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六十年代初,我是怎样度过的?


一九六零年到一九六一年,回忆这段往事,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了。现在回忆起来,仿佛发生在昨天,真的是令人不堪回首啊!

一九六零年八月份,我被保送到五常县胜利中学。

一,胜利中学成立的背景

五常县胜利中学,是一个大跃进的产物。因为,匆匆上马、设备简陋,不具备教学条件。学校的前身,是哈尔滨草袋厂,在小山子乡成立后盖起的简陋厂房。后来工人返回了哈尔滨,简陋的厂房县教育局把它接收过来,改名成立了胜利中学。

教师,来自小山子乡内的各个小学,师资是从原有的老师中“择优选用"。这些老师本是小学教师水准,选用后难以胜任中学老师水准的教课任务。第一学期,虽是说上课学习,实际是为改善基本设施、维修劳动和后来的挨饿中度过的。

二,面临粮食短原因

我所在的胜利中学,自从一九六零年冬季开始,受到粮食短缺的严重问题。我记得我们的县没有受过自然灾害,粮食短缺的问题,是人祸原因造成的。我记得我们生产队也下来的工作组,他们整天蹲守在场院,打下的粮食全部上交国家。粮食短缺的问题,纯属于过度挣购所致的。我们所在中学也受到其影响,学生们的供给量大大压缩。同学们因挨饿,有的同学自动退学回家了。

三,饥饿程度和表现

那时,一天的粮食定量很少,根本不够吃。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严峻的吃不饱问题。那种严重性,现在的人是难以置信的。

回忆六十年代初,我是怎样度过的?

图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我记得有一位老师,饿得脸色灰黄、腰都直不起来。体育课早已取消,学校减少了一切消耗体力的活动。星期天,回家的同学也不予返校;即使在校的同学也无心上课,老师和学生们在饥饿中煎熬。

" 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的道理,在我人生成长中,给了最为重要启迪。

四,解决的办法

1,学校组织学生,去野外采野蒿。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野外菜回很多野蒿。回来后,先是反复来回揉搓抹细,然后把抹细的叶子泡水,反复换水去掉苦味后,与米粒放在米里,一起煮粥喝。粥的味道虽然有些苦,但能填饱肚子就很不错了。

2,大搞代食品

那时,人们搞了很多代食品。代食品的品种繁多,名称也五花八门。如:什么“绿色球菌类”,什么“瓜菜代”等。记得我们吃了很多“代食品”,多数人开始腹胀便秘,干涩粗糙难咽的代食品,为了生存就得咽下去。

3,从家中带回点吃的充饥

好在我们都来自农村,每次回家都从家中带回点炒豆和炒面来充饥解饿。

我们的第一个学期,课本知识虽然学得很少,但学会了战胜困难,战胜自然灾害的坚强精神。

第二学期开始后,学习的环境设施有了较大改进,粮食基本上能填饱肚子了。


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永远都不再回来了。

年轻人,你们觉得很可笑吧?那时,人们虽然挨饿,社会上没有发生一起,盗窃国家粮库和抢劫案。我不是说: " 那个年代治安管理怎么好,而现在与之相反" 。我想说那时代的人,思想是单纯的。

如要不信的话,去问问你们的父母,我说的是否真假?


谢谢阅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大跃进   草袋   哈尔滨   自然灾害   不堪回首   短缺   简陋   美文   饥饿   野外   粮食   同学   老师   中学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