把老婆的要求放到心上,这已经是对改变的一种回复了。

你就不可以为我改一下吗?如果你期待对方改变时,你在期待什么?

可有的时候,这类改变还不够。改变也有第三个层面的诉求。

第三个层面的诉求是心理活动描写的诉求,也就是期待另一方的改变是甘心情愿的,而不是在规定和强迫下形成的。

如同前边举的事例,这个妻子规定丈夫改变。但是她规定丈夫改变的是什么呢?

不单单是是行为上的去看书,也不单单是是注重和回复她的规定,反而是期待丈夫变为一个更加积极主动地的人。

妻子说:“尽管他说要改,但我看得出他内心不开心。我认为关键的还并不是改变,反而是如何改变。

我不期待他是为了我那么做,我希望他是真实认同感,并且甘心情愿地想要上进。”

妻子的话表露出人们对爱人的一种普遍性规定。

那便是,一方面期待爱人按自己的看法改变,另一方面,又期待这类改变并不是迫不得已规定下的产物,反而是出自于爱人自己的看法,是主动性的、甘心情愿的。

这就一些麻烦了。由于这个诉求包括了自相矛盾的驳论。

假如另一方真的是甘心情愿的,那么你就需要舍弃改变他的看法和规定。而假如另一方是按你的规定来做的,那么就不容易是自发性自主。

规定”这个行为自身,和“自发性自主”原本便是自相矛盾的。

别小瞧这个分歧,它会变为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变成许多人际关系纠结的缘故。就拿刚刚那对夫妻的事例来说,在妻子来看,不管丈夫去看书还是不去看书,她都不容易满意。

假如丈夫不去看书,那就是不愿意改变,她自然不满意。假如丈夫想看书了,那就是在她的规定下改变,她依然会不满意。

而丈夫也会很生气:“我都按你的规定做了,你还需要我怎么样?”

这个分歧的实质是什么呢?

分歧的实质并不是丈夫是否有回复改变,反而是期待丈夫是另一个一个人,另一个跟如今不同的,更积极主动上进的人。那个人,才更满足我们心中中理性化爱人的个人形象。

但是这也改变的规定,一般而言不容易得到回复,有的时候还可能会惹恼另一方。

问题不取决于它的对与错,而取决于它一直在向爱人传出这样的信息内容:你并不是我理性化中的爱人。

有的时候并并不是具体的规定,反而是这类规定身后所传送的不认同,变成爱人气愤的原因。

有的时候,我就跟这样的爱人开玩笑地说:“我看到这个屋子里有三个人,你、你丈夫,还有你幻想世界出来的梦中情人。

你丈夫不是很上进,但你幻想世界里的那个情人较为上进,你如今是要挑选这个理性化的情人呢,还是挑选面前这个丈夫呢?”

如果是你,你会挑选哪一个呢?是你如今的爱人,还是心中那个理性化的情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期待   理性化   自发性   甘心情愿   自相矛盾   文学家   分歧   美文   上进   书名   层面   爱人   丈夫   妻子   看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