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这件事上,建议先抓住机会上车然后再补票


在工作这件事上,建议先抓住机会上车然后再补票

图片作者:René Magritte

01

2020年的毕业,来得有点迟,因为新冠肺炎,大量的企业为了生存开始裁员,这一届也被誉为找工作最辛苦的一届学生。

我的师弟就是其中一个,所以最近我们聊到了找工作的要注意事情。

“师兄,你看我的简历这样写可以么?”

“师兄,如果笔试不过怎么办?”

“师兄,面试的时候我要穿正装么?”

“师兄,笔试一般考什么啊?”

......

看着这个学校优秀毕业生的师弟,他连环的发问,我有些能回答有些我回答不上来。我能肯定的是,他只要正常发挥去面试,还是比其他人多很多机会的。

“都4月份了,你投了几份简历了?”,我顺口问了一下。

“还没,我觉得还没准备好,所以还在改。”,他回答到。

他开始找我聊我工作的相关问题,是3月初,快一个月里面,他已经改了好几份的简历,可是他仍然还没有投出一份简历。

这是很多对自我要求很高的人,很容易遇到的问题——要等到自己准备充分才开始下一阶段。

我开始意识到,也许他找我聊是为了得到我的肯定,借给他突破自己内心自我怀疑的勇气。

我开始转变话题,不再前辈的感觉在知道如何科学面试找到工作,而以朋友的身份开始和他聊。

“小白,你要知道,你本来就很优秀,要不你也不会在那么多竞赛中得那么多奖。找工作这件事,有点像游泳,旁人说再多,你不跳下去试一试,只在岸上观望,是永远没办法成功的。”

那天他的朋友圈发了一段文字,“找工作就像游泳”,图片是某招聘APP上的多条“已投递”状态。

聪明如他,其实并不需要我去指导如何找工作,他只是借着找工作的理由,找个人倾诉他的不安。而我要做,就是倾听他的不安,在他怀疑自己的时候,扶他一把。

踏出自己的舒适圈,有时候最难过的是自己内心那关。

在工作这件事上,建议先抓住机会上车然后再补票

图片作者:René Magritte

02

回想起,我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大学不是双一流的,自己的简历不是丰富的,每天在百度着面试技巧,复习着面试的知识要点,越来越觉得还没毕业就要失业了。

身为工科的学生,除了基本的面试,往往还有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笔试。笔试的内容没有范围,所有每天也不知道该复习什么内容,看到有人面试考了这个知识点,就去看看这个知识点,东学一点西学一点。

大学里弱化了学习的重要性,让我在找工作时,产生了极度的焦虑甚至自卑。

加上考车牌,科目二的重考,产生了一种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的情绪,更是对自己不自信。

我觉得还没有准备好,然后就让我离开学校,去用自己会的东西养活自己。说真的,对于我几斤几两,我自己是老板都不会要我这种员工。

学生时代,老师们虽不鼓励使用题海战术,却不拒绝,是因为这个战术提高学生成绩的效果最直接。

题海战术中,接触的题目多了,对于我这种需要准备很多才能有自信拿下的学生,一定数量的重复练习,是提升我解决问题的技巧的关键,更重要是提升我对解这些题目的自信心。

自信心会产生挑战的欲望,而这个欲望会提升成就的快感,最终给予你做某件事的正向反馈,回过来促进这件事完成。

最后硬着头皮上,一边面试一边学习调整状态,没空怀疑自己后,工作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回头想想,正在做下来,其实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恐怖。

第一次找工作,我们往往考虑得太多,而行动的太少。对自己不自信,对自我能力的判断过低,同时也误判企业的招人要求过高。

在工作这件事上,建议先抓住机会上车然后再补票

图片作者:René Magritte

03

知而行,还是行而知,这一直都是问题。

读万卷书,才行万里路;还是行万里路,才读万卷书,这也是个问题。

我们的教育推行的是举一反三,所以这个被举出来的一,往往决定上面这两个问题里的先后顺序。

我们总是习惯走前人走过的路,他安全,他一定会有一个可以预知的结果作为参考,所以风险比较低。加上只要主要流程不变,可控性也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心也踏实。

一旦可以参考的东西变少,我们找不到心里那个可以给自己信心的参考标准,就会莫名开始陷入不自信的怪圈里出不来。

也许这也是应试教育不好的一个地方。

这样的情况,像我这样听话按部就班的良好学生,找工作,其实先行再知,避免过多的时间浪费在犹豫,往往是最有效率的。

把自己放进自否否定的环境中,开始实战,就能以第一家公司为参考物,不断按举一反三的方式,找回自信,不断累积成就感。

对于那些灵活大胆敢拼的学生,其实先知在行,反而是最有效率的。避免一直没有准备,靠运气不断碰壁,而浪费时间。

不同的性格还是要有不同的做法。

总的来说,敢拼的学生,他们找到工作的机会会更大。一个不断出手的射手,和一个一直带球不出手的射手,得分几率前者当然高。

在踏入自己陌生的生活方式,会迷茫会抗拒,想象只会加深它的恐怖,正视他,无论是边做边思考还是边思考边做,总是要前进才知道终点是大老虎,还是Hello Kitty。

在工作这件事上,建议先抓住机会上车然后再补票

图片作者:René Magritte

04

所谓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还是决定性的部分。

所有的事情都是需要成本的,只有最小成本的情况下,我们才会事半功倍。

在经济学上决定一件事情成败主要取决于三种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边际成本。

机会成本,更多看到的是未来,是一种基于战略的思维。

机会成本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的:如果我不去面试,我可能会失去一个面试机会。

他会让我们做选择时,更加基于大格局大战略,来分析各个选项的优劣,而不仅仅是风险和损失。

让人更加愿意去发起尝试,因为他们觉得相比于埋头准备,害怕失去未来可能的机会,这种失去带来的成本,更加不可承受。

它表示在过去的投入,对未来不会再产生正面效用,这种投入在经济学上就被称为沉没成本。

一直准备不投简历,对未来没有任何的帮助。不同的公司,要求的面试题目不同,只看网上公布的某家公司的题目为基准,很多时候面试要靠临场发挥的,这种长时间的准备,对于单个面试产生的帮助有限。

一直以“没准备好”为理由,过度否定过去和现在的自己,沉没成本过高是不理智的。

边际成本,就是你每多获得一个单位的回报,必须付出的投入。

在找工作这件事上,我们应该是要针对要去的一个面试,按它的要求先准备,没过再准备下一个。而不是要求达到无论面试什么企业,都要做好准备。

有目标的去面试,按它的岗位要求一个个准备,起码不会被网上过多的信息迷惑,越准备越慌,能更脚踏实地的准备眼前的面试。

总的来说,就是找到目标公司,然后按照他的岗位需求投递简历,复习岗位描述相关的笔试和面试内容,不行就换一个公司,再投,以此循环,要合理分配每个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万事开头难,难得是心理这一关。

鲁迅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每个人都是要自己去走自己选择的路,所以也可以说,“地上本没有路,自己走过了也就成了路”,那个人只有自己,自己多走就是路了。

人生就像一列火车,买不到“准备好”的高级软卧,那就确保有个站票。在等待下一趟列车“准备好”的高级软卧的时间里,也许这张不舒服的站票,已经早带我去到我要去的终点。


我是一个很少买高级软卧的的普通列车乘客谢谢您阅读到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题海战术   机会   软卧   机会成本   边际   笔试   美文   师兄   找工作   题目   成本   未来   简历   建议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