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是非不迁就,利害少分明

当人们处在区分是与非、正与邪的关键时刻,不能有丝毫的迁就。

稍微有一点迁就,就会使人失去顺从还是违抗的标准;

当人们处在利与害、得与失冲突的关键时刻,不能把利害得失区分得过于明确,

过于明确的话会使人产生接近或者躲避的私心。

菜根谭原文:当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迁就,少迁就则失从违之正;值利害得失之会,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则起趋避之私。

如果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自己的坚定原则,

菜根谭:是非不迁就,利害少分明

人云亦云,就像墙头草随风倒一样,不仅会使别人看轻,自己也失去了生存的目标。

有一个童话故事,说的是两群鸟打架,

第一个回合是甲队大胜,乙队被打得落荒而逃。甲队得胜归来,异常得意,大家举办庆功会,饮酒作乐。

这时候大家看到一只猫头鹰很面生,就问这只猫头鹰是不是敌人派来的奸细。猫头鹰急忙表明自己的立场,说自己决心和甲队并肩作战。甲队众鸟热情欢迎猫头鹰,带着猫头鹰一起饮酒庆贺。

没过多久,乙队众鸟卷土重来,一雪前耻,打败了甲队。

这个时候猫头鹰赶忙向乙队表明忠心,说自己愿意跟着乙队。乙队众鸟接纳了猫头鹰,带着猫头鹰一同欢庆。

菜根谭:是非不迁就,利害少分明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甲队众鸟经过养精蓄锐,又杀了回来,一举打败乙队。

猫头鹰急忙又跑到甲队,说自己是甲队的鸟,结果被甲队众鸟赶了出来。

猫头鹰无家可归,又去投靠乙队众鸟,结果又被乙队众鸟赶了出来。

猫头鹰因此羞愧难当,

从此以后只好躲在夜里活动。这个童话故事说明,做事情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能看到哪里有利益,就奔到哪里去。

遇到涉及个人利益得失的问题时,如果对于利益得失过于明确,往往容易使人产生趋利避害的想法。

这样一来,不利于处理事情,不利于很好地解决问题。所以涉及自己的利益得失问题,不能完全不知情,也不可以分得过于明确。

如三国时期的吕布就是典型的墙头草,哪里对他有利,他就跑到哪里去了,其结果自然也是以暗淡收场。

董卓入京后,诱使吕布杀死丁原,率其众来投。董卓大见亲侍,令布为骑都尉,随侍左右。

布亦父事董卓。然董卓常因小忿而欲杀布,

菜根谭:是非不迁就,利害少分明

布惧,在司徒王允的教唆下杀掉了董卓。卓党李傕等啸聚为贼,攻打长安,布不能拒,逃走,

先后投靠袁术、袁绍、张杨,最后在张邈、陈宫的策划下入主兖州,与曹操展开数度激烈的争夺战,先胜后败,投靠徐州的刘备,屯兵小沛。吕布趁刘备攻袁术之机夺取了徐州,

后在曹操的调解下与备和解。袁术攻打刘备,吕布以辕门射戟为赌注,使袁军退却。袁术起兵伐吕布,被吕布击败。

但后曹操和刘备联军攻打,困守下邳。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又信妻言,不纳群下之言。曹操堑围三月,吕布军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吕布亦就缚,与陈宫、高顺被戮于白门楼。吕布性情轻狡反复,唯利是图,注定了其能称雄一时而不能成大业的命运,历来被当作反复无常的典型。

对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没有立场、没有态度、无动于衷、置身事外,在错误言行面前不抵制、不斗争,明哲保身、当老好人等,这种人坚决不用,已在领导岗位的要坚决调整,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

清朝康熙时期,当时朝中仅遏必隆的地位勉可与鳌拜抗衡。遏必隆是清朝开国五大功臣之后,早年便随着清太宗皇太极作战取得战功,又于蓟州、山东、夏津诸战役获胜,被授予世职的军职,在顺治皇帝即位后,他随清军进攻武昌击杀李自成之侄李锦,因累积战功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统帅皇宫内禁军。

菜根谭:是非不迁就,利害少分明

起初顺治皇帝安排遏必隆为辅政大臣的目的是制衡军权在握的鳌拜,其地位名列于鳌拜之前。然而遏必隆对鳌拜的作为始终不加劝阻,也未曾上奏弹劾,甚至部分政策还同声附和鳌拜。康熙皇帝亲政后,更特封遏必隆为一等公,加太师职务,此时的遏必隆可算位极人臣,然而他对于鳌拜的恶行却仍是姑息,也未表态支持康熙皇帝,而是持中立态度。

到了康熙八年,年满十六岁的康熙皇帝决定铲除鳌拜及其党羽。他挑选体格强壮的少年侍卫入宫假意学习摔跤,暗中习武。鳌拜入皇宫奏事时,看到康熙与少年们玩摔跤游戏,只当他贪玩,心中毫无防范。到了五月,康熙授命众少年侍卫在鳌拜进宫时,趁其不备将其拿下。鳌拜武功虽强,但寡不敌众,只得束手就擒,康熙接着派兵抓拿其党羽,并列出大罪三十条准备将其处死,后念其乃勋旧之臣,改死刑为革职拘禁,籍没家产。

在鳌拜遭擒后,康熙认为遏必隆明知鳌拜的恶行,却缄默不言,只想到独善其身,有负两朝皇帝对他的委任,应该一并捉拿候审,于是又派兵逮捕遏必隆。

菜根谭:是非不迁就,利害少分明

经康亲王杰书调查后,列出十二项罪名弹劾遏必隆,审问中遏必隆不思悔改,反而含糊其辞,推诿责任。康亲王认为鳌拜的坐大,主因是遏必隆的姑息,遏必隆看到鳌拜擅杀多位大臣,不加以劝阻,在善恶正邪面前默不作声,无疑是助长了邪恶的力量。

康亲王认为,遏必隆姑息鳌拜、对皇帝无礼、不服从谕令,欺瞒误国等事项繁多,于审问时又不肯老实回答、罪情重大,应该马上革职并建议把他处死。

然而康熙皇帝感念其昔日功绩,且为开国元勋之后,因此仅是将他革职并关入大牢,一年后康熙帝考量其年老,且未实质上和鳌拜结党,于是将其释放担任宿卫职务。不久之后遏必隆病逝,他的结局比起死于狱中的鳌拜好不了多少。

综观遏必隆的一生,他骁勇善战,侍奉过三朝皇帝,若能制衡鳌拜、起兵勤王,将可成就为一代名臣良将、流芳千古,可惜他选择了置身事外,缄口不言,最终抑郁而逝,这也应证了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一段话:“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保持中立的人。”

在大是大非,善与恶的面前,要有原则,有立场,有气节,这类人往往令人尊敬,令人信服。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与同事和他人的交际就成为了我们的工作社交圈。

在这个圈子里面,有着各色各样的角色,有些人是工作狂,有些人是八卦狂,有些是刚正不阿,

同样的,有些却是墙头草两边倒的。墙头草两边倒的人,是最没有主见的,也是最容易出卖别人的,

所以在职场中就可能变成两边不讨好、极差的人缘,甚至是受到众人的排挤,当然,也有例外的就是反而受到上司的喜欢,这也说不定。

对于一个墙头草的人来说,首先是在态度上面的一种不肯定,两边都怕得罪人,

在一个就是对两边所说的话,有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甚至是给人有点无中生有,搬弄是非,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感觉。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墙头草而言,

两边都会觉得特别的嫌弃厌恶,两边都会对这个人表示不好,自然也就是落得一个不讨好,最终竹篮打水一场。

关注少川,解析国学,让你体悟不一样的人生,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文中配图来自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菜根谭   利害得失   党羽   墙头草   大是大非   徐州   顺治   置身事外   战功   猫头鹰   侍卫   利害   大臣   美文   得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