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高考:我是二本,我骄傲

一年一度的高考今早已经正式拉开序幕,想着这三天要多呆在家中,不给考生们添乱,内心默默祈祷他们都能发挥自己最好的状态。

致敬高考:我是二本,我骄傲

高考真的是一个坎,有的人轻轻一跃,就从容登上象牙塔之巅;有的人苦心孤诣十几年,才终于有点像样的成绩;也有的人,头悬梁、锥刺骨,成绩仍然不出彩。

是的,人与人之间的区别真的挺大的,有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人出生就面临着生死劫,命运何其不公!

可是,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人人若都一样,世界也就不会五彩斑斓了。正因为你会学习,我会动手,他品性好,我善沟通,才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致敬高考:我是二本,我骄傲

所以,凡事只要尽力,功成不必在我。高考学子们:只要正常发挥,会的都对,不会的蒙个半对就欧啦!

扯远了,为了配合高考,咱也静静地偏坐一隅,看看那些考上二本的学生,他们走上社会的各种际遇。

致敬高考:我是二本,我骄傲


《我的二本学生》是作者黄灯对自己十三年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反思,是对中国高校市场化实践的一个诚恳反馈。作者在对自己二本学生的长期接触和观察中,呈现了学生的生活、学习、奋斗和挣扎,通过跟踪他们的前途,较全面地展示了这个群体的生命境况,折射出中国多数的普通年轻人的生存状态。

致敬高考:我是二本,我骄傲

在黄灯看来,不同级别的大学,学生去向会对应不同的城市。比如,顶级大学对应的是全球最好的城市;重点大学对应的是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一般大学如二本、三本类对应的是中小城市、乡镇等。好像已经根据自己的学历进行了规则化的排兵布阵,极少有例外。若想跨越不属于自己的城市和阶层,个体要付出非比常人的艰难险阻。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形成了一种阶层固化,难怪有人发出感叹说:寒门再难出贵子!

据统计,211、985这类的学校在全国高校中不到10%,90%的大学生都处于二本、三本及专科院校。即使考上二本,对很多学生来说,也是很不容易的。

而现在的大学生变成了“找工作的主体”。

作为一名老师和作者,黄灯时常流露出矛盾的心态。她既希望学生能在主流之外有所创造,又希望他们能够顺从主流价值,谋得一份安定的生活。

正所谓“关心则乱”,就像父母一样,既担心孩子考不上好的大学,又担心孩子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好的工作。

现在的教育确实像一场慢性炎症,中小学时代服下的猛药,到了大学时代,终于结下了无所谓、不思考、不主动的果子。学生们的面目越来越相似,就像是工厂里的标准化构件。

是啊,现在的学生们很少读书,因为他们的时间几乎被应试教育全部占用,哪有更多的时间做别的呢?

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而年轻人的主流群体更是决定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学教育的质量是关乎学生们未来走向的关键,需要整个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注。

就是这样出身平凡,学历也不那么高大上的二本学生,充斥于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甚至于他们在影响、决定着中国的命运。

这本书中,也许说的正是你,或者你的孩子、身边的亲人。看了它,也许你对这个群体更为了解,对于他们的未来会有更多的思考。

致敬高考:我是二本,我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苦心孤诣   美文   中国   阶层   群体   学历   担心   年轻人   主流   命运   未来   孩子   作者   城市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