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选择爱人最好的衡量标准“看最低处”

这个世界上,除却少数特殊的人,剩下的普罗大众们,几乎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选择,无论对于男人还是女人,这都算得上是人生的第二次“投胎”,后半生的幸与不幸,很大一部分都取决于这次选择。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婚姻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不仅仅是找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人结合,共同步入婚姻的围城那么简单。也不仅仅是两个人相爱到一定程度,一起组建一个家共度一生那么容易。

对于一个人女人来说,好的婚姻应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做支撑,从而让你的余生不会为了碎银几两到处奔波,夫妻不会为了几个钱而频繁争吵,孩子也能够在好的成长环境下健康长大。

除了经济基础外,“爱”是一段婚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试想你选定的要与他共度一生的那个人,不能与你度黄昏,不能问你粥可温,仅仅是搭伙过日子,那么这样的婚姻有何意义。

爱情就好比婚姻这堵墙的地基,而地基的牢固程度则决定着这段婚姻能够维持的长度。当一段婚姻中爱的成分被逐渐消磨时,仅靠着其他的东西(如责任,孩子,利益等)来束缚时,那么这样的婚姻也是摇摇欲坠的,哪怕可以坚持到最后,过程也是很痛苦的。

对于一本经典,反复阅读比悉心珍藏的价值要大得多,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是我的书单中一本不可多得的婚恋教科书,不同年龄段,不同心境,有不同的收获。

记得刚上大学时读到这本书,完全被书中吉英和彬格莱,达西和伊丽莎白那王子与灰姑娘般的爱情深深吸引,幻想着自己也能在转角处遇到自己的王子。而如今自己也面临着婚姻的选择,再来读此书,发现了很多婚姻的智慧,使得我更加地珍爱此书。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选择爱人最好的衡量标准“看最低处”

1、莉迪亚与韦翰:不看人品最低处就盲目选择的婚姻,注定是无法留住的泡沫

面对婚姻,每个人有不一样的态度,有的人迫不及待地将自己和心仪的人锁入婚姻的围城,有的人却对未知的婚姻充满恐惧,迟迟不敢步入婚姻的殿堂。

如今,女性结婚年龄普遍推迟,主要是因为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在不断地提升,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面对不满意的婚姻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再加上时代和社会的包容性也越来越大,女性无需承担太多的舆论压力,从而可以更加勇敢的说“不”。

但是在普遍现象的背后,还能常常看到一个来自于“低教育”地区的“盲嫁”现象,我们在各大自媒体平台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女性:她们受教育程度低,小学文化,早早步入婚姻,在自己尚且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就已经拖儿带女。

在农村,这部分人的离婚率极高,女性在很小的年纪就陷入那些喜欢耍酷,拉帮结派当的年轻小伙子的“爱情圈套”,很快就辍学结婚,继而生子育儿。等到懂得了生活的不易,看到婚后男人满身恶习,死性不改,婚姻陷入死局后,抛弃儿女,忍痛选择了回归自由。

这种婚姻与书中丽迪雅和韦翰的婚姻几乎是同一种性质,而这样的婚姻结局也只有一种,那就是以悲剧的方式结束,要么是结束婚姻,要么是结束一生。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选择爱人最好的衡量标准“看最低处”

韦翰是一个道貌岸然,人品败落但善于伪装的人,初看光鲜亮丽风度翩翩,光是长相和皮囊他可以迷倒一片怀春少女,就连思想独立的女主伊丽莎白都曾被他吸引,然而他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那种人,一旦认识的时间长了,所有伪装下的丑陋就会被一一的揭穿。

年仅15岁就出去社交的丽迪雅,从小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也不喜欢阅读,没有心计没有城府,再加上受她那肤浅粗俗的母亲的影响,丽迪雅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长了脑袋但是忘了装脑子的姑娘。

在韦翰的三言两语下,原本就风骚的丽迪雅便成功的进了韦翰的鱼塘,最初两人爱得轰轰烈烈,很快爱情泡沫就在现实的猛击下破灭,虽然婚前韦翰靠以不娶丽迪雅为威胁得到了一笔财产,但很快就被他败光。

很快他原形毕露,吃喝嫖赌,到处赊账的本性暴露,对丽迪雅的激情也不复存在,他常年不归家,在外面和别的女人风花雪月,年幼的丽迪雅经历了一段婚姻后瞬间长大,然而这成长的代价太过沉重,再也没有了挽回的余地。

她只能一个人贫苦地守着已经逝去的爱情不断地回忆聊以自慰,只能守着清贫的家,用针线活来打发时光,半生的幸福就这样葬送在年幼无知的选择中。

钱钟书在《围城》里说过:两个人的婚后蜜月旅行应该换为婚前旅行,这样就可以在舟车劳顿中看到彼此最真实的样子,看到他最破败的样子,看到他的为人处世,从而再决定要不要与他结婚。

其实要看清一个人,并非一定要通过旅行,但是有一点是无疑的,那就是必须要时间,所以选择婚姻不能太过急切,你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了解去看清那个人,一个人给你的第一印象也许是错觉,相反,在相处中看到的点点滴滴,才是最可靠的答案。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选择爱人最好的衡量标准“看最低处”


2、夏洛蒂与柯林斯:现实逼近,无爱无性的婚姻,也是一种温暖的保障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你都这么大了,还没有找对象,你不怕自己嫁不出去吗?”

“当然怕了,单单是被你这么一问,我就已经很害怕了!”

大龄剩女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于别人而言,这只是一个茶余饭后用来解闷儿的一个寻常话题,但是于剩女本身而言,要承受的压力和痛苦是非常大的。有时候其实不是不想嫁,也不是太过于挑剔,而是真的遇不到那个让自己托付终身的男人。

在书中,夏洛蒂是一个有智慧,有想法的女人,她可以一眼看出吉英和彬格莱的感情问题,并且说出自己对爱情的看法:

将爱掩藏得很深,有时却难免带来不利。如果一个女人对她的爱的对象一点儿也不透露出她的情感,她也许会失去得到他的机会的;如果那时仍然以世人都还闷在鼓里的想法来自慰,那就不免太可怜了。

在男恋女爱中,感恩图报和虚荣的心理几乎每个情人都有,如果不借助这些而听其自然,是很难成功的。情爱的事,开始的时候都好说——对某人有些偏爱好感,那是很自然的事;可是要能真正地去爱,如果得不到对方的鼓励,却很少人有勇气去追求的。

从这些观点中,可以看出夏洛蒂是一个那么聪明智慧的姑娘,然而就因为她相貌普通,家世平凡,所以婚姻一直高不成低不就,别人看不上她的容貌,她看不起一般人的地位,直到28岁了还待字闺中,因此没有机会去经历一场真正的爱情,轰轰烈烈的爱一场。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选择爱人最好的衡量标准“看最低处”

当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失败转而把希望放在她身上时,她哪里不知道她不过就是一个替代品而已,然而夏洛蒂没有更好的选择,虽然在她心中伊丽莎白的地位胜过柯林斯,但是面对现实的残酷,也只得捡起地上的六便士,然后再抬头看天空的月亮。

在书中,人人都夸赞伊丽莎白是最聪明最有主见的姑娘,能够不被金钱(柯林斯)和容貌(韦翰)诱惑,勇敢的选择自己的爱情,然而我看到的最聪明的人却是夏洛蒂。

首先她能够清楚地定位自己,在当时的英国社会背景下,以夏洛蒂的容貌家世,再加上大龄剩女这个标签,柯林斯是她的所有选择中最好的一个,柯林斯这个人虽然毛病诸多,但并不是多么严重的毛病。

其次她能够包容别人的不足,虽然柯林斯过于自大,喜欢夸夸其谈,太过自以为是,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缺点,然而他最坏的缺点也就止于此,这就是他的人品最低处。夏洛蒂看到了这些低处,也接受了这些低处。在他们的婚姻中,没有你侬我侬,没有花前月下,但是也做到了相敬如宾。

柯林斯一心做自己的牧师职业,夏洛蒂在家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有自己单独的房间,柯林斯非常尊重她,两人常常一起到凯瑟琳夫人家做客,生活虽然没有激情,但是谁能保证自己的人生和爱情一直有激情呢,平平淡淡也是一种幸福。

看到一个人的缺点还能坚定的选择他,接受他的最低处,发现他的优点和好处,用最大的包容去爱着他,这也不失为一种智慧的处世准则。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选择爱人最好的衡量标准“看最低处”

3、吉英与彬格莱:先看到高处再看低处,爱情原本最美好的样子会贬值

若说什么是爱情开始最美好的样子,我想一定是一见钟情或者是似曾相识,因为你一眼看去就看见了她最美好的样子,那么她停留在你脑海中的影子都是美好的。

但是这样的感情开场白足够精彩,进入主题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矛盾出现了,因为你已经把你喜欢的人幻化成一个梦中情人的模样,一旦发现了他身上的缺点,那必然会伤人至深,更有甚者这段感情可能会因为最初的完美主义而以失败告终。

美丽大气的吉英与风度翩翩的彬格莱,两人在舞会上一见钟情,吉英的美丽温婉,成了整个舞会最闪耀的明星,彬格莱善于交际,谦卑和蔼,讨得了整个舞会上男女老少的喜爱。无疑,他们都是光鲜美好的人,他们在彼此心中留下的印象也是极其美好的

两人虽然初次见面就暗生情愫,但是他们的感情线并没有太大的进展,也像灰姑娘与王子那样,经历了千帆磨砺才有情人终成眷属,与灰姑娘与王子不同的是,吉英与彬格莱之间的阻隔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他们自己的内心。

两人因为初次见面在彼此心中留下的印象太过美好,只看到对方的高处,在后来的相处中发现了一些对方的缺点,追求爱情的脚步就停止不前了。

吉英虽然长得绝美脱俗,然而她身后的家庭却是一地鸡毛,粗俗肤浅的母亲,毫不自爱的妹妹,还有那些品味低俗的亲戚们,这些东西好比满地的尘埃,从小锦衣玉食的彬格莱在门第之差上产生了徘徊。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选择爱人最好的衡量标准“看最低处”

听从朋友和妹妹的安排离开了朗博恩,虽然没有立马爱上别人,但对吉英当初的那份热情也不复存在,吉英因为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长大,也像父亲一样变成了一个不善表达的人,虽然喜欢彬格莱,但是从未主动表达过自己的爱意。

面对吉英的家庭和吉英对自己不冷不热的回应,彬格莱也在这段感情中逐渐暴露了自己的“低处”,彬格莱表面看起来是一个活泼开朗,热情慷慨的大男孩,实际上是一个没有主见,内心自卑的人。

面对感情,彬格莱踌躇不定,连自己的婚姻和感情都不能做主,两人的感情在彼此暴露了“低处”后,再也没有进展,哪怕内心都想着对方,也依然故作矜持。

其实不管在爱情还是在其他的感情中,我们都不应该有太高的期望,因为越高的期望值所代表的失望会越多,最终受的伤害也会越多。

人无完人,不要把一个人标杆的太过完美,我们应该学着去喜欢、包容别人的不完美,在了解一个人的时候,要全面地发现他的所有,不要表象迷惑,也不要过早的定义。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选择爱人最好的衡量标准“看最低处”


4、伊丽莎白与达西:只看到一个人的低处就下结论,爱情差点擦肩而过

简奥斯汀年仅21岁就完成《傲慢与偏见》这部著作,初次题名为《最初的印象》,后来改为我们所熟知的《傲慢与偏见》,从《最初的印象》和《傲慢与偏见》这两个书名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本书的主旨,最初的印象是指伊丽莎白对达西的第一印象,傲慢与偏见是指达西的傲慢与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

本书的主人翁伊丽莎白和达西看似矛盾重重,其实两个人是非常般配的,灵魂与思想共舞,容貌与品行同行,虽然两人在门第上悬殊,但是以伊丽莎白的性格,他们的婚姻不会成为“扶贫”式婚姻,在经济与爱情双重保障下,两人的婚姻也会很幸福。

都说第一印象很重要,偏见比无知更可怕。

伊丽莎白和达西完美的爱情就差点因为初次不好的印象而错失,达西是一个活的真实自在,从不愿意做那些自己不情愿做的事,因此在两人初次见面的舞会上,现场唯一一个没有跳舞的达西不愿意邀请没有舞伴的伊丽莎白跳舞,达西一整晚不苟言笑,与整个舞会格格不入。

很快,每年1万英镑收入的达西就变得不受欢迎了,大家都偏向喜欢每年只有5千英镑收入的彬格莱,由此可见,一个人无论有多富有,一旦别人不能从他那里得到好处时,人们也不愿意对他故作殷勤了。

之后的几次相处,伊丽莎白更是对达西印象不佳,达西接近伊丽莎白时那不自然的举动,被伊丽莎白误解为达西是想嘲弄她,后来认识了韦翰,韦翰更是颠倒黑白的说了很多关于达西的坏话,这使得伊丽莎白对达西的感情几近厌恶。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选择爱人最好的衡量标准“看最低处”

当达西对伊丽莎白表白时,伊丽莎白十分惊恐,这个一直各种“针对嘲弄”他的男人,怎么可能喜欢自己,不会又是嘲弄自己的新花招吧,她声利词严的回绝了达西,甚至把自己以往对达西的愤怒一吐而空。

若不是因为达西的那封信的解释和达西的姨妈凯瑟琳夫人的干扰,伊丽莎白与达西的感情就因为以往的误会无疾而终了,而这所有的误会,都不过是伊丽莎白凭借初次对达西不好的印象杜撰出来的。

一段感情开始的快与慢,往往与第一印象有很大的关系,而一段感情维系的时间长与短,则是与相处中的了解息息相关。

大部分人都是“颜控”,喜欢和自己看得顺眼的人交朋友。

然而等你经历的多了以后你会发现,那些你第一次看见就很喜欢的人,很快成为朋友后关系不一定长久,而那些当初看起来不顺眼,甚至还有不愉快相处经历的人,慢慢的你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折服,成为了挚友。

还是那句话,看人不要看片面,也不要用自己狭小的认知去给别人下定义,他到底是好或是坏,应该交给时间来考验,而不是凭你的一句话。有些人错过还可以回头,而有的人转身就是一辈子。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选择爱人最好的衡量标准“看最低处”


小结

婚姻的选择是决定一生幸福的大事,愿你在选择婚姻和爱情时,能够看清本质,不要盲目地被一个人制造出来的假象迷惑,看清他的人品低处,也看到他的美好,然后用最宽容的心去爱着他的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   伊丽莎白   美文   人品   容貌   最初   缺点   爱人   印象   样子   美好   感情   婚姻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