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母爱的美德与悲哀

中国式母爱的美德与悲哀

老人们常说一句话:“年轻时怎么都好过,老年时过得好才是真正的幸福”这句话的潜台词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含义表达了幸福是先苦后甜;第二种含义表达了年轻时不要去想着享福,否则到了老年往往不幸福。

很多事情往往事与愿违,很多明了的千古定律却还在一代一代用生命去验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对待生命的浅显态度以及对知识与历史不够尊重的心态。

中国老年人的幸福往往由孩子是否成功,是否孝心决定或影响着。

在中国,当上父母的那一天就开始为孩子拼搏,到了孩子大学毕业娶完媳妇的时候,自己往往一贫如洗,有的还债台累累。

家庭富裕的孩子往往整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

父母到了晚年,如果孩子成人了,并且是孝心的孩子,父母还可以安度晚年,不用为生计操心,而且出去旅旅游什么的。

如果孩子的生活也很艰难,父母便是跟着操心,而且到了晚年束手无策。父母生病时无钱看病,也无人陪伴(孩子为了家庭生计没有时间和精力),如果摊上不懂事的孩子,不养老还怨声载道。

人们很少思考为什么造成这种原因,习惯往往让人产生麻木,麻木了不再对事物具有深度思考或去怀疑对错。

中国父母伟大美德毋庸置疑,但中国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教育思想习惯是一种悲哀。

这种为孩子拼搏的爱的方式不太正确,也正因为这种爱的方式,扼杀了孩子青春时代小试牛刀的激情和潜能,劫夺孩子求知欲望以及对社会的体验和对经验的积累。

往往让孩子青年时无所事事,到父母老年时,孩子又没有经验和能力,作为父母又无能为力,却造成这种状态的罪魁祸首往往是父母自己。

虎妈无虎子

慈母育英才

青春不立志

晚年教育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孝心   年时   母爱   生计   晚年   美文   中国   年轻时   操心   美德   含义   麻木   悲哀   父母   习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