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丨 菊花开,正归来

美学 丨 菊花开,正归来

重阳、寒露已过,年至初凉,从李煜的“菊花开,菊花残”,到歌中的“菊花残,满地伤”,菊花的秋心一捧,沉吟了时光,泛黄了清霜。

美学 丨 菊花开,正归来

《花开》吴锦川(画)

尺寸:46×68cm

环太湖交易中心平台在售作品

作者:吴锦川,又名荆川,1968年生,江苏宜兴人。1991年毕业于江苏理工学院美术系并留校执教至今。2001年至2003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研究生班。2005-2006年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2007年被评为中国收藏家协会最受关注的35位中青年书画家之一。

现为江苏理工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常州画派研究所所长,江苏国画院特聘画师,常州画院兼职画师。

画中诗句出自郑思肖的《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美学 丨 菊花开,正归来

美学 丨 菊花开,正归来

《花开》 局部图


菊花,宁可一直守在枝头,何曾被北风吹落在尘土。爱菊之人,正是欣赏菊的孤傲高洁、淡然清扬。

自从陶渊明在东篱采了一捧菊花,每到秋天都会想起他。

世人都羡慕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样泥足红尘俗世,为何陶渊明能洒脱又自在?其实不然。他在《与子俨等疏》中自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其拘囿于时代,倒不如像菊花一样坚定内心的信仰,放弃了眼前的苟且,去成为真实的自己。

不争先,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强求,而知己毕至东篱把酒。

美学 丨 菊花开,正归来

《芳菲》吴锦川(画)

尺寸:46×68cm

环太湖交易中心平台在售作品

清·许廷荣《题画菊》:

芳菲过眼已成空,

寂寞篱边见几丛。

颜色只从霜后好,

不知人世有春风。

美学 丨 菊花开,正归来

美学 丨 菊花开,正归来

《芳菲》 局部图

秋风里,残阳下,金漫地,无人比肩,谁与争锋!爱菊之人,正是钟爱菊的孤芳自赏、凛然凌霜。

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里,运用的正是菊花的这一层意象 。

事实上,“满城尽带黄金甲” 出自唐末起义军将领黄巢的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是秋阳残照里独揽了秋光的唯一一张名片。丛中已无其他芳菲的争奇斗艳,菊瓣带霜,清寂而傲然地为天地送上这一份新妆。

也许这也正是《芳菲》画中的含义。

///

文中作品图片为环太湖交易中心平台在售作品

收藏请咨询:400-806-7133

或+客服 V:18015007360

///


美学 丨 菊花开,正归来


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中感叹:“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古时人们就爱戴菊、饮菊、食菊,在街巷两侧点菊灯,搭菊花山,傍晚在灯下赏菊,别有一番韵味。

国风传承,意象不改。如今也希望能邀上三两好友泛花共饮,相坐窗下,一边拉着家常,一边看着院子里,一丛丛带霜的菊花花瓣纤长,缠住夕阳。


—— END ——

参考资料:

高维生《陶渊明归去来兮》

国学是活的By曹雅欣

美学 丨 菊花开,正归来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淹城中路85号江苏环太湖艺术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刘海粟   菊花   太湖   百花   满城   常州   画师   花开   芳菲   意象   江苏   美学   美文   交易中心   研究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