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逆境当学禹锡 居于陋室心有天地

我酷爱诗词, 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对于李白的潇洒飘逸,杜甫的遣怀抒意,真的无比喜欢。而到了成年后,真正到接触了刘禹锡和王维的诗风,发现他们更能给予我一种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

王维是让我觉得人到一定年纪后,该如何自度?而刘禹锡则让我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该如何面对对生活的态度。

一生逆境当学禹锡 居于陋室心有天地

诗豪,不愧其名,刘禹锡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豪气”?他的一生可谓三起三伏,因为永贞革新,他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的受害人。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就因为写了这样一首《玄都观桃花》,因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

好不容易奉诏还京,但不久又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 当他再次归来,依然不改其性格,一首《再游玄都观》中写道:“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那些嘲笑贬低他的人,早已不在,甚至已经红尘难觅了,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而他依然潇洒归来。

纵使是经历过二十三年的贬谪之路,那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人生苦难,也难以抵消他对于希望的期盼、,依然对于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他知道终有一天能够等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明天。

一生逆境当学禹锡 居于陋室心有天地

人生如千帆尽过,尽管有许多艰难,但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正如他写给自己好友白居易一联诗,“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就是刘禹锡,这一生即使被奸人所害,被小人所累,却从未被生活所击倒,总能在绝境中,看到一束希望之光。

他的豪气,他的诗情,是我非常欣赏的。我特别喜欢他的那首《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上碧霄”,许多诗人都以秋抒意悲愁,少有人像他写尽了秋天最美的意象,一改以往诗人悲秋伤怀的颓丧之风,让秋天充满更多希望的气象。

一生逆境当学禹锡 居于陋室心有天地

在他老去的时候,依然对人生充满的美好的追求,依然写下了“天地肃清堪回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刘禹锡的《陋室铭》对于我的影响非常大 ,我也最爱这篇文章,到现在依然可以轻松默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让陋室生辉;

使看似陋室,能够做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么令人着迷的地方,这怎么能说简陋呢?

即使在北漂京城最艰难的那段时日里,身处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我依然可以把自己的

陋室,装点得让自己是一处独属自己心里的“桃花源”。自有“一砚文墨,书韵生香“栖身之所。

一生逆境当学禹锡 居于陋室心有天地

人生的一生,总会有波峰波谷,没有一帆风顺的,有时挫折未必是坏事, 在刘禹锡身上,我看到了人面对困境时该有的状态。

他告诉我们,你有才华即使暂时无人常识也不用去抱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你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努力,终有所成;

告诉我们,即使身处最艰难的困境,也不要放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努力坚持, 不要放弃,终有一天,云开月明。

他告诉我们,即使我们年老了,也应该像少年一样继续向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

满天“;岁月无情,心境无殇;出走半生,归来少年。

一生逆境当学禹锡 居于陋室心有天地

刘禹锡经历了二十三年的贬谪之路,但从来没有觉得生活磨难,会让他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欣赏牡丹花开得艳美,他留下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绝美;

遥望八百里洞庭波澜,他留下了“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经典;

面对秋色无边的天地,他留下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才情。

一生逆境当学禹锡 居于陋室心有天地

在这样一个饱经磨难的时代里,在经历那么多打击之下的刘禹锡, 我想没有乐观的心态,是很难做到如此潇洒与淡然的。

我觉得刘禹锡是真的做到了,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潇洒,所以这是我特别欣赏他的地方。

他的好友白居易对他的评价,可谓到位:“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我想,就是他的经历,就是他的性格 ,就是他的诗文,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一股面对生活的坚强态度。

一生逆境当学禹锡,居于陋室心有天地。

一生逆境当学禹锡 居于陋室心有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诗风   连州   莫道   逆境   陋室   天地   京城   刺史   诗情   豪气   美文   潇洒   艰难   态度   少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