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忠职守,尽心而为

——《成为一个有光的人》课程感悟——

儒家崇尚忠恕之道,“”,“尽心曰忠”。尽,是完全、充满。尽忠,就是尽心,尽心是穷理,尽心而知性,知性而理之所出

林格先生不止一次讲过“”这个字,“忠”,是尽心。先生从两个方面来剖析,我也从两个方面来学习。一.“忠”的起点,问有没有尽忠,要看是否转向自身内心去找答案,结果则一目了然。二.尽忠,是尽心,实践上,就是要尽父母心。

尽忠职守,尽心而为

一.尽心,一切答案都在自己心里找。

忠,最容易想到的是忠诚和忠心,其本意,也是尽心。有没有尽“忠”,就看有没有尽心,很容易判断。一件事,或一个项目的推进,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忠职守,有没有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到极致。

过程中遇到问题,第一意识,是外推找理由,还是从自己身上来找答案,找一个借口,烂一条根。凡事,从我做起,尽心而为,不找理由,行之不得,反求诸己,找外因,一定会烂掉根本。

尽忠职守,尽心而为

一切答案都在自己心里找,似乎有点“执”。但,换个角度,如人人如此,问题都能内求于己心,结果一定是,除了天灾,就不在有人祸。尽“”是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是顺势而为,人人都接受。

在教学上,学生从学的过程反思,谦虚求教,尊师重道。教师从教的方面自省,各自从自己心里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结果,一定是教和学有更深度的融合。都内求心,学生尽心学,教师尽心教,教和学一定是最美的遇见,教学也才融为一体。

尽忠职守,尽心而为

二.尽心,就是尽父母心。

尽父母心”,父母对女子,绝无私心,不求任何回报,子女把一件事交给父母去办,可以绝对放心,父母一定会全力办好。父母对子女的爱,只有你成为人父、人母后才能体会得到,天地下最无私就是父母心,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凡事能尽父母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做不好的工作。父母为子女去办事,没有不尽心的,父母总会想尽所有的办法,结果一定会让子女满意。尽父母心,就是尽全力,只要100%的尽心,总会找到成事的智慧,成事的创意,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尽心了,一定会有满意结果。

尽忠职守,尽心而为

很多时候,尽父母心还是做不到内外一致。在教育上,经常有这样的事实存在,身为教师的父母,学校里,教育学生很有耐心,也能尽心。可一回到家里,面对自己家的孩子,往往就会容易失去耐心。都是爱,但言行态度截然不同,问题,其实是处在自己的身上。

对自己孩子没有尽父母心,肯定不是,一定尽心。尽父母心,在不同的地方,应该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角色,相同的父母心,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学校,你是教师,尽父母心就是没有分别心。在家里,你是父母,尽父母心,是父母之爱,方式和形式本不同,很多家庭就一个孩子,不需要分别心,角色转换,家里爱孩子,学校爱学生,尽父母心,不能混为一谈。

尽忠职守,尽心而为

在学校里,作为教师,尽父母心要体现在没有分别心上,无论学生贫富、贵贱、智愚、善恶,都不轻视,都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孩子感受到你的真心,这是教育的情感基础。

回到家,慈父严母,要尽父母心,不能把溺爱当真爱,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但爱的方式要正确,不然,把尽父母心等同于纵容,溺爱,没有节制,反倒是会害了孩子的成长。

尽父母心,变通形式很重要,都是真爱,纯度相同,还得学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尽心而为,有深度,也才是尽忠。

尽忠职守,尽心而为

尽忠职守,尽心而为

尽忠职守,尽心而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尽心   儒家   反求诸己   尽忠职守   成事   溺爱   知性   美文   凡事   子女   深度   形式   父母   答案   教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