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志怪故事-李秀才


古今志怪故事-李秀才

杭州李秀才少年聪慧,十二、三岁时,参加童子试,得中秀才。然而此后再无建树,三年一届的举人考试,总是铩羽而归,教导学生总是头头是道,而自己一进考场,则下笔艰涩,就像我们现在说的晕场。如是,李秀才总是混迹于各种塾馆,他的教学水平,总是为人称赞。
一日,有萧山的某个私塾来请,说是久仰大名,请李秀才前去教书,学生也就十几个孩子,所给佣金丰盛。李秀才没有推辞,整理行装,就去了萧山。这一年里,师生融洽,李秀才也尽职尽责。到年底,私塾馆主付给李秀才三十两银子的佣金,于是相约来年,拜别而归。李秀才往回走着,心里高兴,今年年关终于不再拮据,还可以为父母妻子添置新衣。行至江边,正在找寻渡船,忽然看见一位少妇,坐地而哭,李秀才恻隐之心忽起,就而问之。少妇说:“我的丈夫意外身故,族人们逼迫我改嫁,我不从,想着跳江一了百了,只是肚子里还有丈夫的孩子,是以在江边徘徊,悲愤而哭。”正说着,少妇的十几个族人赶来,拉着少妇回家。李秀才也同往其家,当着族人的面,晓以大义。族长说:“您说的的确不错,但她的婆婆,已经收了聘钱,为少妇的丈夫料理后事,如今无法偿还,如何是好?”李秀才问聘钱多少,族长说三十两银子,李秀才没有犹豫,把刚得的佣金相赠。回到家里,把经过告诉了妻子,妻子安慰说:“没有关系,我们拮据些,总还过得去,能救两条人命,上天也会知晓你的德行。”只是此后,李秀才还是没能中举,依旧徘徊于塾馆,以养其家,妻子生了两个儿子,也都陆续中了秀才。
又一年举人考试,李秀才已经五十岁了,依旧列队进入考场。李秀才所坐号舍,临近厕所,臭秽殊甚,李秀才不以为意,安然而坐。不一会儿,有少年来,坐在隔壁,忽然掩鼻而起说:“怎么可以坐在这里,如此恶臭。”收拾东西,想着离去。李秀才责备道:“我坐的离厕所更近,尚不为意,你如果要求换号舍,则有违律令;你如果走出考场,则要再等三年。”那少年摸头惭愧致谢,于是坐进号舍,摆放用具。两人相谈颇为融洽。及题出,那个少年操笔成文,非常迅速。而李秀才照样晕场,冥思苦想不知如何下笔。没多久少年已然完成,因为他们这里臭气难闻,监考官也只是远远看一下,就离开了。少年偷偷看到李秀才无从下笔,于是取出一纸奋笔疾书,不一会儿,写出一份大纲,偷偷塞给李秀才说:“以此为纲,您将不会闭塞。”李秀才取而视之,不禁茅塞顿开,染翰如飞,文无加点,不久即成。出得考场,李秀才对少年说,“以年纪而论,我比你大多了:以学问而论,你就是我的老师。”少年笑而拜别,并相约看榜。发榜那日,二人皆中,少年邀请李秀才至家中庆贺,于是相携而去。到一所大宅,早有仆人告知主母,一家喜庆,酒宴早已备好。两人进入大厅,李秀才拉着少年让他入座,好执弟子之礼。少年推辞道:“我和您不过有同考之谊,怎么能受此大礼。”两人正相互谦让,主母自厅堂帘遮后,看客人有些眼熟,使婢女问之:“您某年月日曾于江干救一妇人乎?”李秀才说:“有这么一回事。”主母听闻,遂出帘遮至李秀才面前大拜而说:“恩公在上,救命之恩,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报答,这个孩子就是当年我肚子里的孩子呀。”李秀才愕然不知所以。
俞子说:德行高尚的人,上达于天,必不至于隐没,适时而动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私塾   举人   拮据   族长   佣金   族人   德行   江边   秀才   美文   古今   考场   少妇   丈夫   妻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