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时间回答善恶之间的微妙关系

上大学的时候选修过新闻课,老师告诉我们,作者记者需要特别强的调查能力,当你需要采访人物时候,哪怕只有一丁点信息,你就得深入挖掘其他信息,保证尽最大的可能找得到他。其实,侦探破案也一样,也得依靠强大的分析能力,寻找各种蛛丝马迹,然后顺藤摸瓜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

正是因为有相通之处,所以不少学新闻的院系,鼓励学生们多阅读推理小说,不仅增长见识,还能锻炼心理素质。在诸多作家中,九滴水的作品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比如这本《特殊罪案调查组2》,讲述了两个匪夷所思的陈年积案的侦破过程,让人叹为观止。

让时间回答善恶之间的微妙关系

两个故事都很惊悚,都是系列杀人案,很诡异,没有任何头绪,但是小组成员凭借丰富的阅历以及对罪犯心理的精确分析,一步步推导出线索,然后把排查中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最终锁定了嫌疑人,给人的阅读体验,就是一个字:服。

所有的匪夷所思的案件,背后都有一段人性的变迁和唏嘘。整部书给人最大的震撼,还在于“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这句话上。从长远来看这句话是正确的,但问题是,正义要缺席多长时间,当事人才能迎来“天网恢恢”的大结局呢?从嫌疑人的心路变迁来看,这个过程稍微长了一些,就会一点点磨灭当事人的耐心,继而让人狂躁甚至扭曲,最终走上“以暴制暴”的道路。

平民阶层的朴素的正义观,无外乎“欠债还钱、杀人偿命”以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类的,有法律作为支撑,这个社会应该还是好人居多。让人心碎的是,这个社会有太多的夹缝地带,阳光照不进去,总有人游走在灰色的边缘。当社会不公积累的一定程度,“以暴制暴”还是轻的,最极端的人甚至会报复社会。

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千百年来一直是仁人志士的理想,但只要人性之恶还存在,总会有些狗血和丑恶之事出现在大众的面前。值得庆幸的是,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对真善美的追求的力度已经超过以往很多时代,那些引发人性异化的土壤,也逐渐在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

最近电影《扫黑·决战》正在热映,豆瓣评论的一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大意是这个世界比电影残酷,但是世界上的好人也比电影里多。同样的道理,生活要比小说复杂得多,但是这个世界上阳光总比阴霾多。在人性之恶展现时,千万别忘了人性善的一面,至于善恶之间的微妙关系,还是让时间来回答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积案   欠债还钱   天网恢恢   善恶   匪夷所思   嫌疑人   美文   微妙   当事人   正义   好人   人性   两个   过程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