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后才知道北大才女张培祥的《卖米》竟然有前篇和后续

一直以来,一篇名为《卖米》小说在网上不停的传阅,特别近几天这篇旧文大有刷爆微信朋友圈之势。

十四年后才知道北大才女张培祥的《卖米》竟然有前篇和后续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初,文章只是通过叙述“我”和母亲卖米的过程,却能引起广大读者共鸣,相信不少农村家庭走出来的的孩子,或者年长一点的读者,在阅读本文时和我一样,有强烈的代入感。都曾为了起码的生存,拼尽全力。我们或多或少的都能在文章种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

如今十四年过去了,《卖米》这篇文章依然如金子般在文坛上发光。照亮着多少人的生活和梦想,点燃了多少人的希望、激情和勇气。激活了许多从乡村走出来的人尘封的记忆,让无数读者感动落泪。

但最令人遗憾的是:当这篇文章获得北京大学首届校园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时,而颁奖现场,获奖者并没有出现,因为获奖者在一年前就已身患白血病离开了人间。

十四年后才知道北大才女张培祥的《卖米》竟然有前篇和后续

这个把笔名取自红楼梦中《葬花吟》:“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中“飞花”的女孩张培祥,谁也没想到她竟会一语成谶,自己也会像林黛玉一样在小小的年纪就香消玉殒;把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4岁的花季。

一时间,沉默和泪点覆盖了北大的整个阳光大厅。那气氛显然已经不是在颁奖,而是在为作者张培祥(笔名飞花)追悼。

“家中秀女今何在?叹望长龙泪自流。”这句诗是北大教授为张培祥写的挽联,能让北大为她举办葬礼,能让北大的教授“泪自流”,我想当她的师兄撒贝宁亲自为她念悼词时,每个到场的人都是发自内心的惋惜这样一位才女的离去,足见张培祥一定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

其实这篇《卖米》的文章,说是小说,也是真人真事,小说中的琼宝,即是作者张培祥自己。

当我们重读《卖米》时,才发现这些只是作者张培祥自己人生经历的一小段,为什么会有卖米的事发生?卖米以后的人生路又会如何?当我们读了她短暂的一生,才感觉她那短暂的一生才更像是一部完整的小说,只是结局太让人唏嘘,难过……。

张培祥,1979年10月6日出生于湖南醴陵一个偏远的山村,只是当时谁也没有料到以后这个出身寒门的苦孩子,竟会是一位薄命的才女。

天降大任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恐怕是对张培祥最好的写照。

在偏远贫穷的山区长大的张培祥比一般的孩子更加懂事,小小的年纪便过早的承受生活的苦,自小没尝过生活的甜,倒也不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比别人苦,这让她的童年感觉一直挺“快乐”。

可惜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她10岁那年的一天,她放学回家,看到父亲弯腰坐在庭院里不住地叹气。恍惚间听到父亲喃喃的说:“琼宝,学,你别上了吧。”

其实过早成熟的张培祥对家里的情况也是一清二楚的:父亲患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母亲又行动不便,在加上年幼的弟弟,让这个家一直都是在风雨中飘摇,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张培祥的学习成绩,从小她的成绩就名列前茅,因为家庭的贫困让她比同龄的小朋友更加珍稀学习的机会,可现在这唯一的机会似乎也只能在贫困的重压之下被迫放弃。

小小年纪的张培祥虽然渴望去学校,但还是选择了体谅父母的难处。辍学在家帮爸妈干活。可有时看到一簇簇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心里仍是满满的羡慕,眼神中充满了渴望。

直到有一天张培祥听到姑姑数落父亲:“这么小的娃,你不让她上学能帮家里干多大的活,以后能有什么出息……”。“不是我不想让她上,是家里这情况,”琼宝的父亲垂下头,欲言又止。看到自己的哥哥窘迫的家境,善良的姑姑一把拉起张培祥,“琼宝上学的事,我来想办法”。

就这样,张培祥再一次拥有了上学的机会。失而复得才更显珍贵,张培祥比之前学习更加努力,以回报姑姑,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本市最好的学校。

可是由于学费太高,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张培祥为了能给家里节省一些开支,竟自愿回到普通中学,虽然说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的发展,但是个人的努力才是对未来起决定性作用的。张培祥这个身处逆境的农村女孩用自己的刻苦努力再次攀登人生的高峰,一举考上了重点高中。

可命运似乎对张培祥的捉弄并没有停止,弟弟渐渐长大,他的上学问题摆在了张培祥的面前,本来就贫穷的家庭在也供不起两个孩子的花销。作为一个高中的女孩张培祥想不到别的方法,父亲病重的消息让张培祥没有时间在犹豫了,在她面前只有一条路:辍学。再熬2年就能考上大学的张培祥无奈地再次准备离开学校。

十四年后才知道北大才女张培祥的《卖米》竟然有前篇和后续

也许是上天也怜惜这个可怜的小姑娘,在张培祥辍学一段时间后,母校的校长找到了她并承诺资助她上大学。绝望无助的张培祥犹如绝处逢生的喜悦,这样的好消息宛如漆黑的四壁中突然破开裂缝,一簇阳光就这样照进了她所处的泥潭。这一次张培祥,仍然没有让大家失望,2年后她如愿的考上了北京大学。

出身寒门的张培祥2次辍学,在贫困的家庭中挣扎学习,几乎要困囿于这座山区之中。但是人间点点温情化作了张培祥飞翔的翅膀,带她飞向梦想地方……!

张培祥带着父亲在亲戚朋友家借的两千块钱走进了北大的校园,在别的大一新生都沉浸在进入大学的喜悦时,张培祥已经开始自己的兼职生活了。

在学习之余,张培祥还要做大量的兼职,写稿也是她兼职的一部分,她的创作天赋极高,不少的作品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尤其是《卖米》这篇小说引起极大的影响!

张培祥就这样靠着自己的兼职和稿费养活着了自己,甚至还养活了一家人,家里的生活也在慢慢地变好。

张培祥给家里添置了许多的物件,希望爸爸妈妈可以生活得更加方便,一家人终于摆脱了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局面。

张培祥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兼职养家,但是并没有影响她的学习成绩。张培祥是热爱学习的,毕竟两次失而复得的机会她比一般人都要珍惜。

在北大读书期间,张培祥多次获得奖学金,在众多的比赛和课外实践中都有优秀的表现。成绩名列前茅,社会实践表现优秀,张培祥就像是电视剧中的女主角一样,在历经艰难险阻之后,终于迎来一个闪闪发光前途。

看到这里,相信所有人都在心底默默的祝福张培祥这个女孩,终于熬到苦尽甘来这一天。

可命运偏偏不肯放过这个女孩,在张培祥人生即将到达最璀璨的时候,生活又给她致命的一击,把这个好不容易看到希望的女孩一脚踩进泥潭:24岁的张培祥确诊了白血病。

十四年后才知道北大才女张培祥的《卖米》竟然有前篇和后续

2003年正值非典肆虐,张培祥身上莫名其妙出现的红点,突然的疲劳都让她向非典上怀疑,当最后确定不是非典的病症时,所以她也并没有很重视。等到疫情过去,学校解除封闭,张培祥到医院重新检查的时候,一个更让她心碎的白血病确诊了,事情的发展不光超出了她的想象,也让更多认识和关心她的人心情一震。可一切都太晚了,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她还是走了……。她的未来本来有无限种可能,但是现在却只能画上遗憾的句号。

刚刚在文坛展露文采,我们还未来及看到她更多的创作,这样一个拥有更多灵感和才华的才女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实在是叫人惋惜。

这让张培祥的故事彻彻底底地成为了一个悲剧,戳中了不少人的泪腺,都为这位才女流下了惋惜和心疼的泪水。

她留给世上为数不多的文章,读来让人感觉像她当年所挑的白米,晶莹剔透,馨人心扉,特别是《卖米》,经久而迷香……。

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灿烂,恰如这烟花,虽然刹那间的璀璨,可依然照亮了多少人的生活和梦想,点燃了多少人的希望、激情和勇气。在生命的长河我们虽然不能左右自己的生命,但可以在有限的生命里像这个女孩一样散开最灿烂的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才女   北大   白血病   姑姑   非典   美文   惋惜   贫困   兼职   家里   父亲   女孩   机会   家庭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