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出英雄,治世出能臣”:能臣辈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苍生涂涂,天下缭缭。诸子百家,唯我纵横。”


历史上的鬼谷子颇具神秘色彩,但他所代表的纵横家和著作《鬼谷子》却是名声在外。


相传鬼谷子一生只下过一次山,收过的几位弟子包括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在拜于鬼谷门下之前,他们都只是无名小卒,但经过鬼谷子的点拨,他们个个大放异彩,名流千古:

庞涓遇羊而荣;

孙膑战无不胜;

苏秦佩六国相印;

张仪使六国事秦。


“乱世出英雄,治世出能臣”:能臣辈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足以看出鬼谷子的神奇。


鬼谷子认为:“决情定疑,万事之机”。意思是说,判断事情的真实情况,解决疑难,是万事成败的关键。


一个决定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有些决定是正确的、明智的;有些决定是错误的,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每当面临人生中的重大决定,都会伴随巨大的心理压力。做决定的能力最难获得,因此也最宝贵。


“乱世出英雄,治世出能臣”:能臣辈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在鬼谷子看来,事情总会有疑惑不定、疑暗难明、疑乱不清之处,这就要仔细分析,并作出判断,这就是决。决为“万事之机”,关系到治乱、成败、祸福,影响深远。


“度以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公王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而不得已而为之者,可则决之;去患者,可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


推测过去的事,验证将要发生的事,再参考日常生活中的事,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王公大臣的事,崇高而享有美名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不费吹灰之力即可成功的事,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耗力气又辛苦,但又不得不做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能消除忧患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能实现幸福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


所谓“乱世出英雄,治世出能臣”,为什么能臣可以在治世中辈出?


得情定基的决策依据


“乱世出英雄,治世出能臣”:能臣辈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如果得到的情报不明确,心中的底数就不够准确。“得情定基”,就是要根据所获得的情报信息确定决策的根基,这里的“情”包括世情和人情。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天下,却不知道虹螂捕蝉、黄雀在后,东吴乘机偷袭荆州,导致其败走麦城,身死人手。


关羽勇冠三军,曹操甚至要迁都以避之,为何会大意失荆州?根本原因就在于得情不明,违背了得情定基的决策原则。


首先,三国时曹操独强,孙刘相对弱小,因此孙刘两家和则两利,不和则两伤。


关羽没能看清这种天下大势,置诸葛亮东联孙权的警告而不顾,屡次向东吴挑畔,当孙权欲与其联姻时,他竟恶语相向:“我虎女安嫁犬子?”这就违背了诸葛亮北击曹操,东联孙权的战略决策。


另一方面,刘备强借荆州不还,东吴君臣耿耿入怀,关羽在前线与曹军对垒,对东吴偷袭荆州之谋一无所知,以上足见其不明世情


其次,为麻痹关羽,孙权以儒生陆逊取代名将吕蒙为三军统帅,关羽以其乳臭未干,不足为惧;其实陆逊是天下少有的少年帅才,正是他后来不但奇袭荆州,生擒关羽,而且火烧连营,大败刘备,而关羽对这名厉害对手一无所知,此其不知人情


由于得情不明,美羽做出置后防空虚而不顾,倾力与曹军争雄的决策,犯了兵家之大忌。既不明世情,又不知人情,怎能不“大意失荆州”?


顺应时势的决策条件


“乱世出英雄,治世出能臣”:能臣辈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所谓“时势造英雄”,时势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核心。也正如《孙子兵法》所言,“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把握住“势”至关重要。


夏朝末期,执政的夏桀荒淫无度,不思进取。政务不处理,诸侯们也不来朝贡;每日只知道寻欢作乐,搜罗天下美女供自己享用。


《竹书纪年》中这样的记载: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甚至修筑了巨大的酒池,据传闻这个酒池可以航行一些小船,而时常有人在酒池醉倒池中溺水而死。


天下百姓苦不堪言,直到忍无可忍。


最终,浩浩荡荡的夏朝被商王汤灭国。当时,商汤只是南方的一个部落的小小领袖,但是他以亳州为据点,任命伊尹和仲虺担任相,不断地积蓄力量,时刻准备灭掉夏。


经过多年的征战,商汤终于打败夏桀,史称“汤武革命”。


在商朝建立之后,伊尹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措施,鼓励生产,减轻征收,扩大领地,使诸侯都前来朝拜。商汤平定了全国,顺势登上了天子之位。


从夏桀商兴的结局不难看出成功需要顺应时势的重要性。


历史上的“时势”主要为民心所向。民心的向背,决定着历史前进的方向,只有顺应民心,最大程度争取民心,才能立足稳健,把握时机走向成功。


而现在的顺应时代发展,更加需要把握。整体的世界体系走向,大市场的发展趋势,经济体系的潮流,无一不是发展的趋势。


周到缜密的决策方法


为人谋划必须周到缜密,必须选择与自己可以相通的对象来进行游说,这样事情的进展往往会事半功倍。


“乱世出英雄,治世出能臣”:能臣辈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上世纪70年代,九龙仓是香港最大的码头。毫不夸张地说,谁掌握了九龙仓,谁就拥有了香港大部分的货物装卸和储运任务。


因此,“船王”包玉刚决心从怡和洋行手中夺得九龙仓。当时,垂涎九龙仓的还有位居十大财团之首的李嘉诚。


由于李嘉诚同时又在和别人争夺“和记黄埔”,所以一时无法两面出击,于是采取了强攻“和记黄埔”、缓攻九龙仓的策略。


包玉刚认真分析了怡和洋行、李嘉诚和自己所构成的三角态势,认为二方分别一对一地硬拼,谁也占不了优势。但如果三方中的任何两方结成联盟,另一方就会遭到失败。


这个道理就如同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一样。那么,应该与哪一方联合呢?


包玉刚觉得对九龙仓采取缓势的李嘉诚与自己的利益冲突相对较小,而怡和洋行咄咄逼人,是自己的“死对头”,所以应当联合李嘉诚对付怡和洋行。


包玉刚首先向李嘉诚伸出了“橄榄枝”,主动抛出“和记黄捕”的股票9000万股给李嘉诚,增加李嘉诚竞争“和记黄捕”的实力。


李嘉诚是一个受恩必报的人,他也把自己的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让给了包玉刚。


这就等于包、李两巨头结成了联盟,共同对付怡和洋行。包玉刚在优势条件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又收购了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最后将九龙仓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为什么“乱世”能“出英雄”,是因为动荡的年代势必由有天下之心的英豪一统;


而至于为什么“治世”能“出能臣”,则是因为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一次次的决断可以练就实在的本事。


“在做决断的时候需要考虑过去的经验,验证未来事情的发展,再参照现在事情发展的状况和条件进一步采取行动。


通过综合分析自身所处的形势果断做出决策,在应该做决定的时候就一定要快刀斩乱麻,不然一拖再拖只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在我国古代决策史上,鬼谷子的这套决断理论具有重要地位,其解决问题的原则与方法即使在当今也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唯有站在高处,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和精准的预测,辅以鬼谷子的决断技巧,才可在行事中趋利避害,助力企业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苏秦   鬼谷子   东吴   荆州   商汤   大意失荆州   夏朝   怡和   时势   洋行   世情   决断   民心   美文   乱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