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具备这种能力,你工作再辛苦、再努力,也是瞎忙

提到《堂吉诃德》,大多数人都会忍不住想笑。

毕竟一个没事就跟风车单挑的人,我们很难用正常的思维去衡量他。

但实际上,堂·吉诃德是一个很有规划力的人。

他准备了非常充分的装备,选马、买马、给自己起了骑士的名字、给幻想中的公主取了名字,同时为了筹措资金变卖了家当,还给自己找了一个侍从。

总之,他虽然只是在大脑里天马行空的规划了自己的一切,但是他的准备有理、有据、有节、有目标,还有牌面儿。

不具备这种能力,你工作再辛苦、再努力,也是瞎忙

换句话说,如果你没有“规划力”的概念,那么当你阅读《堂·吉诃德》这本小说时,就只是觉得有趣好笑,仅此而已。

做任何事,你都不能只是看山是山,亦步亦趋。

小到做一顿饭,大到经营公司,只有练好规划力,你才能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1. 分析花絮

日常练就规划力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看影视剧的花絮。

比如,宫崎骏的《幽灵公主》,其幕后制作花絮就给观众展示了一个庞大的工程。

从想法的诞生到角色设计、性格设置、配色选择、动作细节等等,单看这个动漫作品,你绝对想象不到它的规划过程是这么精细,它的每一项制作都划分成了这么多阶段,投入了这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

不具备这种能力,你工作再辛苦、再努力,也是瞎忙

只有了解了这些幕后花絮后,你对同类型影片的认识,才会比一般人更加深刻。你对自己的生活才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所以,一旦出现了人气单品,或者口碑爆棚的作品,我们要尽量了解它幕后的制作过程。因为作品能最终得到好的呈现,全仰仗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完善。它里面的每一步,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多做这样的练习,你就能养成看穿背后规划的素养,对锻炼规划力很有帮助。

2. 倍数分析

能快速高效完成任务的人都是规划高手。即使面对高难度工作,他们也总能做好工作切分,然后把工作分阶段消灭。但是能力差的人,往往就输在了规划上,他们总是习惯按部就班,没有统筹意识,做个项目只是埋头苦干,不考虑对现在的帮助和未来的影响,也就不能从中得到提升。

从根本上看,规划就是把不同本质的东西加以组合,你要学会像改变倍数一样改变看问题的方式。

怎么理解呢?

不具备这种能力,你工作再辛苦、再努力,也是瞎忙

比如,做某件事如果需要十二道手续,其中每四个属于同一性质,在规划上就可以大致区分为三个阶段,把这十二道手续用 1、2、3、4 并列出来,分成三组,再去做就会事半功倍。

它的效果绝对比从1做到12要好得多。

可是如果你没法区分,这些步骤在你眼里没有前后和轻重,那说明你的规划力非常弱。

在锻炼规划力的时候,我们要像改变望远镜或显微镜的倍率一样,改变对事情的看法。放大倍率能帮你完整地看到工作对整体的影响;缩小倍率能让你快速定位问题,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练习久了,你看待周遭事物的眼光都会不同。

3.暗规划

做事的规划分为“明规划”和“暗规划”两种。

明规划是指可以看到的时间变化、空间迁移等流程。以餐厅为例,客人点菜,餐厅制作,客人吃完后付钱,这些全都属于明规划。

但在它们的背后,还隐藏着许多暗规划,比如提前采购物料、遇到纠纷时的处理流程、关门后的卫生清扫及核账等都属于暗规划。

不具备这种能力,你工作再辛苦、再努力,也是瞎忙

工作中的门外汉,多半对类似采购、纠纷处理等这些潜在工作是无意识的。

“规划高手”和“小白”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把属于“暗规划”的事纳入视野。

比如,对于一场精彩的电影,我们要学会看到背后编写剧本、排练、拉赞助等流程;对于一个漂亮的平面模特,我们要看到她10几秒换一套衣服的专业和为了保持身材辛苦的锻炼和节食。

这种视野,放在任何领域都一样。尤其是越成熟的东西,其背后的暗规划往往越复杂。如果你能够把这些都看看在眼里,你就是真正的规划高手和做事高手。

4.叠加规划

出版物有日刊、周刊、月刊、季刊、年刊;

公司经营有周计划、月计划、半年计划、年度计划;

这些时间段的划分,说明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发展过程。

不具备这种能力,你工作再辛苦、再努力,也是瞎忙

到我们个人而言,如果能把这种技巧用到工作里,从时间、地点或精力状态等方面规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能实现叠加规划。

因为,上述出版物也好、公司经营也罢,不是单纯的只有时间一个轴,只使用时间做了切分,里面还涉及到许多推进工作的暗逻辑,包括:前期工作是否到位、条件是否成熟、上一阶段目标对下一阶段的影响等等。

我们常说的时间管理,它考虑的更多是时间层面的问题,但叠加规划需要你融入其它要素。比如到隔壁打印文件、在自己办公室出项目策划案、去门卫拿快递和利用午休时间处理邮件,这几件事的排列组合就必须要考虑紧急程度、地理因素、对下一项工作的推进作用等。

在亚洲第一高校东京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斋藤孝很认可这个工作方式。他的主要工作是写周刊连载,和它并行的还有月刊杂志、季刊杂志及一年的研究总结、五年的研究成果。其中,周刊连载的文章都是月、季、年工作的素材。

因此,他会提前考虑每项工作对后续工作的影响,甚至会思考它在自己年度甚至五年总结里的位置。

在这样的思维框架下,他再决定各项工作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完成,再推算应该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这样一来,每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指向一个既定目标,为年度总结服务,他干起来就非常有劲。

这就是重叠规划在具体工作场景中的价值。

会做事和不会做事的人,就差在了这一点上。可以说拥有了规划力,你就是拥有了“倍速工作”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堂吉诃德   切分   都会   倍率   季刊   工作   倍数   美文   花絮   幕后   周刊   辛苦   流程   目标   努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