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诗歌意境的看法

进入头条七十多天来,惊喜地发现了不少很有意境的好诗,这是中国诗歌的福音。笔者是一位酷爱诗歌的人,所以在头条上很关注诗歌写作的趋向。为此曾写过三篇关于诗歌写作方面的短文,一篇是《现代诗与格律诗有哪些区别》,另一篇是《谈一谈格律诗的对仗》,还有一篇是《再谈格律诗的对仗》。今天笔者谈一谈诗歌创作中的意境话题,这个话题专业性比较强,属于诗歌写作的理论性问题,也可以说是属于学术性的课题,所以笔者迟疑了数日,就到底写还是不写这件事举棋不定。经过斟酌,还是觉得应该写一写,无论有没有用处,起码自己是尽心了。因限于篇幅,不能写得太长,只能作一些慨括性的说法。

有一位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诗与禅都重视内心体检,重视启示与象征,都追求言外之旨,象外之意。他将诗歌中的象与意关系及如何追求诗歌的意境问题慨括在这几句话里了。何为诗歌的意境?意境即是象与意的和谐统一,是两者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象可以解理解为诗歌表达中的人、事、物,即属于外在的、形式的、表象的、直观的、客观存在的,如花草虫鸟,河流山川日月星空等。把意可以解释为情志、理性、义理、情感等,是诗人通过对外景外物的取舍,赋予精神思想方面的抽象性的主观上的附加物。再慨括一下:象为外在的物,意是内在的情与志。两者经过和谐辨证的结合后即产生了诗歌中的意境。要想诗歌产生出好的意境效果,创作者必须要去亲身体验、细心观察。取舍有序,缜密构思,合理布局,立意清新。要带着激情和热情去写,这样才能写出情真意切、动人心魄的好诗来。下面笔者举例几首比较有意境的唐诗,顺带简单品读一下诗中的意境话题。

李白 听蜀僧濬弹琴/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香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用千沟万壑的松涛声来比喻琴声的宏广浑厚,产生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意境。还有一句客心洗流水,这不是实指,李白将琴声比作清冽的山泉水,洗去旅途中匆匆过客的心灵尘垢。这种意境的表现手法只有李白才能拥有,不愧为"诗仙”!

杜甫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中有啼鸣的黄鹂,有一群由低飞向高处的白鹭。一个是声音,一个是动态。这种意境的美是能让人陶醉、能让人着迷的。还有窗外远处的千年积雪与门外从东吴万里而来泊船,构成了一幅旷远凝滞的美图。这就是意境,这就是诗圣杜甫的诗。永远值得诗坛后人的学习与借鉴。

白居易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夕阳的余辉洒在江面上,出现了东头江水与西边江水的两种不同颜色,东头半江是碧水涟涟,而西边半江是红光泛金。形成了显明的对比,产生出如画如幻的壮丽景色。还有秋夜里的如珠寒露和如弯弓的清月。上半首诗写临黄昏的景象,下半首写九月秋夜的景象。巧妙地处理了诗歌中的时间过渡与衔接。江水、夕阳、余辉、寒露、秋月,构勒出一幅意韵无限的秋江夜景图。这就是意境在诗中的体现。

以上的短文如有错乱和谬误之处恳请行家斧正。是为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松涛   峨眉   意境   东吴   诗歌   寒露   黄鹂   白鹭   秋夜   杜甫   短文   琴声   李白   江水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