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本人生前明确表示自己不是圣人

#国学新知识#

#蒲公英计划#

#闪光时刻二期#

#慧眼识才萌新作者进阶计划#

#头条本地创作者#


孔子本人生前明确表示自己不是圣人

孔子本人生前明确表示自己不是圣人


孔子本人生前明确表示自己不是圣人

孔子出身贫寒,但是祖上非常荣耀。在孔子的学生中,大多数人具有跟他类似的命运,他们在一起讨论古诗、古礼,以贵族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想要借此来恢复祖上的荣耀,重新回到上流社会中。事与愿违的是,这种努力在当时是无效的。后世儒者根据统治者的需要,重新塑造了孔子的“人设”,开始打着孔子旗号,干着不符合孔子思想的事情。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在先秦的著作中,谁不敬畏圣人呢?《老子》中近乎三分之一的内容在说圣人,当然老子不认为自己是圣人,只是规劝天子、大夫、诸侯要像圣人学习。孔子讲圣人,其作用跟老子是相同的,区别在于孔子的圣人更具有“复古色彩”。

到了战国时期,“圣人”已经被滥用了,到处都是“道德模范”,但是人民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庄子》愤世疾呼:“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可见随着时代的变迁,圣人的具体内涵是不一样的,我们仅只是围绕《论语》来讨论孔子的“圣人观”。

孔子认为,当圣人,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聪明,要有天赋;二是有权,能安世济民。我们从古文字中,也能找到相关依据,“圣”的本字“聖”,圣人是听天下之政的王,而且还很聪明。

第一个条件,孔子是不符合的,在《述而》中,孔子一再强调自己不是天生聪慧的人。其实古人的天赋观,多多少少都体现着血统论,即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他们认为每个聪明的人,必然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祖先。即使这个观点不成立,后人也会追慕某一位非常厉害的历史人物为先祖。

第二个条件,孔子也不符合。孔子讲的圣人,都是古代的王。古代王有很多,并不是所有的王都是圣人,只有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一类具有“开辟之功”的王,才是圣王。孔子很崇拜这些人,单从《论语》来说,孔子说的圣人,主要是尧、舜。

在《宪问》中,子路问孔子,君子圣人的标准。孔子说“修己以敬”,把自己的道德修好,显得很恭敬。子路问更高的标准是什么?孔子说“修己以安人”,不但要把自己道德搞好,还能安定上流君子。子路继续问,还有更好的标准吗?孔子说“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很显然,这里说的是圣人。

孔子提到的这几类人中,“人”和“民”是对立的,人是君子,是统治阶层;民是百姓,是被统治阶层。比君子更高一个层次的是,仁人。子贡问孔子,“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算不算是仁人呢?孔子说,岂止是仁?这简直是圣,即便是尧舜在世,也很难做到。由此可见,孔子心中的标尺,仁人高于君子,低于圣人。

孔子是拒绝当圣人的,他也不敢同尧舜并立为圣人,他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那么孔子是如何成为圣人的呢?这是就是“造圣运动”的第一步,先有孔子弟子,发起对孔子的赞誉。

宰我说:以我之见,老师比尧舜强多了!

子贡说:自从有了人类以来,没有人能比得上老师!

有若说:自从有人类以来,没有人比孔子更伟大!

这些吹捧,孔子本人是很反感的。鲁国太宰问子贡,你老师是圣人吗?怎么会这么多的才艺?子贡说,孔夫子是天生是圣人,那是当然的了。孔子知道后,当场否认了子贡。会的本事很多,那是因为小时候贫贱,为了谋生才学会的这些能力。这些谋生的本事,是君子所不屑的。

孔子本人生前明确表示自己不是圣人

孔子死后,子贡更是把孔子吹到天上去了,有人批评孔子,子宫说这些太无知了,孔子就像是天上的日月,没有人能超越的(子张19.24)。孔子高度是人们达不到的,就像是天阶那样(子张19.25)。这时候,已经完全具有了“反孔子”的思想。君子圣人的作用,本来是要人学习的。子贡可好,直接杜绝了后人学习君子,成为君子的可能性。

在孔子看来,圣人都是死人,都是历史中的人物。或者可以认为是一切尘埃落定之后的后人评说,因此尧舜是圣人,自己不是圣人。孟子修正了这个观点,认为孔子是圣之时者。孔子是当时的圣人,等于说活人也可以是圣人。

在孔子看来,圣人都是当权者,都是古代的王。或者可以认为,圣人是专门为古代帝王评定功绩的标准。圣人必须是有能力,并且有权利安世济民的。再野的道德君子是不能成为圣人的,只有在朝堂之上济世安民的人才是圣人。荀子修正了这个观点,认为孔子是不得势的圣人,也就有了后世素王的说法。

孔子的一生是很曲折的,他的政治巅峰是鲁国的代相,试用期还没过就在“堕三都”的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客观地讲,孔子做的这件事,及时不扯“周礼”,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扫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斗争,不仅仅是拆除三座违背礼制的三堵墙,如果这件事办成了将会导致鲁国权力集中在君主手中,开辟新的政治局面。但是很遗憾,孔子失败了。

得罪权贵之后的孔子开始了流亡生涯,孔子弟子们称之为“周游列国”,从史料来看,这哪里是“游”?分明是“逃”,是政治避难,也是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除了卫国和陈国,没有人愿意接待他们。在宋国,也就是孔子祖上辉煌的土地上,差点被司马给杀了。

孔子生前不能说是郁郁不得志,而是真的政治能力不行,毕竟在鲁国也给他机会了,就像是卫鞅去了秦国、申不害去了韩国、伍子胥去了吴国。历史给了孔子独当一面的机遇,但是由于孔子重视德行,他在这个政治博弈中输了。假想如果可以剪除三桓势力,实现鲁国政治一统,安知孔子不是中兴之臣?但是,他由于过于自信疏忽了一些问题,真的没做好,于是后面的事情,就没有机会再做了。三桓没折腾几年,齐国就打过来了。孔子彻底失去施展政治才能的机会。

《论语》里记下了孔子的一句话:“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一方面,孔子否认自己是圣人和仁人,另一方面,承认自己勤奋好学,又热爱教学事业,如此而已。

为什么孔子拒当圣人?因为,在他那里,只有尧、舜那样的有德君王,才配当圣人。孔子心中的圣人,应该有两个标准:德高、位尊。显然,他认为自己配不上这两点。孔子本人生前最崇拜的人,就是周公,他自己认为自己和周公比差的太远了,他拒绝自己是圣人 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个人人格表现,但是后世之人,却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国家统治,不仅大肆篡改附阉割会他的学说,而且那他做大旗,推他做圣人,暗地里却是借钟馗之名行鬼域之事,用虚假的孔子的学说,搞为人文领域对自由民主的精神扼杀,背离孔子思想,大搞三纲五常,毁灭人的独立思考精神的。


孔子本人生前明确表示自己不是圣人


孔子本人生前明确表示自己不是圣人


孔子本人生前明确表示自己不是圣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孔子   圣人   生前   论语   荣耀   仁人   尧舜   祖上   后世   美文   后人   君子   道德   古代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