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写篇〈母亲〉,和莫言PK

近来网上老莫热了起来,好象总提到母亲,似乎她是中国人的母亲们的缩影,我的母亲有和她完全不同的一生,想简单的介绍一下,看能不能获得读者的认同,也写成一本小说。我母亲上世纪初生在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家庭,后因战争逃离南京,随后遇见了我的父亲,一见钟情结为伴侣,双方都是再婚,各有一个儿女。迁到重庆后凭我母亲的情商及高超的交际能力,弄出了一片天地,交往了许多的民主人士,名星,官员,凭烧的一手好菜,能喝,会打牌每天家里面的客人不断。反观我父亲,技术官员一个,不善交际烟酒不沾,沒什么朋友也不会逢迎,只是仗着老乡的关系又追随蒋介石多年,还能作个小官。抗战胜利后,我母亲的牌友是蒋经国的手下红人,曾陪经国先生来家里面吃过饭,一力推荐我父母去上海工作,並将上海四马路的一处洋房分给他们住,因为那个人是接收大员,手里面有沒收的敌产。此公在上海很有人脉,常带朋友来家里面吃饭打牌。我父亲那时候挣四百块银元但是不交生活费,他不喜欢交际,拿钱去舞厅玩,家里面全靠我母亲打牌挣钱,养着四个儿女,供着几个保姆和两部车。解放前父亲随其部门起义,后因外事方面的需要调入北京,完成任务后到大学教书。这时侯家里面的生活就靠父亲一百多的工资生活,沒办法母亲到附近街道工厂去当了工人,资本家的女儿,前半生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突然转变成靠双手劳动,还要照顾一个家里面的所有人的生活,我父亲从来不会任何家务。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难,但她坚强的支撑了下来,因为家里面男孩子多,粮食不夠吃,营养也跟不上,母亲在周日利用过去的人脉和好人缘,到处帮人作点事换回了一些侨汇卷和各种油,糖肉类。帮助我们这些男孩顺利的成长,身体健康。多年操劳下来,文革中又失去了两个儿子,终于身心疲惫得了心脏病仅六十三岁就过世了,临终前为了省钱坚决不去医院,死在了家里面,身上穿的单衣上面都是抽烟烧的洞,火化时连件象样的衣服都沒有,就这样结束了不平凡的一生。我在悼词中为她盖棺定论:一个平凡的女性度过了不平凡的一生,有苦有乐有大爱,却从来不曾有恨,失去两个儿子沒有发出怨言,去恨那个时代。用无私的母爱抚养了众多儿女,並教育他们成才,从来不为自己的身体着想,只是无尽的付出,适应能力极强,完美的实现了新旧社会的过渡,当阔太太时 很低调,做劳动者时吃苦耐劳,一切为了家庭的利益着想,尽到了贤妻良母的义务。如此的一个母亲,我想如果为她立一个小传,似乎也不为过。和老莫笔下的母亲来比她们的相似之处不多,但有一样是一致的,她们都拥有伟大的母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人脉   侨汇   民主人士   母亲   资本家   母爱   美文   上海   儿女   官员   家里   父亲   多年   儿子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