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台》随想,秦腔响在剧中,戏味弥漫在心


《装台》随想,秦腔响在剧中,戏味弥漫在心

电视剧《装台》剧照


《装台》随想,秦腔响在剧中,戏味弥漫在心

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彦的小说《装台》

  最近央视在热播电视剧《装台》,陕军作家陈彦的力作,以一群戏曲装台工的视角切入,反映了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一群人的生活,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其浓浓的“陕”味慢慢延宕,也让我们挑开面纱,看到了一层又一层的三秦大地风貌。

  且不深剖这部剧更深的意义,就简单的直观感觉来说,我想,它的特色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说剧中的“城中村”辐射面广,至少是北方很多城市的缩影吧,那么剧中人物的“陕普”(陕西普通话),秦腔以及陕西美食就是其浓厚的地方色彩了,这是属于陕西特有的“陕秦特色”。


《装台》随想,秦腔响在剧中,戏味弥漫在心

生活气息浓厚的秦腔


《装台》随想,秦腔响在剧中,戏味弥漫在心

阳刚气十足的秦腔

  记得那年和女儿在沈阳,我到一个小店买一把小锁。店铺的老板拿出一把黄灿灿的锁头说:听口音,您是西北人呢!我忙着纠正:我是山西太原的,就是那个被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包围着的山西。那位大哥爽朗的东北话立马响起:山西?那不就是西北吗?和陕西的意思差不离!

《装台》随想,秦腔响在剧中,戏味弥漫在心

浩荡激烈的塬上风

  说来也不怨这位大哥,山西的位置着实尴尬,说西北不西北,说华北不华北,说中原不中原。后来在读书的女儿告诉我:东北人就是这个概念,山海关以西都是西北,以南就成了南方。

  或者那时我心里默默的认同了,我是多半个西北人哩。所以,买了“小爱音箱”后, 我偶尔也听一听秦腔。听得多了,竟觉得秦腔也很有味道呢。比如,你乍一听,觉得它的好多唱腔就是以一个曲调为基调,但是加入节拍、节奏、旋律、速度等因素后,你又觉得它分明有着不同的味道。 比如明明感觉它是大嗓吼唱,像西北塬上的长风,浩浩荡荡直来直去,刚健有力,让人听得血脉贲张,激情澎湃,可是,在人物感情激荡曲折时,又忽觉得它转成了假嗓来唱, 一段听下来居然凄切委婉,优美动听,饱满酣畅,表现力强大。它的舞台张力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不单单是质朴,粗犷,也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的一面。


《装台》随想,秦腔响在剧中,戏味弥漫在心

秦腔里的关公戏


《装台》随想,秦腔响在剧中,戏味弥漫在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土最能熏陶汉子的情怀

  所以,不妨这样来评说秦腔:秦腔根脉深厚,扎在秦地,却枝蔓蜿蜒分入四股:秦腔入了四川,成了高拨回旋的川剧;秦腔到了河南,成了恢弘嘹亮的豫剧;秦腔进了山西,成了激昂悠扬的晋剧;秦腔流入河北,成了耿气明快的河北梆子。

  古人云,言之不足,则歌之。其实,中国的戏曲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丰厚深邃。那些绵延的声响落在海纳百川,大气开阔的帝都,被京胡的婉转丝弦演绎成集雄风绮丽,雅俗共赏为一体的京剧;那些咿呀缠绵的韵脚落在细柳清波的江南,被佳人才子的明眸秋水,织成了柔曼的昆曲;那些兜兜转转的十八里盘综错节落在峰岭雄奇的川渝,被摧山壮士的包容进取,揉成了百变川剧;而秦腔,就是那些雄阔男儿的豪气落在塬风纵横的西北,被赳赳老秦的不折硬骨,吼成了炽烈豪壮。

《装台》随想,秦腔响在剧中,戏味弥漫在心

塬上也有菜花黄

  如果你也感兴趣,不管你是俺们“西北人”,不妨看看《装台》,品品剧中时时弥漫的秦腔,或者,也能激发心底的阳刚之气,一扫如今的“娘娘腔”之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秦腔   山海关   剧中   帝都   东北人   上风   华北   川剧   中原   山西   陕西   河北   河南   戏曲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