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目的地是远方,管它2020是高山还是大河

今天是2020年的第一天,21世纪转眼已经过了五分之一,虽然说文正公提倡的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是一个很好的心态,但丘吉尔说的人往后能看到多远历史,就能往前看到多远的未来好像也很有道理。所以辞旧迎新总结一下过去,展望一下未来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如果目的地是远方,管它2020是高山还是大河


借此机会我也想简单回顾一下自己过去近二十年的职业历程,和未来十年的行业展望。我只谈我自己熟悉的领域和我的亲身感受,众所周知,过去的一年好像大家都倍感寒意,也有人说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会越来越冷,首先这很正常,月有阴晴圆缺,如果说我们走到了一个退潮期,那么对于未来我自身的感受就是会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强者愈强、弱者俞弱,对于有想法有技术的人来说赚钱会更容易,对于没有想法没有技术的人来说赚钱会更难。

二、在创业过程中,钱的作用会越来越小,时间和商业模式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有好的想法和模式,没钱也能干成事;反之钱再多也烧不起来。

三、整体来讲大家会更谨慎的消费,类似于美国大萧条期间的口红经济,规模化的、流水化的、标准化的、廉价的商品会好卖,定制的、高端的、奢侈的大件会越来越难。

四、企业越来越不愿意招人,个人越来越不愿意上班,企业找不到能干的人,能干的人不愿意去企业上班、能力差的人找不到工作,这样的局面会促使个体崛起,自由职业将大行其道,有些是主动的,高能力高收入的人群,有些则是被动的,不得不去做自由职业,比如跑外卖开专车等等。

五、混日子越来越难,钱袋子收紧,每一家企业都会精打细算,每一分钱都会用在刀刃上,所以不会再养一个闲人,否则自己就会被市场淘汰。

在这种状况下,上班族首先不要轻易跳槽,做好本职工作的业余时间其次还要开展副业,尽可能早日实现不在场收入。

不在场收入指的是你人不在现场一样可以实现进账,也叫被动收入、管道收入、睡后收入,比如房租、版税、投资分红等。

巴菲特说过如果你不能找到睡觉时还在赚钱的生意,你就永远不可能变得富有和轻松。

投资房产和股票当然是实现被动收入的好办法,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两项投资都存在巨大的准入门槛。

没有被动收入,无法实现复利效应,这也是绝大多数普通人不得不打一辈子工的根本原因。

那么没有本钱普通人有没有实现被动收入的机会呢?

当然有!最好的方式就是创建和拥有可重复销售的知识产品,比如付费专栏、写书、创作音乐、视频、图片素材、字体、软件、课程等数字商品。

只有具备了可重复销售的特征才能降低边际成本,提升竞争力,形成销售规模。

比如前段时间周杰伦发布的一首新歌,在某音乐平台上售价3.5元,睡一觉的功夫,睁开眼就卖了1800万。再比如一部电影拍摄成本是一亿,乍一听很高,但如果有一亿人看呢?人均成本就只有一块钱了,而每人的票价是30元,这个投资回报比就很可观了。

东欧有一位自由职业者网页设计师,设计了一款网站模板,放在一个第三方的数字市场销售,每次下载仅收取59美元,一年时间赚了一百万美元。

还有一家小公司也是创作了一款网站主题,也是放在这个第三方数字市场销售,售价69美元,全球下载量超60万份,总销售额超过3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亿多,平台提取20%佣金,这个平台赚的也是被动收入。

他们如果按照传统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建站服务,一个客户兴许也能收个三万五万的,短期内看上去好像赚的更多,但每年能做的客户数量就非常有限了,收入的天花板也会非常明显,没一个项目之间没有连接,实现不了积累和复利效应,永远都实现不了财务自由,至少是很难实现时间自由,因为陷入到无休止的工作中却没有形成任何积累和时间复利。

他们之所以宁愿花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做一个可重复销售的模板,每份售价只要几十美元,而不要服务某家或几家公司一次性收取几万美元,就是因为他们想明白了被动收入和边际成本的关系。

比尔盖茨的操作系统软件就是这个模式,所以他能够成为世界首富,就是在睡觉的时候钱也挡不住的在往他的口袋里钻,这些都是创造被动收入的典范。

正是得益于《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里倡导的被动收入理念,和对四个收入象限的思考,我本人也在两年前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管道收入系统,开发了一套在线付费课程,上线不到两年时间为我创造了数百万的收益,曾经有一次吃早饭的功夫,手机就自动收款15000元,这是在前几年从事自由职业为企业客户提供外包服务无法想象的,虽然做外包自由职业一年也能挣七位数,但已经到顶了,而且本质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一个是挑水,一个是挖井,只要是挑水你就停不下来,因为只要停下来你就没水喝,所以方向不对努力真的有可能白费。

如果目的地是远方,管它2020是高山还是大河


谁不想拥有一口自己的水井呢?但众所周知挖井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一两天就能搞定的,所以建立被动收入往往都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耐心,因为被动收入就像井水一样是慢慢渗出来的,不是一下子就喷涌而出,本身挖井就需要漫长的无收益的投入,加上一开始的回报也都非常微小,所以大多数人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更愿意挣眼前看得着的工资收入,但工资收入的背后往往可能蕴藏着突如其来的危机。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智商,甚至也不是技术,而是思维认知、商业模式和能够为之付出的时间和耐心。理论上说我做的事情绝大多数初中毕业以上能够使用电脑的人都能做,甚至我说的这几个项目从技术层面我的学生也能做,但真正影响这个事情能不能做成的关键因素是时间和资源,你能坚持一年不盈利全力以赴的去做一件事情吗?这就像挖井,挖井谁都会,但在挖出水之前你依然要条很长一段时间的水,否则在挖出水之前人可能就支持不住了。

如果目的地是远方,管它2020是高山还是大河


我们说中年危机职场危机,本质就是你一直在挑水,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精力不支,或者挑水的工钱越要越高,必然你会被更年轻力壮、要求更低的后来者代替,中年危机也就这么产生了。

即使是强壮如泰森,也有被取代的一天,当我们年龄越来越大,时间精力体力日益下降,就不能再和年轻人正面竞争,必须要结合我们的经验,更新迭代认知和思维,升级商业模式,使巧劲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尽可能平顺的实现从职业到事业的蜕变,化解职场危机于无形。

我能想到的应对中年危机的办法就是在你中年来临之前,挖出一口井,实现被动收入和管道收入,要离开平台随时都可以离开,比如你有十套房子可以收租金,或者有个软件每天都产生销售,或者像我这样有一套自己的知识产权作品,甚至你有个几十万粉丝的自媒体可以接广告……你也就不担心失业了。

如果说每个人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两手空空,这个时候脑子里总想着的是抱一个最大的瓜,比如上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挣一份高工资,稳稳当当干上一辈子。

但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能不得不把这个大西瓜换成若干个小苹果,也就是不能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因为如果这个瓜哪一天不小心摔碎了,你就会很被动。事实上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原本固若金汤的饭碗一夜之间打碎了。

比如你本来有一份月薪三万的工作,长时间在这种收入水平下,你的消费贷款和家庭开支每月可能都有两万元,这个时候如果这份工作不管是主观或客观原因出了问题,你可能就会中年危机了,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因为失去一份工作就选择放弃生命的人了。

所以在职场中年危机这一天到来之前,必须尽可能的把手里抱着的一个大西瓜换成多个小苹果。也就是必须建立起自己的副业和被动收入,多渠道收入,这肯定不容易,但好像又是一条必经之路。

我的职业生涯几乎就是在演绎这么一个过程:

20-25岁,在国企修路,稳定而且工资在当时来说也不算低,但实在不喜欢这样一成不变四处漂泊的生活,所以在2003年裸辞了。

25-30岁,转型阵痛期和重新定位期,这五年干了很多不靠谱的工作,跌跌撞撞从零开始进入互联网行业,在网络行业打了五年工,基本完成了初步的技术和资源积累,能够形成了自己的服务体系,具备了独立工作的闭环能力,得以在30岁之后实现自由职业,这个阶段我的工资收入最高也就7000左右,2009年以前,不算低也不算高,但可以肯定的是以我的学历和资历,继续打工想要实现翻倍,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后才有的可能,所以果断进入自由职业状态。

30-40岁,自由职业,也就是2009年开始在家办公,偶然的机会在网上找一样大陆没上市的商品时,找到了一家香港的公司,慢慢的熟悉了,聊到各自的专业,我从技术角度对他的网站提了一些优化意见,他决定把网站交给我重建,我只收了2800块,随手做了一些优化,三个月后因排名效果明显,带了很多生意,他决定加大力度重新谈合作,增长到每个月12000代运营服务费,远远超出了我当时的全职收入,自然而然的我就回家做了自由职业,12000在当时来说的确算不低的收入,但放在香港也就是一个服务员的工资,在香港用这个钱是很难找到能全面运营互联网的人员的,所以他们接受起来也很容易,随着生意越来越好第二年就增加到24000每月,后面我又接了两家重庆本地客户,一家外企保险公司,一家摩托车制造企业,基本上以每年十万的的收入增长,最终在2017年达到七位数,但基本上也就到天花板了,这近十年无论是时间还是财务,可以说都是非常舒适的十年,这期间孩子从出生到上小学,我花了大部分精力在家庭和旅行上,直到孩子上了小学,我才重新思考事业发展的问题。

40岁,创业,也就是开始关注被动收入的问题,过去的十年自由职业固然非常舒服了,但我发现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难道我一辈子就这样了?如果有一天行业不行了,或者客户不做了我又怎么办?如果我自身出了什么问题,不能工作了那又怎么办?收入随时都可能会中断。带着这个问题,我慢慢接触到财务自由和被动收入的概念,开始有意识的往能够实现不在场收入的方向转。

事实证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2018年我没有主动转型做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一年多后的香港发生了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而我最大的客户就是香港的一家公司,毫无疑问我必然会受到冲击,收入会大幅度下滑,所以两年前的转身现在看来可以说是老天眷顾。2018年我的在线教育网站上线八个月,收入就超过了2017年全年,于是我就把手上的客户慢慢的都交给了别人做,客户的成本也大幅度下降,我也有更多的精力做自己的事情,人只有一双手,想要抱西瓜就得先放下手中的芝麻,我现在是想要摘苹果,所以必须先放下手中的西瓜,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事实证明这一切好像都是老天安排好的,如果我没有主动把那家香港客户转交给别人,以他今天的生意状况必然支撑不了以前给我的收入水平,这个无意中的决定既帮了我,也可以说帮了他们,让他们能以更低的支出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希望香港快点恢复正常,他们也能早日恢复往日的繁荣生意。

2018年毫无疑问是我人生打鸡血的一年,因为做的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事情,每天起早贪黑自动自发而且乐在其中,这一年除了录制课程,维护自己的网站,运营自己的社群,回复学生的咨询,我还在自媒体上写了超过一百万字,粉丝数量接近两万,当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回报,因为我的网站是录播课程,可以自助在线报名付款,所以第一次体会到了被动收入的感觉,就是在吃饭睡觉的时候都在收钱,高的时候吃个早饭就收了一万五,五百人的群几个月就加满了,这几个月我认识的人可以说比我前半生都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都有,每个人都是一部故事,但后来也给了我很大的教训和成长,可以说是我过去做自由职业永远都没机会接触到的成长机会。

我做这个课程之前想的很简单,我体会过那种无助感,就在从国企裸辞后的转行阵痛期,住在违建房里交不起房租,找不到工作,连份有底薪的业务员工作都没人用我,在我学习建站时遇到技术问题也没有人可问,一腔热血有劲没处使的滋味,所以我认为自己这么多年摸索出来的经验对于很多和我当初一样处境的人来说无疑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如果在我学习建站的那个阶段有老师愿意带我,我愿意付出半年的工资作为感谢,但在当时找不到这样合适的机会,所以也成就了我的自我驱动力,我发自内心的、毫无保留的想要跟和我当初一样困境的人分享我的经验和技能,以帮助他们少走弯路,早日摆脱困境,但事实上我想的过于简单和乐观了,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常识、情商、欲望、决心、预期、自我驱动力千差万别,最后的结果也是千差万别。

几个月后,百分之二十的人通过学习这个课程找到了工作或实现了自由职业,百分之八十的人无疾而终不了了之,大部分人也许是尝试了觉得不适合自己,然后接受了这个结局保持沉默,极小一部分人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开始在网上散布我的负面消息,核心就是一个:我教的东西没用,我在割韭菜收智商税,骂我没良心、骗子……或者是说根本赚不到像我那么多钱,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因素就是我已经做了十年,而他们才开始几个月,相比我当时几个月的进步已经是高铁和绿皮火车的区别了,对于那些没有收获的同学我只能表示抱歉,让你们失望了,也祝愿你们能尽快找到更有效的方式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

老实说面对负面信息,我一度很难接受,想不通,然后是消沉,慢慢的我理解了,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经历,一千个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人人喜欢,孔圣人都有人骂何况我一个无名之辈?我试了一下在搜索引擎中搜索任何一个名人、任何一家培训机构都有人骂,我也就释然了,慢慢的认识到这是我成长的必修课,除非你什么都不做,否则你就逃不掉被误解的宿命,不是他们的错,也不是你的错,是不同的人对事物的不同理解而已。

如果说2018年是我打了鸡血的一年,那2019年则是给我泼冷水的一年,这一年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这些教训带给我的成长可以说比前些年经历的都多,都说格局是委屈撑大的,以前受的委屈还是太少了,所以很不成熟。在2019年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二八定律颠扑不破,也深刻体会到了人自身的局限性是多么的难以逾越,包括我自己。

直到现在社交媒体上依然有人骂我割韭菜,但真正给我发了私信和加了好友的人才能感受到我现在有多冷淡,如果能够像2018年那样热情,2019年我的收入肯定能翻一番,但再也提不起那种热情了,那种凌晨一点还在回复的热情,也许我还是很不成熟,做不到感性服从理性,我常常在能帮助两个人但可能会得罪八个人之间的巨大矛盾中自我冲突,这种感觉很辛苦。我发现自己谁也改变不了,除非他自己想要改变,我能提供的仅仅是一条路而已。

如果目的地是远方,管它2020是高山还是大河


我是这样的人,极度不喜欢拥挤,如果公交车拥挤,我就去打车,如果出租车不好打,我就去想办法买车,如果自己开车也塞车,我就回家办公,如果我不喜欢了,我就会改变,甚至跟钱都没太大关系,回头看看这么多年,我的每一步重大决定几乎都是自己提前迈出的,这不是什么事业心的驱动,仅仅就是累觉不爱了而已。

过去的2019年大家都觉得是困难的一年,老实说从赚钱的角度来说我真没觉得困难,难的是自我的思考、自我的突破、与人的关系、身心一致性等等。

2019年暑假我自驾一万多公里去了大西北,穿越了上千公里的无人区,在经历了2018与数千人的网络交集后,走进荒无人烟的地带体会人到底是什么?

如果目的地是远方,管它2020是高山还是大河


如果说2019年带给我最大的成长和收获,那就是更加淡然了,不强求、不附和,反而没有焦虑了。

2019年下半年,也就是旅行回来后我开始搭建新的平台,与之前的教育平台形成链条和闭环的几个平台,一个是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也就是打造上文中所说的第三方交易市场,类似于设计和创作领域的某宝,致力于为广大的自由职业者提供一个实现管道收入被动收入的平台,给那些依然坚持在走的人一个变现的渠道,我知道这肯定很不容易,需要漫长的过程,但除了走好像也没别的办法。

如果目的地是远方,管它2020是高山还是大河


第二个就是打造一个人人都可参与的知识付费平台,类似于某乎,作者可以设置自己的文章和回答收费,每千字一元钱,读者觉得值就付费购买阅读,虽然每千字一元钱看上去很少,但如果真的有干货,数量也是很吓人的,我在两个自媒体上的累计阅读量超过了1600万次,但迟迟加不了V,更别提付费专栏,求人不如求己,就像当初我想要在第三方网课平台发布内容时,各种限制和资质要求,好吧我就自己做一个平台。

如果目的地是远方,管它2020是高山还是大河


没错,互联网一直秉持的是免费精神,但我认为用心付出创作的诚意,好的东西永远值得付费,利润是品质的保证,创作者也需要养家糊口,而付费就是最简单、最公平的规则。没有三分利不起五更早,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如果说我的职业生涯就是先有一个小西瓜(国企阶段,一份工资)

扔掉小西瓜去抱大西瓜(网络公司打工阶段,一份更高的工资)

再扔掉大西瓜去换五个苹果(自由职业阶段,五份工资)

扔掉苹果又换几百个葡萄(自己的在线教育网站,几百个学费)

再到2020年要做的事情(数字作品交易网和知识付费社交平台,把几百个葡萄变成几万粒芝麻)

好像人生就是用力拿起,再轻轻放下的一个过程,这之间就是一个降低边际成本、连接更多用户的工作。

从一个工作工资几千块,到几份工作每家收入几万块,再到几百个学生每人三千块,最后再到几万、几十万个用户每人几块钱……

在不断提高的服务人群和不断降低的收费价格中摊薄边际成本,分散职场和事业的风险,从血气方刚到人至中年,用力的抱起、轻轻的放下。

2019我不知道是不是像有人说的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和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我依然感谢这一年发生的一切,这是让我成长的一年。

2020我不知道会更好还是更差,这都不重要,就像趟过一条河一样,无论是温暖如春还是冰冷刺骨,我都会义无反顾的趟过去,有目标,一切都值得!

如果目的地是远方,管它2020是高山还是大河


如果目的地是远方,管它2020是高山还是大河!遇山开山、遇水架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在线   大河   高山   自由职业   香港   美文   西瓜   目的地   中年   远方   也就是   工资   事情   危机   成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