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蒙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有感—《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读王蒙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有感

——自学考试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作者:文玉冰


正值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读这篇小说给了我新的启示。

今年也恰恰是我光荣加入共产党,作为预备党员最崭新学习之际,林震也作为对新中国和革命事业抱有真诚信仰的年轻人,他用行动把党组织存在问题,一步步揭开与斗争——

当然他也彷徨与迷惘过,但最终却用热情与坚持,使有官僚之风的刘世吾得以积极行动,而王清泉撤职。

对党组织工作,林震也遇上了同为年轻人的赵慧文支持。小说21页码,内容细致与阐述生动。用对比手法把韩常新与林震,在去通华麻袋厂了解第一季度发展党员工作的情况描写得十分微妙——

看看林震的提问:

林震找着了红脸的魏鹤鸣,开始按提纲发问了:“一九五六年第一季度,你们发展了几个人?“

”一个半。“魏鹤鸣粗声粗气地说。

”什么叫‘半’?“

“有一个通过了,区委拖了两个多月还没有批下来。”

林震掏出笔记本记了下来。又问:

“发展工作是怎么样进行的,有什么经验?”

再看看韩常新的提问:

韩常新问魏鹤鸣:”发展了几个党员?“

”一个半。“

”不是一个半,是两个,我是检查你们的发展情况,不是检查区委批没批。“韩党新纠正他,又问:这两个人本季度生产计划完成得怎么样?”


从对话可以看出,林震的工作是按实际认真做,而韩常新因为是工厂建党组组长,给林震印象是:比领导干部还象领导干部。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个人语言实际特点,把韩常新的工作作风叙述得十分贴切。

一个党员成长离不开组织,但组织中往往出现的情况,却是需要有人反映与提出,最后得到改善。文中的魏鹤鸣,他虽然只是通华麻袋厂生产科科长,在极度愤怒与沮丧下,提出去车间做工人,而林震费尽口舌提示下,最后终于大胆地,和车间一些工人一起,把厂长王清泉实际情况,用信的方式投到了报纸上。

《北京日报》以显明的标题登出揭发王清泉官僚主义作风的群众来信,区委常委开会,在林震鼓起最大勇气,把刘世吾、韩常新的责任与不能再出现王清泉之事,当场禀报时,区委组织部长李宗秦说:“林震、刘世吾、韩常新三人的争论症结,这是一个规律性与能动性问题……”区委书记周润祥看了看林震与李宗秦,皱一下眉说,进行下一个议程。

正当林震失望时,小说结尾却出现,林震从赵慧文家吃饺子谈话出来,即是晚上夜深时间,他回到区委,靠在外面柱子上好久好久地呆立着……

办公室小刘却走过叫他:”林震,你上哪儿去了?快去找周润祥同志,他刚才找了你三次。“

隔着窗子,他看见绿色的台灯和夜间办公的区委书记的高大侧影,他坚决地、迫不急待地敲响领导办公室 的门。

文中还有林震那句:”党是人民的、阶级的心脏,我们不能容忍心脏上有灰尘,就不能容忍党的机关的缺点!"

读王蒙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有感—《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王蒙   组织部   年轻人   小说   麻袋   区委   美文   领导干部   文中   车间   共产党   中国当代   党员   区委书记   作品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