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亲还是妈亲

在我老家,都管母亲叫妈,是的,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妈。而每一个当了母亲的,无一例外地就没有了自己的名字,都是被人直接称呼为带着孩子乳名的谁谁的妈,简单直接。

而在和我们村仅三十多里之隔的我的姥娘家所在的那个小山村里,我妈那一辈的人都称呼自己的母亲叫娘。当少不更事的我无意中有了这一重大发现的时候,心里全是不解。于是不止一次地问我妈,“为什么我管你叫妈,你管我姥娘叫娘啊?”我妈总是边忙着手里的活边说,“我也不知道啊,一个地方一个叫法吧,老一辈的人都这么叫,当然也就这么叫了。”

对于小脑袋里装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小孩子来说,这样的回答当然是不满意的。“那叫娘亲还是叫妈亲啊?”我妈就笑起来“当然是一样亲了。”“那我能不能管你叫娘啊?”还没等我妈回答,想了想,从心里试了试称呼,自己也笑了起来“我感觉还是叫妈好听呢。”从此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我上小学的时候,电视里播放一个连续剧,剧中的那个粉粉糯糯眉眼如画的小女孩,用那么甜美那么清脆的声音喊她的母亲叫“娘亲”,那是孤陋寡闻的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称呼,真真的惊呆了!“娘亲——”被那娇柔无伦的声音一下子打动了,又傻傻地问我妈,“为什么人家管妈叫娘亲啊?我感觉真好听啊!”我那整天有着忙不完的家务和忙不完的农活的妈,哪里会有闲情逸致去理会去研究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不管叫什么都一样亲啊,哪有当妈的不疼自己孩子的。”说完就匆匆忙忙地去忙自己的活计,留下那好奇的小女孩站在那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前独自沉醉在那美好的称呼里。

对于母亲,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是亲属关系称谓的一种,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也用于比喻养育人的某一群体或事物。母亲在各国文化中均是被歌颂的形象,人们用各种方式颂扬母亲的伟大。自古就有“宁跟要饭的娘不跟做官的爹”的说法,由此可见,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读过数不清的歌颂母亲的文章,在无数文人的笔下,伟大、勤劳、善良、和蔼、亲切、包容、吃苦、奉献等等所有美好的融合成了母亲的代名词。其实,在每一个儿女的心目中,妈,娘,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称呼,在儿女心中是无需文字包装和塑造的高尚而神圣的形象,是永远的无可替代。

我曾经亲眼所见,那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看着眼前自己的娘留给自己的柜,流露出的深情和柔情,让那张历经岁月沧桑的脸上散发出那么动人的光彩。“这个柜是俺娘留下来的。”那一句话,饱含了千言万语和深切思念,让我瞬间泪目。

“门前有车不算富,家中有娘才是福”,勤劳、善良、责任是她们的天性,爱心、奉献、担当是她们的符号。每一个母亲的伟大,并不是做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来自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细微付出,那种无私的关爱,是任何感情都无法相提并论的。

那时候,我妈经常说,“老人们常说,孩想娘,筷那么长,娘想孩,越捋越长。”我曾让她解释这句话的含义。我记得她是这么说的,“小孩想娘的时候,过一会就忘了,你想啊,筷子才多长,只要不渴不饿,玩起来就忘了。当娘的想孩子呢,就越捋越长越捋越多,寻思寻思孩子渴了吧饿了吧冷了吧热了吧,吃苦了吧受累了吧受委屈了吧,旮旮旯旯没有想不到的方面,根本就捋不到头呢。”

许多年以后的今天,当我也做了母亲,成了两个孩子的妈妈,我想说,妈,你说的是对的,不管叫娘还是叫妈还是叫妈妈,都是一样亲的。你说的也有不对的呢,孩想娘,也不光是筷那么长呢,在你跟前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想妈的时候,也会越捋越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娘亲   旮旮旯旯   亲属关系   美文   勤劳   无私   儿女   小女孩   善良   母亲   美好   声音   形象   妈妈   简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