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损人的"二百五"背后,蕴含古往今来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情感故事/(原创)毅歌

一句损人的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毅歌。今天给大家聊到的是一句骂人的俗语:“250”。现在如果你说一个人有点“二”,甭说后缀“百五”了,他一定跟你急。“250”是华夏流行的一种说法,几乎遍及全国。现在每个人都知道它的含义,却很少有人知道历史上关于“250”的鲜为人知故事。  

一句损人的

相传,在战国时期,随身带有六国印章出使游说的上大夫苏秦被人暗杀了。消息传来,齐王勃然大怒,发誓要为他报仇,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凶手线索。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谋士给他献了一计,让他将苏秦的头砍下,悬挂在齐国国都(今临淄)的城楼门上。并张榜贴了一张布告,上面写道“:苏秦是鼹鼠,窃国大盗,杀了他是为齐国除了定时炸弹,保证了齐国的安全。因此,悬赏黄金一千两,奖赏杀死苏秦的义士。”  

一句损人的

布告一发布,马上就有4个人来到齐国朝廷,声称苏秦是他们杀的。齐王说:“你不能说谎。”这4个人坚持说他们是做了为民除害的大事。齐王说:“好吧,真正的战士也用金奖励你。一千两黄金你们打算怎么划分呢?”4人同时答道:“一个人二百五十。”这时,齐王脸色铁青,他拍着桌案大声吼道:“快来人,把这4个”250”拉出去,砍掉脑袋!” 

一句损人的

虽说故事有些戏说,但确实在民间流传甚广。而事实上,“205”这个俗语的起源很可能与古代钱币有关。中国古代钱币外圈是圆的、内圈是方孔,所以古代钱币也叫“孔方兄弟”。古人为了方便起见,用一根绳子把孔中的钱串起来,其中一千枚钱币为一串,后来又叫一吊。在清代《红楼梦》里凤姐就说过,袭人月银是2两,晴雯等大丫头月钱是一吊钱。一千块钱叫一吊钱,一块钱又叫一个大儿子,五百块钱是半吊钱,用半吊不够一吊的数,比喻此人的心眼不灵透。 

现在,在山东济南也经常有人说,某某人说话办事不靠谱,就是“半吊”或“半吊子”。“半吊的一半”就是“250”,原指二百五十文大子。后来经过后人演绎发挥,成了形容“比半吊还半吊”的骂人俗语了。

一句损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内圈   苏秦   月钱   大子   桌案   红楼梦   二百五   半吊子   齐国   布告   古往今来   块钱   俗语   鲜为人知   钱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