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来临时,我们能做什么

近日看了一部法国电影《最后一课》,引起我对生命的尊严和存在意义的许多思索。

影片开始母亲玛德琳在92岁生日的家宴上突然向儿女宣布她的决定——她要在两个月后结束生命,希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故事就这样在家人的惊讶与慌张,女儿和儿子的难以接受中展开。不能理解老人这个残忍的决定,然而又无法改变一向顽固、执着的老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所发生的种种关于情感和理智,理解和宽恕的故事。

母亲玛德琳保留着法国女人的优雅从容,她热爱生活也懂得生活。当她发现自己再不能独自开车,不能控制的尿床,浑身疼痛,逐渐失去生命的乐趣和尊严的时候,不愿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选择有尊严的离开。在女儿的帮助下,她逃离了禁锢她生命自由的医院,开始为离开做准备。

死亡来临时,我们能做什么


她开始整理自己的物品,给它们一一贴上标签,留给自己的亲人;最后一次会面初恋时的情人,紧紧地拥抱告别;和家人再一次享受大餐,忘掉所有的烦恼;然后在最后的时刻,将药片倒进要煮的粥中,依次打电话给亲人,最后再说一次,保重!再见!

死亡并不可怕,当你平静地面对它,接受它,似乎这只是一段长期远行。影片中母亲和女儿最后一次永远的告别,眼里没有泪水,平和、安静、没有遗憾,没有牵挂,只有祝福、安慰、理解和宽恕。这也许是每个人最后面临死亡时最好的心情。

每个人都会老,如何能全然安静地迎接死亡,其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而面对父母的老去和失能,作为子女的真的能够理解老人的痛苦和无奈吗?

玛德琳头脑清醒,意志坚定,自己可以决定所有的事情。然而这一决定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电影里的儿女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他的儿子对老人的想法是难以平静接受的,在她服药的当晚,儿子没有跟她成功的通上电话,一个人在车里痛苦、自责、愤怒,懊悔,也许,这将成为他生命中最痛苦的记忆。

人到老年身体衰弱,疾病缠身,精神痛苦,能够选择有尊严的、体面的离开固然是令人钦佩的。对于那些无法主宰自己生活的老人,真的特别需要亲人的帮助、照顾、服侍和体谅。成年人看到老年人的状态会更觉得生命的残酷!他们不能阻止自己尿床、尿裤子,不能阻止变老、变迟钝,他们开始忘记家人的姓名,开始辨不清家的方向,开始不会系扣子,开始坐在马桶上站起不来,开始浑身疼痛……于是,不由自主的,他们变成了另一个人:胆小、沮丧、沉默、软弱。

我们如何离开这个世界?大多数的人是无从选择的。而且大多数的人出于恐惧和忌讳不去思考、讨论、躲避这个问题。正常情况下,出于对生命的热爱,我们都鄙视那些逃离责任,拒绝付出,而选择结束生命的人。可是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人们面对死亡的另一种选择。

《最后一课》的主题是好好告别,当我们不得不和亲人分开,那么,离别的时候,请你握紧他的手,好好地说再见。

死亡来临时,我们能做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美文   儿女   尊严   浑身   疼痛   亲人   平静   安静   家人   痛苦   儿子   老人   母亲   女儿   结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