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那些事

今天,一年一度的国考又开始了,无论是选择中央国家机关职位,还是基层一线及艰苦边远地区岗位,千千万万“带着情怀来,奔着梦想去”的年轻学子无不胸中激荡着期许,心中怀揣着忐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作为一个曾经的国考落榜生,一个“不被国家所需要的人”,回想去年自己这段时间为国考背过的书、做过的题、掉过的头发,回望自己半年多的“公考之路”,从当初的雄心壮志,到后来的坎坷挫折,到最后的成功上岸,一点一滴,都弥足珍贵。

很早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叫做在山东,“不孝”有三,不考研不考公不考编为大。从孔子时期的“学而优则仕”,到宋江好汉聚义一心想着招安,都说山东人对“编制”看的重。特别是当前受疫情影响,经济不景气,有更多的人看重了“编制”的稳定性,纷纷加入公考大军。而公考对于我来说,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因为在学校中接触过学生工作,那种为同学服务的骄傲,和过程中自我价值的认同,让我萌生了毕业后要进入机关单位为人民服务的想法。

有了想法就要付诸行动,考公不像考研,考研有明确的参考书籍,讲究的是厚积薄发。考公如果不局限在省内的话,你有很多次考试机会,而且考公考试内容广,知识面涉猎复杂而且琐碎,如果备考战线拉太长很容易遗忘已经学过的内容,所以考公讲究的是高效集中的学习。我当时是报的辅导机构,跟着辅导机构学确实会省下很多找资料、找方法的时间,而且周围都是备考的人相互鼓励对备考心态也有很大的帮助。自己学的话网上也会有很多网课资料和学习方法,也会有“公考大神”的经验分享。但是无论自己学还是跟着辅导机构,最终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国考时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总觉得这次上不了后边还有机会,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面对很多次的公考考试一定不要抱着这种想法,并不是每一次考试都有合适的岗位,抓住机会,尽快上岸才是真道理。

很幸运在我考公的第一年就成功上岸,但上岸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从学校踏入社会,除了要做好身份的转变,保持一颗谦虚好学的心也同样重要。作为新入职的年轻干部,要多听、多学、多想、多做,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

“公考”那些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学而优则仕   孔子   厚积薄发   山东   为人民服务   美文   讲究   岗位   心态   想法   机构   年轻   机会   时间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