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他把自己

活成了贾宝玉

出生富贵、一生稚纯

最后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他被戏称为最会用“少女粉”的男人

在轻柔的粉色中

将美人、花草和小动物

都绘出了世间最美好的模样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常玉 1931年作 《粉瓶小野菊》

油彩 画布

这位传奇的画家公子哥——常玉

一生都不曾远离“美”与“梦”

用油画颜料

将东方的意境

与巴黎的浪漫交织

这起起落落的一生

正如他说过的那样

“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

并且干净”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常玉 《五裸女》 落槌价:1.14亿港元

对于大众来说,常玉是个有些陌生的名字。但他的作品《五裸女》在2011年的拍卖上,带领中国油画真正迈入了“亿元”时代,成了当时最贵的油画。

一位画家的成就,不该只以金钱来衡量,但这些天文数字,像一盏盏灯火,渐渐照亮了隐藏在灰色迷雾中的常玉。

与同时代的徐悲鸿、徐志摩等人相比,他更像一株天地间闲散自由的花草,远离名利,开便开,落便落,光彩自知,一生明净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1918年左右,常玉(右)与他二哥合影

常 玉 的 “ 美 ”

1901年,常玉出生于四川南充的一个富裕家庭,家里经营着四川最大的丝厂,后来还在上海开设了中国第一家牙刷厂。有来自做画师的父亲常书舫的熏陶,有兄长们经营家业带来的衣食无忧,常玉成了能在笔墨间自在游走的富家公子。

不到二十岁的他,在大哥的支持下,与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等人,成了最早一批旅法的中国艺术家。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1925年左右,常玉(前排右)等人在巴黎聚会

那个年代的艺术家们,尤其是20世纪初曾经游历欧美的艺术家们,男生们定是干净到极致的风度翩翩。

在巴黎,他的无拘无束与特立独行显露无疑。当留学生们一心想进入美术学院时,他则跑去向那些自由艺术家请教,没事就找个咖啡馆看看《红楼梦》,拉拉小提琴,画画素描,和漂亮的法国姑娘美滋滋地聊得欢畅,性情如贾宝玉一样,敏感细腻,沉迷于美。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常玉在信封上勾勒的猫儿和马儿

友人说常玉:“其人美丰仪,且衣着考究,拉小提琴,打网球,更擅撞球。除此之外,烟酒无缘,不跳舞,也不赌,一生爱好是天然,翩翩佳公子也”,此时常玉笔下,也正如他的生活与心性一般,极尽着温柔旖旎。

在白色和粉色的基调下,是他爱的花枝、爱的美人,舒展摇曳,如水娇柔。是一种纯净的克制,溢满着无暇的美好与纯粹。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1929年作 《蔷薇花束》 油彩 画布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1931年作 《白瓷瓶中的粉红玫瑰》

布面 油画

30年代早期,巴黎大收藏家侯谢的出现,是常玉绘画生涯的转折点。他欣赏常玉的画,并出大价钱购买,一时间,常玉的作品在画廊里频繁展出,名气也随之而来。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1930年代作 《草原上的马群》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1930年左右,常玉在巴黎寓所

眼看画家之路正光明坦荡,遥远的故乡却传来了兄长去世的噩耗。

家中的巨大变故使常玉失去了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伴在身旁的妻子,也早已与他离婚。

从前游玩人间的花花公子,瞬间跌落谷底,变得一贫如洗,一无所有。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1940-1950年代作 《盆中牡丹》

油画纤维板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1940-50年代作 《青花盆中盛开的菊花》

油彩纤维板

越是穷困潦倒,

常玉的画却越是饱满、鲜艳。

常 玉 的 “ 梦 ”

常玉的一生,都在做一场孤独和自由的梦。

在他落魄后,画商们纷纷前来,傲慢地劝说他卖画。常玉看了看四周破旧的斗室木楼,看了看桌上残剩的白水干面包,依旧和画商们约法三章:

先付钱;画的时候不准看;画完拿了就走,不许提意见。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黄永玉在五十年代初,随中国文化艺术团来巴黎,访问毕加索,也访问了常玉。他在书中回忆,常玉那时五十来岁,一人居住,勉强维生,他不觉得苦,也并非快乐,只是觉得自由自在。有人欢迎他回国在学校做教授,常玉却说:“我早上起不来,我起床很晚,做不了早操……”

他久做羁旅客,似乎不曾眷恋故土,但他作品上所题的“SANYU”,这个“SAN”,就是家乡话中“常”字的读音。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1950-1960年代作 《绿底白梅》

油画纤维板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1956年作 《蓝色背景的盆花》

布面油画

多么简单,又多么任性,包裹着怀中那颗炽热的赤子之心,仿佛一切都自然而然,如此就好。

冷傲的花卉,孤寂的野兽,正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无我之境”,万物自有时序,不曾沾染尘俗,独于天地间沉浮往来。

他的画《猫与雀》上就写着宋代理学家程颢诗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常玉 作 《猫与雀》

徐志摩在《巴黎的鳞爪》一文中说常玉对他讲过:我仿佛做了一个最荒唐,最艳丽,最秘密的梦。

这场梦,是亲人故去、爱人远离、漂泊浮游的孤独梦,是在堕入崖底后也依然抬头望向天、望向美、望向净的极致自由梦。世事无常,他却还是那个一生爱好是天然的翩翩佳公子,未尝改变。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1966年的一个凌晨,常玉在工作室因煤气泄露意外而亡。

穷困潦倒,客死他乡,常玉被草草葬于巴黎公墓中。他去世时胸口还横放着一本书,让人忆起了他笔下脆弱的文字:我们的步伐太过时,我们的躯体太脆弱,我们的生命太短暂了。

栽在巴黎的 “中国盆景”

吴冠中说常玉是盆景,是栽在巴黎的中国盆景。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法文版《陶潜诗选》封面及常玉所制作三幅铜版画插画

常玉的画不容易被欣赏,有人说他的画很简单,好似小孩子都能轻易画出。但最难的,是一个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洗礼的人,能将稚拙与美好都融入骨血,简化自己的生活,纯净自己的内心,终其一生都在讨好自己。

《奔跑的小象》是常玉的绝笔,他在画作未完成时和友人说:我先画,然后再简化它、再简化它……那是只小象,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奔驰,那就是我。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常玉 作 《奔跑的小象》

“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那就是常玉,一个混沌孤寂中的成年赤子,一个一生不离美与梦的自在痴人。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THE

END

文字整理于 “谁最中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他 是 栽 在 巴 黎 的“中国盆景”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淹城中路85号江苏环太湖艺术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盆景   徐悲鸿   中国   画商   布面   纤维板   油彩   穷困潦倒   巴黎   美文   油画   画家   公子   干净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