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格局决定结局,格局大的人都有这四点特质(深度好文)

格局,即对事物的认知范围。格局越大,认知境界越高,在事业乃至整个人生中获得的几率也就越大。一个人越想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想要走的更远更高,就要培养自己的人生格局。本文摘自稻盛先生著作《思维方式》、《心法》、《京瓷哲学》、《心与活法》中精彩的论点,希望您品读完后,能从中受益:

稻盛和夫:格局决定结局,格局大的人都有这四点特质(深度好文)

格局大的人,都有这四点特质.mp3来自山东盛和塾00:0015:24

稻盛和夫:格局决定结局,格局大的人都有这四点特质(深度好文)


自己的人生不由其他任何人决定,完全由自己决定。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我们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决定了一切。


不要发牢骚、鸣不平;时时保持谦虚,不骄不躁;感谢生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即便做出自我牺牲,也要努力为社会、为世人尽力。


这种“祈愿他人更好”的、充满关爱的、美丽的“利他之心”,实际上也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好。


积善行、思利他,看上去似乎绕了远路。


但实际上,就像“好人有好报”这句老话所表达的那样,充满关爱的心灵和行动,不仅能够利于他人,也必定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用水的流动做比喻的话,简单易懂。比如说,自己和对方之间有一个水盆,水盆里放足了水。如果将盆中的水推向对方,就会水波漾起,结果水还是回到自己这边。


和这个道理一样,关怀他人,让他人喜悦,好的结果就会回到自己身上。我认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


这不是说,“因为我为对方做了什么,希望对方有所回报”,而是对方因我的付出而感到喜悦,我也因对方的喜悦而心情愉悦,也感到自豪。


把“让对方高兴”“帮上了对方的忙”这样的事看作自己最高的喜悦。


达到这样的精神水准时,人就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这种人还能获得天助,自己也能取得成功。这就是佛教中所说的“自利利他”的精神。


稻盛和夫:格局决定结局,格局大的人都有这四点特质(深度好文)


有一个故事可以通俗易懂地说明这个道理。


有一个修行僧来到某个寺庙修行,他问寺庙长老:“地狱和天堂到底有什么区别?”长老回答道:“地狱和天堂看起来是一模一样的场所。”


地狱和天堂都有一口相同的大锅,里面都煮着热气腾腾的美味面条。但是,要吃到锅里的面条,必须用长筷子,像晾衣杆一样长的筷子。


堕落到地狱里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人。他们都叫嚷着:“我先吃,我先吃。”争先恐后地围住锅子,把很长的筷子伸到锅里,夹起面条,想要先吃。


但是筷子太长,锅里的面条夹不住,就想抢走别人已经夹起的面条,于是相互争夺起来。


结果面条撒了一地,一口都吃不到。即使运气好夹住了面条,也因为筷子太长而无法将面条放入口中。最终谁都没吃上锅里的面条。这就是地狱的光景。


而天堂的条件虽然和地狱一样,但气氛很和谐。大家都有关爱他人之心,所以优先考虑的都不是自己。


人们围着大锅,用很长的筷子夹起面条之后,都会将面条送到对面人的嘴边说“您先请”,让对方先吃。对面的人吃完后就会说“谢谢,这次轮到您吃了”,于是夹起面条送到对方嘴里。


所以,即使是像晾衣杆一样长的很难使用的筷子,也能一边相互表示感谢,一边开心地一起享用。与混乱嘶叫的地狱环境相同、条件相同、工具相同,天堂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象。我想,是人心态的差异制造了天堂和地狱。


环境和物理条件完全一样,一边仿佛在修罗场,怒吼嘶号,你争我夺。结果谁都得不到想要的,大家都痛苦煎熬。


而另一边,却充满了爱与关怀,先人后己,互帮互助,为对方尽力,而对方也给予回报。这样的话,大家都活在和平幸福的环境里。这就是所谓“天堂地狱一念间”。


现实世界也是一样。“只要自己好就行”,以这种赤裸裸的利己心待人处世,必然摩擦冲突不断,同时把自己逼入更坏的方向。


努力摒弃这样的利己之心,从自身做起,用关爱之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如果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利他心”,就能构筑起富裕、和平、幸福的社会。每一个人的命运也会朝更好的方向转变。


稻盛和夫:格局决定结局,格局大的人都有这四点特质(深度好文)


稻盛和夫:格局决定结局,格局大的人都有这四点特质(深度好文)


在人生中经常有各种各样的烦恼。


但是我尽力做到了不烦恼,而且规劝大家“不要烦恼”。我们需要深思熟虑,但却不需要烦恼。


烦恼只会耗费精力和时间,有时甚至会损害健康,没有任何好处。


为了解决工作中发生的问题,我会思考、思考、再思考,一直到想通为止,但对策一旦确定,思考就告一段落。


为了不生烦恼,我会透彻地思考,思考到“不需要再思考为止”,之后就会采取“尽人事、待天命”的态度。这是很必要的。


然而,思考透彻并不等于一切问题都能解决。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有的人就会习惯性地烦恼不已。


这样的人重要的是:自己下决心“不要烦恼”。

据我所知,这也烦恼、那也烦恼的人,多数是在确定对策之后,到结果出来之前,总是烦恼不堪:“能顺利吗?会失败吗?”


但是,事情不会因为你烦恼,结果就会变好。既然箭已离弦,接着只能等待,可以做的只有“待天命”而已。


经过彻底的思考拿出的对策,最后是吉还是凶,不得而知。为不得而知的结果而烦恼,不是很愚蠢吗?


这种烦恼没有意义。应该这么去想。


结果是吉,当然没有问题,皆大欢喜。但是,一旦结果是凶,就是失败了,人们又开始烦恼了。


例如,遭受的损失超过预想,但是既然木已成舟,就没办法了。

所谓“覆水难收”,泼到地上的水已被地面吸收,收不回来了,再为它烦恼已毫无意义。


与其为了已经蒙受的损失一味烦恼,不如着眼于往后的工作,获取新的利益。那么做就不会再烦恼。

所以结论是不去烦恼,就是摆脱烦恼最佳的方法。




稻盛和夫:格局决定结局,格局大的人都有这四点特质(深度好文)



人的消极情绪中除烦恼之外,还有憎恶、仇恨。我不是要否定人们的这种憎恨、这种难以宣泄的愤怒。

而是想告诉大家,憎恶和仇恨会带来可怕的反作用,它会伤害当事人的心,刻骨铭心地伤害,而且还可能严重损害当事人的身体。


每天发怒生气、愤愤不平的人,脸色会发紫发黑,看起来就很不健康。

虽然没有具体的证据,但听说恼怒、厌恶、憎恨这类情绪,会让人体内分泌出某种不好的荷尔蒙。

心理状态影响身体健康的事情司空见惯。

比如,众所周知,烦心事太多,会导致胃溃疡。耐得住胃酸、相当强韧的胃壁居然会穿孔,就是因为太过忧虑,而分泌出了导致弱化胃壁细胞的荷尔蒙。


如果说,人活在现世最重要的任务是提升心性,那么在人们的情感中,最纠结、最痛苦的,莫过于要宽恕那些不能宽恕的人和事。

这同时也是最艰难、最重要的修行,或许是比被剥夺财产、名声这类试练更为苛刻的修行。

但是,只要超越这种障碍,就能获得比任何修行都更有效的提升心性的机会。我们的心灵就会因此而进化,我们的灵魂就会充满光辉。


稻盛和夫:格局决定结局,格局大的人都有这四点特质(深度好文)


稻盛和夫:格局决定结局,格局大的人都有这四点特质(深度好文)


古印度的梵文中留下一位圣人的话语:“伟人的行动之所以成功,与其说凭借其行动的手段,不如说凭借他心灵的纯粹。”


所谓纯粹之心,换句话说,就是做事的动机纯粹,没有私心。这与“作为人,何谓正确”的说法是一样的道理。


稻盛和夫:格局决定结局,格局大的人都有这四点特质(深度好文)


只要抱有纯粹之心,我们就会走上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纯粹而没有私心,就是具备了做人的很高的见识,具备了深刻的见解。


用纯粹之心作为判断的基准,做出决定,度过人生,那么,他的人生一定顺畅,硕果累累。


以企业经营为例,成功的关键并非技术实力、经营方式、经营计划等,而在于企业家是否具有纯粹之心。


印度的《吠陀经》(《吠陀经》是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最重要的经典。“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启示”。——译者注)蕴含着非常优秀的哲学思想。


而瑜伽这一修行方式也起源于印度,瑜伽的根本是冥想。


早在3000多年前,印度人便通过冥想,使自身接近佛教中所说的“开悟”境界。“开悟”可分为各个层次,其最高层次为“瞬时理解宇宙真理”。


这是一种大智慧,事物的常理自不必说,包括近现代科学在内的知识,全都一一通晓,最终理解宇宙的根源。


这种“大彻大悟”之人精通万事万物,其智慧已达“神”之境界。


《吠陀经》便是这样的开悟者所著。


其原文是古印度梵文,翻译成日文便是“伟人所的行动之所以成功,与其说凭借其行动的手段,不如说凭借其心灵的纯粹”。


因为是译文,读起来可能感觉稍微有点生硬。


换言之,成功者之所以能取得成就,并非由于其使用了某种手段或采取了某种方法,而是由于其心灵的纯粹。


早在3000多年前,如神般睿智的圣者便通过这部圣典,向世人阐明了这个道理。


从这个角度思考,就能更为深刻地理解“动机至善,私心了无”。“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中的“善”可以用“纯粹之心”来代替。


换言之,“动机是否至善”即“动机是否源于纯粹之心”。我们必须通过这样的自问自答来审视自己的行为,以确保自己的心灵不夹杂一丝污秽。


稻盛和夫:格局决定结局,格局大的人都有这四点特质(深度好文)


稻盛和夫:格局决定结局,格局大的人都有这四点特质(深度好文)


用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基准来判断事物,与用利他基准来判断事物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不同之处就在于视野会变得开阔。



比起觉得只要自己好就行的个人自我中心主义,超越个人,珍视家庭且努力让家人更好的思维方式,能让人摆脱狭隘的个人视野,站在家庭这个更宽广的视野上看待事物。



进一步说,如果不仅考虑家庭,还珍视公司的员工,希望他们更好,那么视野也会随之扩大。


就是说,随着利他范围的不断扩大,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和视野也会扩展。


如果抱着只要自己赚钱就好的想法,人的视野真的会变得非常狭窄。结果就会看不见前方的路,就会跌倒。


看到那些只顾自己公司赚钱的利欲熏心之人,我会觉得过于危险而看不下去。因为我能预见,“那个人恐怕会在那里跌倒”的景象。




稻盛和夫:格局决定结局,格局大的人都有这四点特质(深度好文)


当我看到有的经营者心怀大爱,为了救助更多的人而经营企业时,我就会很安心。



心态改变,人生观就会改变,命运也同时会发生改变,而且看待事物的眼光也会改变。





我想再说一遍,所谓利他之心,就是能将别人的欢乐视为自己的欢乐的心灵。看到别人成功,能从内心觉得“真好啊”。




甚至有人会想要去破坏,因为看到对方很幸福,自己就不高兴,普通人就是这么猥琐。






要抑制利己心,就需要在人生中不断反省,保持谦虚,还要“知足”,不能让自己的欲望无限膨胀。“知足”可以帮助我们抑制利己心。




这样的话,我们就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进而拥有先见性和预见力。



要想达到这个程度,我们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和心性,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



结语:


心态决定状态,格局决定结局。人生之路,当以良好的气度、见识与涵养,面对他人,成就自我。


稻盛和夫:格局决定结局,格局大的人都有这四点特质(深度好文)

作者 | 稻盛和夫

来源:山东盛和塾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梵文   格局   心性   私心   面条   美文   筷子   特质   动机   视野   深度   地狱   事物   结局   烦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