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死一了百了,为什么干坏事内心会不安?

你想过没有?如果死亡是一切的终结,那么一个人一生所做的一切善与恶,均是没有区别的,都随着生命的结束灰飞烟灭,化作宇宙尘埃。

善恶报应如何说

但人做好事内心会充实快乐,而干坏事,内心却会深感不安,至少,他不敢四处吹嘘,如非必要,他会把这些不光彩的事永久隐藏。

经常有人说:“好人有好报,坏人有恶报,若是不报,只是时机没到。”多数人对这话都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安慰好人、恫吓坏人的警告。在常规的观念里面,恶人干坏事应该受到类似终生穷困潦倒,或者绝子绝孙,甚至直接一个天雷劈下来,恶人当场一命呜呼这样的下场才算是报应。

古往今来,有太多的好人一辈子劳碌受苦,坏人反而享尽荣华富贵、长命百岁,这种例子屡见不鲜,让人疑惑沮丧。

这些疑惑该怎么解释,那个内心的反应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任一个有良知功能的人,对这个内心的反应置若罔闻、放之任之,他是很危险的!

“道德是半悬在头顶上的一柄利剑!”

世界布满规律

在人体之内,每一样构造都有其用意,如果没有,那是因为科学还不足以充分掌握它。宇宙浩瀚无比,至今能被人类所了解的空间物质只占全部的的30%,另外的70%暗物质我们一无所知,但这些暗物质却在物理定律中起着重大作用。

目前所知物质的最小单位为原子和夸克。

如果人死一了百了,为什么干坏事内心会不安?

物质规律

原子内部也有部分空间,如果把这部分空间压缩掉,珠穆朗玛峰也能装进一个人的口袋里面。

大自然深奥无比,每一样事物均有其内在法则和定律,人当存敬畏之心,不应挑战自然法则。存在必有合理性,我们生存的这个环境充满定律。

手上拧着一袋鸡蛋,一松手就会掉下来摔破,机率是100%,这是物理定律;

手接近火源就有炽热感,再靠近就会被灼伤,疼痛感使人迅速把手缩回来,这是生理定律;

一个人用很难听的话辱骂另一个人,对方立马心生恼怒,或者这个人比较有修为,外表表现得很克制,但他的内心却在波澜起伏,这是心理定律,不可抗拒,人人如此。一个人不可能被人辱骂,他会心生愉快享受之感。

为了保障人的权利,约束伤害人的行为,大家制定了法律。因此,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这个“意志”,就是分辨了好和坏、是和非、善和恶的态度,违反了这个法的律,就要受到惩罚或制裁。

所以我们看到,任何违背了“律”的事件,其结果都是破坏性的,破坏性的事情都有对应的回应。

人做好事内心会充实愉快,而干坏事内心会感到不安,这也是一种“律”,人人都有,无法消除,它叫做“道德律”。

人心对道德律的回应

人如果没有道德律,会是怎样的呢?

下面来看同一事件,有道德律和无道德律,两种不同的描述:

A描述:

一软体物在空中进行自由落体,下落时与一尖形金属物发生碰撞,由于金属物硬度比软体物高,碰撞时尖形金属物穿过了软体物,其后听到有声音,也有红色的液体流出……

B描述:

侵华日军在进行南京大屠杀时,丧心病狂地将婴儿抛向空中,掉落时用尖利无比的日本军刀刺死婴孩,鲜血淋淋伴随着惨叫声,场面惨不忍睹。日军的残暴行径罪恶滔天、罄竹难书……

人心为什么会对B描述产生震憾,那些婴孩跟自己又非亲非故?

因为人都有共通的道德律,当违反道德的事件发生时,这个“律”就会起反应。这个“律”在人的生命诞生之初,已经写进了我们的基因密码里面,就像一个计算机程序员,把一条“语句”写进一个软件一样,当“事件”被触发时,该“语句”就会被执行!电脑这个硬件就像人体,自身无法抗拒该命令的执行!

如果人死一了百了,为什么干坏事内心会不安?

善行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从小开始内心深处就有一种声音,他说这个声音就像“精灵”,这个“精灵”在他想做坏事的时候,就会跟他说:“不可以做”。

但这个“精灵”只说“不”,而不会说“是”,为什么呢?

当人在做孝敬父母的事,“精灵”不会说“是”,每做一件出来说一次,鼓掌一次。而是做不孝的事,才会出来阻止。这个不阻止是让事情顺其自然,好事才是符合人本来的面目。

假如人没有道德律,就会对日军泯灭人性的暴行无动于衷,就像A描述一样,平淡如水。试问,这样一个人,他还像“人”吗?

同样,我们看到纳粹德军对犹太人惨绝人寰灭绝的画面,都会不寒而栗,这时,写进我们基因密码里面的“命令语句”被执行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康德这样说:

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惊异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为善为恶如何处理

现在回到我们的话题,人干坏事内心会不安,难道人死就这样一了百了,一笔勾销吗?道德的存在只是让人喊喊口号,做做样子,以显得高尚贵雅吗?

绝对不可能!如果这样好坏一个样,坦白讲,学校的教科书,真没必要被道德教化占用了那么多篇幅,职场上的投机钻营和奇技淫巧也不必遮遮掩掩,社会就好比一个大森林,弱肉强食、胜王败寇的丛林法则成为主导模式。

我们的社会之所以不会如此泛滥下去,是因为人心受到道德律地监控、“精灵”地警告,许多人持守良知,对这个声音做出正面地回应。

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西塞罗(古罗马哲学家)

研究自然科学的都知道,自然定律是昨天是这样、今天也是这样、明天还是这样,亘古不变。它具有时间的延续性、空间的同一性、对象的共通性,否则就不可实验、不能被研究,无法被实践,因为今天得出的结果明天不适合了,去年的太空飞船今年上不了太空了,因为地球的引力系数变了。

如果人死一了百了,为什么干坏事内心会不安?

光明和黑暗

所有的“律”都是因作用而存在!

道德律是一个隐形的法律,人的法律有执行不到的盲区,天然的道德律是全人类覆盖,具有普世性,让人无处遁形!

那么,为什么人干坏事,“精灵”警告它之后就没有下文了呢? 如果恶得不到惩治,善的意义何在?

不过,反过来问你:你帮了一个老人,他当时给了你钱,你收下了,这是不是善呢?

不!这不是善,这是交换,善的意义在于不能等价交换。而明知有奖赏的事而去做,那不是善,那是功利。善是有没有奖赏都会去做。反之亦然,当即的惩罚,不会有人敢干坏事,没恶的参照,善的存在也没有意义!善和恶不会在一个人的有生之年得到处理,“善”的意义才被彰显,“善”才是高尚的善!世界是二元的矛盾对立与统一。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结语: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科学处理不了科学以外的问题,生命科学是非物质的科学,生命诞生之前和消亡之后,是科学望尘莫及的领域。

无论善或恶,人死之后不会一了百了。这个道德律必须在人死之后得到处理,这几乎是笃定无疑的事!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道德经》

如果有人听闻死后对“恶”有处理,对这事感到哈哈大笑……

那就对了!正如老子所言:不笑不足以为道!

那产生这个“道德律”和处理“恶”的力量是什么?有兴趣的朋友请留意后期的作品,一起探索人生疑惑。


延伸阅读:

人都难免一死,如何才能把生死看透?不惧怕死亡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既合不来,又彼此离不开?

不懂人的价值在哪里?你的日子只是活着,而不是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坏事   暗物质   内心   都会   人心   哲学家   软体   美文   定律   不安   物质   道德   声音   精灵   事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