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你》|也许,每一个陈韵如心里都住着一个黄雨萱


《想见你》|也许,每一个陈韵如心里都住着一个黄雨萱

这个冬天,电视剧《想见你》无疑是大多宅家生活人士苦闷生活里的一位调味剂。不管是从豆瓣9.1的高评分数、微博热搜不断,还是朋友圈被转很多次的伍佰的那首《last dance》来看,《想见你》真的很成功抓住了观众的口味。

在剧里,吸引我们的是:困扰在莫比乌斯环里的,集合着爱情、悬疑、奇幻式的李子维和黄雨萱的故事。

一个是阳光又臭屁的校园男孩,谁不喜欢?一个是乐观大气,被那个男孩专一喜欢的女孩,谁不羡慕?

可是,我却很想写写那个总是低着头,戴着耳机,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陈韵如,我想,大概那样一个被忽略、被偏见的孤僻女孩,一定是要很努力很努力才能被人真正看见吧。


《想见你》|也许,每一个陈韵如心里都住着一个黄雨萱

那些内向、孤独、敏感、不自信的女孩,都像是陈韵如。


当专属于陈韵如的bgm响起,那带着淡淡忧伤、低落韵味的旋律,就仿佛开始着渲染她的存在基调:渴望、无助、孤独、徘徊……

那个生活在重男轻女家庭里的陈韵如,在父母离婚以为谁都不要她,在空荡黑暗的夜晚,无助哭泣寻找家人的陈韵如;

那个在学校没有一个朋友,总是戴着耳机,将心事诉说在日记本里,用音乐来缓解内心孤独的陈韵如;

那个总算在黑暗世界里寻到了自己的光亮,默默在角落仰望着自己喜欢的人的陈韵如;

那样孤单不自信的女孩,会拼命发着光,想要别人发现她的存在,也会绝望悲伤着以为自己不被需要,就算是陨落也不会别人记得而留下痕迹的女孩,谁又会真正去在乎?在乎拥有着这样内心世界存在的女孩呢?

陈韵如的悲在于:一个封闭个体的无声呼喊,渴望着被看见,渴望着被理解,渴望着爱,可是啊,被封闭的内心,不被表达的情感,柔软又内向的女孩,是很难得到被爱的,况且是让她回过头去发现爱呢?

“我在遗憾的青春中渐渐凋零,阳光很刺眼……”


“我讨厌这个世界,我讨厌独自活在这个世界的自己……”


《想见你》|也许,每一个陈韵如心里都住着一个黄雨萱

《想见你》|也许,每一个陈韵如心里都住着一个黄雨萱

也许啊,我们每一个心疼陈韵如的旁观者,不只是一部分对于她的同情怜悯,而是,或多或少在她身上感受到了一些熟悉感,毕竟,谁的17岁没有一点迷茫,谁的青春没有那些无法言说、无法言明的湿润情感和柔软内心呢?

那样的我们身上就仿佛带着陈韵如的影子。自卑、内向、敏感、孤独……这些话题,来来往往,向来总是被上演不停。

我想起那个患有抑郁症而在寝室上吊自杀的女孩,那个在自己的博客上写着“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的女孩,她已经永远的离开,可是她的微博至今都还在被来去的陌生人继续填补着。

那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集合,拥有着相同内心世界,是边缘情绪患者的秘密树洞。安静的,却又是如此让人饱含湿润的存在。

他们,都是如此,相似的又无助绝望的,却依然相互簇拥着,悲伤的,也向上的,矛盾着的一群人啊。


《想见你》|也许,每一个陈韵如心里都住着一个黄雨萱

也许每一个陈韵如心里都住着一个黄雨萱。


“借我一点你的时光,许我一点美好难忘。”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突然出现一个和你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她轻而易举得到了你使出劲都得不到的一切,你会怎么做?

如果,那个人突然来到你的世界,穿越进你的身体,代替你去生活,而你全程在角落目睹了她所做的一切,她是如何得到大家的喜欢,如何得到了你期望的亲情、友情、爱情,那么,当你醒来,你会怎么做?

是继续当那个不被看见,不被需要,渴望被爱的陈韵如吗?

可是,那样的美好画面一直都是她期望的,当她看见过那样的存在,又如何能够轻易放下?所以她动摇了,她开始去放下陈韵如的一部分,开始去扮演另一个人。

因为,想要的,一直都在那里,而现在,那些,是那么近距离的,触手可及!


《想见你》|也许,每一个陈韵如心里都住着一个黄雨萱


《想见你》编剧林欣慧说:黄雨萱应该是陈韵如心中最想成为的那个自己,但她做不到。

“如果我是黄雨萱,我应该要怎么做?”

“如果我是黄雨萱,我现在眼睛要看向哪里?是前面,还是李子维的脸?”

“如果我是黄雨萱,我等会停下来后要跟李子维说什么?”

“如果我是黄雨萱,我的脸上现在要带着什么样的表情?”

“如果我是黄雨萱……”


《想见你》|也许,每一个陈韵如心里都住着一个黄雨萱

那个我就是这样:在原本的我和另一个更好的我之间相互比较着,模仿着,最后,却发现“我在扮演自己的过程里丢失了我自己。”

黄雨萱之于陈韵如,就好像每一个内心世界都渴望成为那个更好的我一样吧?

也许,我们都那样相似地否定着自己,渴望着变成那个更好的模样,都在那个过程里挣扎过,怀疑过,自卑矛盾过。

在这个过程里,因为比较、憧憬、期待,要么在“如果我是黄雨萱”的不断假设下,弄丢了自己,要么,我们总算在不断的否定、肯定中,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本质存在。


《想见你》|也许,每一个陈韵如心里都住着一个黄雨萱

每一个陈韵如内心里的那抹阳光,都像极了李子维。


李子维之于陈韵如,就像是她孤寂黑暗世界里照进来的一束光,带来了光亮与温度。

想要,想爱,并没有错。

陈韵如的错误在于她对于李子维的欺骗,明知如此会毁掉一切的自私行为。可是,这里面还夹杂着一颗长久以来的敏感脆弱的心,一个17岁女孩的笨拙和无法自赎。

是什么造成那样的局面?

单以一个陈韵如,不足以用此来否定一切。

陈韵如的作为,陈韵如对于李子维的感情,我却看到了她十几年不自信脚步的例外:难得的勇敢,是她终于鼓起了勇气,对着那个自己在以前只会默默在背后在心里喜欢的男孩,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李子维对于她的影响是很重要很重要的吧,如果你感觉自己的人生满是裂痕,那一定很难过无助,可是终于在那里看见了一束阳光,那就是希望,是枯寂心灵的慰藉。

而我们大多数,在仰望自己心目里的那个李子维时,或许你也曾为追逐着那些光亮而努力,而改变着吧。

又或许,我们就仅仅是默默地注视着,将那份感情放在心底,连告白的勇气都没有。


《想见你》|也许,每一个陈韵如心里都住着一个黄雨萱

也许你总是有太多的期待,而缺乏了自我认同。


想见你编剧林欣慧说:这既是关于穿越和轮回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阴暗少女找回自己灵魂和身体的故事。这是关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命题讨论。

自我认同是自己对自己所思所做的一种认可感。是能够理智地看待并且接受自己以及外界,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在追求和逐渐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会体验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的承认与赞许。既从这种自我认同感中巩固自信与自尊,同时又不会一味地屈从于社会与他人的舆论。

我想,自我认同,应该是一个不断升华自我的过程,而这里面的自信、接纳自己、接纳外界、理性看待他人舆论,17岁的陈韵如又何曾参得透,懂得去理解里面的含义呢?

所以,贯穿在陈韵如身上的议论总会有那么多吧。

缺乏自我认同感的陈韵如,总是自卑、与外界隔绝着。也因为缺乏自我认同,否定了自己,假扮成黄雨萱。

所以,才会有人说着“内向自卑的人总是不讨喜的存在啊,因为明明其他人也没有伤害她,为什么还总是一副闷闷不乐,别人亏欠她的样子啊?”

所以,在她欺骗了李子维,才会有人说:“她可真是自私啊,模仿着黄雨萱欺骗李子维的感情。”

所以,作为旁观者的我们,看清了关系走向,也会提醒着那个自闭笨拙的陈韵如:“其实,只要你回头看,你的身后有一个至始至终都爱着你的莫俊杰啊。还有你的家人,你的弟弟、母亲一直都是爱着你的。”

可是,缺乏自我认同感,一直待在自己世界里的陈韵如,如果她有了这样的意识,又何至于会做到如此。


《想见你》|也许,每一个陈韵如心里都住着一个黄雨萱

因为,关于自我认同感的讨论,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它的思考是社会性的。


“陈韵如的死亡、莫俊杰的自杀,还有王权胜这样的“非主流人群”存在的背后,想见你撕破了青春包裹的外皮,除了“永不结束的爱情故事”,它的思考是社会性的。”

在这些背后,不是轻飘飘的心理脆弱或者性格缺陷就能解释,而是在群居生活里,单个个体,向来不足以拿来单独立据。

“你不要变成以前的陈韵如了,以前的你,超级讨厌的。”

“我跟你们一样,也不喜欢以前的自己。”

是什么能够让她变回陈韵如后轻飘飘说出“我也不喜欢自己”这样的话语,是因为她骨子里的自卑吗?分明那样的无助里夹藏着要放弃自己的深深绝望。


《想见你》|也许,每一个陈韵如心里都住着一个黄雨萱

《想见你》|也许,每一个陈韵如心里都住着一个黄雨萱

《想见你》|也许,每一个陈韵如心里都住着一个黄雨萱

在这里,我们可以议论,分明是她自己缺乏对自我的认同啊,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包括家人还是朋友对她回复一句肯定。

如果一个人连跳楼的勇气都有了,那她一定是非常绝望。这句话,经常会以另一种方式来提问:“如果一个人连跳楼的勇气都有了,那么为什么他连求生的勇气都没有?”

面对那些轻视生命的人,我们都会相似的这样感叹:“为什么要想不开?为什么要轻易放弃?”

可是,让他跳下去的不是勇气,而是内心累积而成的创伤、无助、绝望,那样的结果,一定在他内心被循环纠结矛盾过无数遍。因为,在后来,勇气早已经被磨灭掉了啊。

造成这个结果的,不是他自己放弃了勇气,而是好多个“我们”,都让他放弃了勇气。

也许,我们都该反思,我们不仅仅要去接纳那些给予你“向外”的活力、正能量的东西,我们也应该去正视“向内”的存在。

不是一些能够轻易对别人说出“拜托,不要变成以前的陈韵如,真得超讨厌”,不是“是她自己承受能力差,我没有错”的话,你要记得:当你轻易说出讨厌时,你又何曾不是一个参与者呢?

林欣慧在采访中说,“我们应该正视一件事,当他们呐喊着:我讨厌这个世界的时候,不代表他们真的对这个世界绝望,相反的,也许是他们还抱有希望,渴望真正的自己被这个世界温柔包围。”

那么,愿你我都赋予生命多一点温柔。

还有,我始终觉得,一个人,首先要爱自己,才更能够在那种能力里去感受他人的爱,接纳爱自己、以及拥有爱他人的能力。

那么,多给这样的自己一点时间。

愿每一个陈韵如都能够在时间长河里找到自己。


《想见你》|也许,每一个陈韵如心里都住着一个黄雨萱

以上。

(图片:微博、豆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李子   这个世界   美文   自卑   认同感   无助   绝望   勇气   内心   孤独   自我   过程   女孩   阳光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