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计时?(文/张爱梅)


有一天上课前,一位学生带一个液体沙漏放在桌上,周边几位学生围着观看,上面的细沙一点点流到下面的容器中。我望着沙漏沉思:自古至今,计时工具几经更换,而时间依然有条不紊顺次流走。

自然中有公鸡报时,通常在夜里23点—1点、1点—3点、3点—5点,公鸡会自觉啼鸣。一只公鸡开始叫了,村里其它公鸡也会跟着叫几声,然后再眯眼静睡。小学语文课本《半夜鸡叫》这一课,讲的就是周扒皮半夜学鸡叫,让长工们早早起来为他干活。


何以计时?(文/张爱梅)


不知从何时起,也不知谁发明了计时方法——打更。深夜,打更人走进大街小巷,敲着铜锣,大声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寒潮来临,关灯关门……”夜深人静之时,这声音传的好远,好远。人们听到这温馨熟悉的声音,知道一夜平安,可放心睡觉了。


何以计时?(文/张爱梅)


点香计时。点上三炷香,三炷香灭开刀问斩。发号施令者、持刀者及围观者都盯着那炷香,紧张极了。被砍者希望香燃烧慢一点,再慢一点。劫法场者快马加鞭,希望早些搭救朋友。 最有诗意的计时方法是沙漏。谁那么聪明,想起用沙漏来计时。看着细沙从上面缓缓流下,一点点,一点点地往下掉,辗转反侧睡不着,坐卧不安,心急难耐,时间怎么过得那么慢?与人约定的时间怎么还未到?


何以计时?(文/张爱梅)


钟表发明后,人们开始以表计时。外表好看,时间更精准。人人手上戴一钟表,成为当时一种时尚。有人故意挽起手腕露出手表,它不仅计时,还成了人身份的标志。有人家里穷买不起手表,借一块戴上去相亲。结婚时的“三转加一响”中就有“表”这一角色。


何以计时?(文/张爱梅)


记得朱自清散文《匆匆》中的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学生沙漏是在校门外买的,他们看着沙漏很长时间。但,五年级的学生并没认识到时间流逝很快。因为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贪玩的他们只是看着这紫色液体一滴滴往下流,流完了他再反过来让沙漏继续流。焉知时间是不可能倒流的,流去的光阴就不会回来了。

时光悠悠,前无来者后不见古人,唯时间永恒。将来会以什么方法计时,现在无从知晓。但我知道时间正一点点流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时间又从我打字声中溜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火烛   坐卧不安   法场   细沙   沙漏   公鸡   美文   钟表   液体   手表   半夜   声音   日子   时间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