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键:觉醒与担当,青年眼中的光永不熄灭

孙键:觉醒与担当,青年眼中的光永不熄灭


千百年来,爱国主义一直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绵延不绝、浩荡前行,打不破,也灭不掉。


“为中华之崛起,抛头颅,洒热血”是刻进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


当代青年,已经在新时代中肩负起了“爱祖国、护祖国、强祖国”的重任,用心、用行动、用生命,捍卫“中华之崛起”。这风骨,与百年前的觉醒者们一脉相承。

目前,正在热播的国产剧《觉醒年代》,也向我们讲述了百年前的青年热血、雄心壮志。虽然五四运动已经过去100多年了,可是看过剧后,更能明白当时青年人的执念,也越发被那个年代的爱国情怀所感染。


孙键:觉醒与担当,青年眼中的光永不熄灭


《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


剧中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代表性革命人物为主视角切入,从其相识、相知到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这部剧让我们真切的看到了那个年代,那群人,毛主席,周总理,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赵世炎,邓中夏,陈延年,陈乔年......


那是一群眼中有光,心中有理想的人,那是一群纯粹的知识分子,却为了革命勇敢献身!


一个国家最最可怕的是青年人没了热血。很多人都会认为:现在的许多年轻人跟过去的年轻人比,活得特别“怂”,又特别“累”。

他们聪明,但无才华。会考试,什么样的答案能得高分,就造出什么样的答案来。

孙键:觉醒与担当,青年眼中的光永不熄灭


他们懂应变,却不见性情。小小年纪,就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可真实的情绪和态度,永远藏在那张不动声色的面庞之后。

他们有志向,却没有理想。作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个人志向无涉公共关怀,亦无家国之思。


《觉醒年代》那才是青年人应该有的模样。我们不仅赞叹它对历史的精准回溯,更为那个时代年轻人的选择钦佩不已。

100多年前的中国青年,有烈士型的,有风流型的,有投机型的……他们或许都不是完美的,却没有一个人在思想和行动上自甘寂寞。


在动荡的时局中,一直在尝试,为自己热爱的祖国寻找新的出路。面对生死抉择,他们没有退缩逃避,而是坦荡从容,舍生取义。

青年要有理想,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每一位革命先辈都是不甘于平庸的人,也是心怀为国为民理想抱负的人,正因如此,他们才能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艰难的救国救民之路中。


“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这是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写下的话。觉醒之意识,铸就无悔之青春。


1916年,27岁的李大钊,怀揣再造青春之中华的梦想,写下《青春》一文。“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也正因为这篇文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结缘,发出唤醒青年的一声声呐喊。


所以,面对当下,面对青春,孙键老师这样鼓励青少年,以及青年人:生命只有一次,请不要虚度光阴。你可以狂热,但是不要颓废;你可以激情,但是不要抱怨。请记住,无论你是谁,你在哪里,你的年龄有多大。


怀有梦想,珍惜青春,珍惜时间,在自己可持续发展的事情上,深入去挖掘,以后的结果会不一样。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时间,我们就赢得了未来。


时代赋予了每一代青年人责任,那我们不负厚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以青春之我,谱写时代华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新文化运动   胡适   中夏   中国共产党   青年   志向   青年人   中华   美文   热血   祖国   眼中   年轻人   年代   理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