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多不喝茶,会不会形成文化断层?

茶的起源在中国,数千年来,无论时代如何更迭、社会怎样变迁,它始终伴随并滋养着人们。


茶是至清至洁之物,不论你认识程度如何,欣赏能力怎样,它都如实地呈现出其内容物质和内涵元素。


现在的年轻人多不喝茶,会不会形成文化断层?


它雅俗共赏,可饮可食,可浓可淡,它可入药却更是绝佳的保健饮料。正因为没有分别心,所以它雅俗共赏;更因为没有强制性,所以它信手拈来,可宾可主,可有可无,成就一个绝佳的文化载体。


它保有自我,却给予使用者极大的空间,相同的茶因产地、季节、气候、采摘部位、制茶师父等因素,而显现出风格迥异、表情不一的样貌。即便制作完成,也会因泡茶人的不同,泡法上的不同,每道茶汤的不同,以及一块喝茶人的不同,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


现在的年轻人多不喝茶,会不会形成文化断层?


而这饱含生命张力的“变”,因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的结合或熏染,呈现极佳状态,这时就因妙趣横生而达到妙不可言的境界。习茶逾三十载,我尝试从茶的身、心(性)、灵这样的角度,来总结茶的本质,得到如下的结果:


茶身清一一显天地山川之气


茶性俭一一宜精行俭德之人


茶灵虚一一竟诸般艺事之功


会有人说,为什么旧中国的文人雅士,对酒的题咏歌颂,远多过茶?


我说传统中国都属封建社会,社会地位和资源集中于君王权贵,文人雅士的丰富情感,在封闭的环境和阶级的压抑下,只好借由酒来抒发。


现在的年轻人多不喝茶,会不会形成文化断层?


会有人说,当今科枝如此发达,茶这般传统老调的元素,还能提供什么价值?具有什么存在意义?


我说传统封建社会,文人雅士借酒抒怀;现今却是天涯若比邻、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我们需要通过茶的真实感知,澄清自己,内敛自己,过滤并有效地运用信息,充实我们对应这个瞬息万变时代的能量。


会有人说,如今好茶和好的茶具越来越昂贵,对于一般收入的人,要喝上一口好茶,是否已然遥不可及?


我说先要重新思考和定义什么是“好”!


名茶、名器固然好,但更不可忽略的,茶首重安全自然。


一些属于地方性、知名度与经济效益不高的茶,价格相对便宜许多,虽然因不够精制而有损于形色香味,然而你可以感受到土壤、 阳光和水所赋予它的自然风味。


而器物的生命是由使用者造就的,为自己选择一件合适好用的茶器,经常并正确地使用它,假以时日,自然产生让你无法替代的风采。所以完全不用担心价格的问题,在茶的领域里,我们在意的是价值,而价格只是市场上因交易目的所产生的数字。


现在的年轻人多不喝茶,会不会形成文化断层?


会有人说,当下有些茶的活动,过于形式化、仪式化,可能导致茶逐渐背离生活吗?


我说茶因包容性而呈现多样化,形式和仪式原本就是茶诸多面相之一二,只要合适,自然有它存在的意义,无所谓对错。好比现今有些人谈“茶禅一味”,它绝不是穿着袈裟泡茶,念一句经喝一口茶。唯有进入生活,它的影响才会深刻和普及。


会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多不喝茶,会不会形成文化断层?


我说年轻人不喝茶,是因为我们没有提供合宜的识茶管道、喝茶方法和用茶的帮助等整体氛围。让他们不知其好,或是知其好也不得其门而入。


就中国的历史来看,茶是老祖宗留下的琼浆玉液,永无灭绝的一天。年轻人终究会靠他们的因缘际会或待年龄稍长,接续这条绵长的生活文化之路。


中国过去有茶道吗?中国的茶道是什么?


中国的茶道要如何形成?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向来讲究文以载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茶极大比例在生活中滋养人们,早已形成一种生活之道。


一人发呆,约人聊天,就去北极境共享茶空间。


现在的年轻人多不喝茶,会不会形成文化断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山川   灵虚   文化   雅俗共赏   雅士   茶道   断层   封建社会   绝佳   文人   美文   中国   现今   使用者   传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