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吹牛的段子中学习“如何与众不同”

大家好,我是倡导“人人如龙”的镭师兄,今天我们聊一下“与众不同”这个话题。


出彩的人生与众不同,聪明的脑袋不长毛。

几个吹牛段子

生活中,最能体现与众不同的场景就是吹牛的段子了,我们来看几个。

段子一:四只老鼠吹牛,都说自己最厉害。

甲:我每天都拿老鼠药当糖吃,不吃就胃疼。

乙:我哪一天不踩老鼠夹,脚就发痒。

丙:我每天不过几次大街,心里就不踏实。

丁:时间不早了,你们继续聊,我回家撸猫了。


段子二:甲乙丙丁四个人在吹嘘自己的酒量最差。

甲:我喝一杯就醉了。

乙:我一滴就醉了

丙:我闻到酒味就醉了。

丁走了过来,问道:你们在说什么呢?
甲:我们在讨论谁的酒量最差。
丁一听到“酒”字,瞬间醉倒在地上。


段子三:有个人说他去过一个大峡谷宿营,这是峡谷是他见过最大的一个。

晚上11点睡觉时,他才发现忘记带闹钟了,于是他对着峡谷的岩壁喊了一声“起床了。”

第二天早晨6点,从峡谷岩壁反弹回来的回声“起床了”将他唤醒。

这些段子有一个共同点:用与众不同的内容来突显夸张的喜剧效果。

老鼠们用自己的几个敌人来证明自己的厉害,而且这些敌人一个比一个独特、夸张。

从吹牛的段子中学习“如何与众不同”

“与众不同”的老鼠


只要与众不同,你就能被深刻的记住,这才是关键,因为我们的记忆力容量和注意力带宽非常有限,只有最独特的人、事、物、信息才能被记住,其他的都被选择性地过滤掉了。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网红总是做出格的事情,因为他们想被记住。


让那个穿红衣服的负责一下

有个某大佬的段子:

有一天,某业界大佬去视察自己的企业,在工地上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干活,大多数人都穿着灰白色的衣服,只有一个人穿着红色的衣服。

大佬视察了一通之后,现场负责人请求派个人手来一起管理团队,大佬说总部也没有人,不如就在现场提拔一个吧。

然后他说:“就让那个穿红衣服的工人暂时负责一下吧,看看管理的效果如何。”

于是这个“与众不同”的红衣服工人就开始进入现场的管理团队。

虽然这是一个段子,但是也说明与众不同的人,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机遇。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很多人为了引起关注,总是会想尽办法来找一条更夺目的出路。


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与众不同?

在自然界中,低调才是活下去的王道,那些总是与众不同的个体很容易被敌人优先干掉。无论是森林中最高的大树,还是斑马群中最弱小的个体,只要与众不同,大概率会被干掉。

从吹牛的段子中学习“如何与众不同”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那么,为什么我们人类反而只有与众不同才能获得更多的优势?

因为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数量都不大,他们只能依靠群里的力量才能保持种族的延续性,这个时候与众不同的个体无法给种群带来更大的优势 ,所以这些个体更容易被淘汰掉。

而人类社会已经不需要种群的数量来与敌人对抗,更多的是在人类内部进行竞争,内部的竞争就必须体现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优势,才会显得更有价值和竞争力。

一句话,外部竞争靠群体,内部竞争靠差异化优势。


内部竞争更多的是争夺大家的“注意力”,也就是所谓的“夺眼球”,让你的努力和付出让别人看到。那么,怎么才能被别人看到呢?做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举动、成果、言论等。

当然,这里要做的是一个卓越而正向的“与众不同”,千万不要做无脑而低俗的“与众不同”,这样的与众不同是长久不了的。


“与众不同”就是“做到极致”、“完美主义”吗?

很多人会觉得“与众不同”就是将事情做到极致,做到最完美。

将事情做到“完美”,只是“与众不同”的一个类别而已,有时候还不一定能达到目的。

例如你是一位手工艺人,专门给别人车珠子,无论是用传统的手工方法还是使用机床方法,你可以在将珠子打造到极致,车出最完美的圆形,或者是车出最光滑的表面,这样是否就与众不同呢?

不是,因为人们买珠子并不太在意是否圆到极致,而是在意珠子的材质是什么。最稀有的材质才是与众不同的基础。


所以做到与众不同的前提,就是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切入点,在这方面做文章。

有个朋友是销售人员,之前一直在跑客户的中基层人员,因为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到客户的高层领导。


后来有一次他请假一个月,去登了珠峰,回来后居然连续签了十几个合同,这些合同都是通过客户的高层领导来推动的。

原来他知道客户的高层参加了一个登珠峰的团队,他就个人自费报名参加了这个团队,一起去训练、登峰,在登峰过程中相互帮助、共同迎接挑战,他与这些高层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就是他不走寻常路的营销方法,实现了三赢:登珠峰、交朋友、拿订单。拿订单其实是个顺带着的事情,主要是登了珠峰、交了朋友。


如何才能与众不同?

“与众不同”就是给自己打造一个持久而正向的个人品牌,可以从“意识”和“行为”两方面进行。

1、意识

找到自己的特色和切入的价值点,这样找到的“与众不同”才是个人品牌的基础,至少不会砸牌子。

有个同事因为发质的原因,他就剃了光头,所以很多人即使不认识他,但是要找他时也会说:“就找你们部门那个大光头。”

这就是他的特色,但是后来部门光头的人越来越多,他的特色也不那么突出了,他就留了头发。

他的头发是天生的自来卷,一头浓密的头发就像一个爆炸的太阳,极具特色,这个头发成为他的个人符号。

从吹牛的段子中学习“如何与众不同”

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独特符号

有些人会在通过一句口头禅、邮件结尾的签名等方式来不断强化个人的形象。

前面例子中的那个工人,他一直穿红衣服,这个红衣服就成为了他的符号。


2、行为

可以通过夸张而合理的行为来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1)制造反差

在万千绿叶当中,如果有一朵火红的玫瑰,即使这朵玫瑰与其他玫瑰相比很普通,但是在这万千绿叶中就显得异常夺目,所有人的视觉焦点一定牢牢在聚集在这朵红玫瑰上。

这就是反差的价值。那个红色衣服的工人也是如此,一片灰白色工作服中,一个火红的身影让人印象深刻。


反差是最容易制造的效果,也可以立竿见影。

例如菜市场上有个卖海鱼的摊主,他每天买的鱼特别多,他是怎么做的呢?


别的人买鱼都是买一整条,而且希望顾客一下子买走一条大的,这样自己就能多赚一点,但是海鱼都比较大,除非饭店的人才会买整条的,普通老百姓不需要那么大的。


这个摊主就将鱼切成几十块一厘米厚的鱼段子,顾客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些鱼段子即可。既省去了顾客切鱼的麻烦,又帮助顾客节约了成本。

前面那四只吹牛的老鼠,也是通过制造反差的形式来凸显自己的勇敢,尤其是最后一只,居然敢回去撸猫,那是“勇敢”到了极点。


(2)放大局部

我们平时看到的事物基本都是完整的,这也是人的一种本能,希望从全局视角来看问题,把控全局。

既然这是一种常态,那么就考虑突破这种常态,放大局部,凸显与众不同的地方。

例如有人在拍照时拍了一张依靠在光滑石头上的照片,发到朋友圈上,结果波澜不惊,显得平淡无奇。

他接着发了一张对比的照片,就是在一个巨大的石刻大佛脚下,人如同蚂蚁般大小。两张照片同时发出来后,对比效果就出来了,大家纷纷猜测这个人站在佛像的那个位置。


如果你经常写PPT,就一定知道一个数据展示的技巧,就是将相差不大的几个柱状图变得差异极大,具体方法就是将数轴的刻度从0改为最小的柱状图的数据。

这就是将局部的差异放大手法,配合讲解词,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说服效果。


(3)置换感觉

很多“与众不同”的效果别人可能感觉不出来,这个时候需要进行感觉上的合理转换,让别人能够体会到这种与众不同的效果。

例如你今天被老板骂了一顿,如果你说“今天被老板骂了一顿,郁闷死了”,可能别人不一定能够有多深刻的感受,但是如果你说:“今天被老板骂了一顿,难受的就像一千头野牛从我身上踩过。”

这种郁闷的感觉通过“一千头野牛踩过”这个痛觉来转换,别人就能感觉到了。


从吹牛的段子中学习“如何与众不同”

借用大象的冲击力来凸显自己的独特优势

有个朋友的签名是“最有冲击力的文案达人:如同十五吨的云南象撞到你心口”。

这个签名就是用“云南象的物理撞击”来突出他的“最有冲击力”的文案能力。


总结

吹牛的段子往往让人印象深刻,这是因为他们总是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获得与众不同的能力是生活、职场的刚需能力,你只有与众不同才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和价值。


获得“与众不同”的方法包括:

1、意识: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切入的价值点,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例如口头禅、穿着打扮、发型、言行举止等。

2、行为:通过制造反差、放大局部、置换感觉来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地方。


(“人人如龙”,我是聚焦个人优势的镭师兄,请关注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与众不同   大佬   种群   头发   珠子   段子   反差   美文   极致   老鼠   独特   衣服   优势   竞争   效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