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丨 历史变迁下的绘画人物

美术丨 历史变迁下的绘画人物

夏商时期,在“以神道设教”的统治要求下,出现了带有神话色彩的古圣先贤故事画。

彼时,在人物画的创作上已经开始出现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类描摹,而不是像远古时期仅用不同符号来表现。

美术丨 历史变迁下的绘画人物

水陆攻战纹

(描绘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场面)

到了周朝,统治阶级对绘画的教化作用更加重视,并设立了专门的官吏来掌管。

绘画已经开始作为一个专门类别,并借用壁画中形象实现礼教意旨的需求。

美术丨 历史变迁下的绘画人物

汉画像石 水陆攻战图

春秋战国时代,孔子曾参观周朝劝善戒恶的宗庙壁画。

《孔子家语》云:“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世之博学者谓周公便履,天子之位失之远矣也。

相传出过的诗人屈原参观楚国宗庙的壁画,画上的山川神灵和古圣先贤,启发了他写出《天问》。

其他有关人物画的一些故事就有些传奇色彩了。如在《说苑》中有个叫敬君的画家,被齐王征召去造九重台,多年未回家,思妻心切,边画像每日相视,齐王看见,竟然夺其妻而去。可见这一时期人物画相当有水准了。

战国末期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有画鬼怪容易,画狗马难的理论。这些记载说明了当时人物画不但有幻想的神话故事,也有历史人物故事画、肖像画,此时的重写实、求形似的主张在艺术描绘上已经达到使人感动的地步了。

这一特点可从晚周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中看出。

美术丨 历史变迁下的绘画人物

《人物龙凤帛画》

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人物龙凤帛画》又称《龙凤仕女图》,出土于长沙近郊陈家大山楚墓中,作品表现的是龙凤引导墓主人灵魂升天的场景。

画中一位侧身而立的妇女端庄优美。人物合掌祝祷,神态庄重虔诚。人物上方画有一只展翅飞舞的凤和一条蜿蜒向上升腾的龙。造型以墨线勾勒,线条挺拔有力,简劲流畅。黑白关系的处理、人物位置的安排,都别具匠心。

该画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战国帛画

——《人物御龙帛画》

美术丨 历史变迁下的绘画人物

《人物御龙帛画》

这幅帛画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金的粉彩的作品,采用“高古游丝”描法。画中男子,峨冠博带,意态轩昂,腰佩长剑,手执缰绳,长身而立,上遮华盖,下驭长龙。

其风韵正如屈原诗句所言:“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可以说,中国人物画的造型观念在战国时代开始逐渐确立

而后,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也为青铜装饰纹样的创新提供了支持。

《宴乐铜壶》等作品就有装饰人物画元素。

美术丨 历史变迁下的绘画人物

宴乐铜壶上的装饰画(摹绘)

美术丨 历史变迁下的绘画人物

而后1986年,在巴蜀文化遗址三星堆发现青铜立像,身材消瘦、神态庄重,人物身着紧身衣袍,后袍有燕尾,形制不同于中原地域。

另一件头像,人像戴冠,五官的轮廓清晰,造型夸张。这种夸张的造型技巧,在青铜面具上运用得如此出神入化,足见人物画造型能力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美术丨 历史变迁下的绘画人物

◆ ◆ ◆ ◆ ◆

文章摘自:《中国美术报》157期

原作者:闫大海

图片寻于网络,侵删。

美术丨 历史变迁下的绘画人物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淹城中路85号江苏环太湖艺术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屈原   帛画   古圣先贤   宴乐   铜壶   孔子   人物   宗庙   周朝   人物画   长沙   水陆   壁画   青铜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