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深刻、深远的寻父之旅,《雾中风景》艺术特色解析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被誉为“希腊电影之父”,其电影作品数量不多,但每部都堪称经典。

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艺术展示超现实的叙事逻辑和独特深隽的诗意空间,是电影史上独具一格的导演风格。远行、追寻、怀乡、放逐、突围是其电影的灵魂所在。1988年上映的《雾中风景》是“沉默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该片获得第45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雾中风景》延续了导演一贯的艺术个性,故事情节简单,线索单薄,人物不多,画面阴郁、虚幻、旷达,音乐哀伤、悲怜、婉约,但镜头语言十分用心,影像表现的穿透力、渲染力、扩张力极强,观众可以紧随影片伤感晦涩的叙述,展开对生命、时间、空间、历史、文明的哲学思辨和精神撞击。

深沉、深刻、深远的寻父之旅,《雾中风景》艺术特色解析

深沉的背景化叙事

《雾中风景》讲述一对希腊姐弟追寻身处德国的父亲的故事。姐姐是12岁的乌拉,弟弟是5岁的亚历山大。事实上,他们是不是有个在世的父亲,是不是在德国,关于父亲的一切信息都是模糊的。姐弟俩只是听母亲说其父亲在德国,便毅然决定远行,踏上一心寻父的艰难旅程。

安哲导演的电影便是如此,“去中心”、“去细节”,没有具象和清晰,没有常见的合理与逻辑,故事就这么发生了,就像莫名升腾的大雾,又像雾中时显时隐的灵魂,充满飘忽、迷幻、混沌。

影片刻画的重心是过程,不是全面繁琐的来龙去脉或前因后果。一如影片的名字——“雾中风景”,往事皆从雾中来,看不见,辨不清;结局悬置大雾中,似有非有,若明若暗。于是,虚实之隙,稚嫩天真的姐弟俩跃入世界的眼帘……

围绕着寻找,一路上他们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这些人与事看似片段性、无常性存在,但却能拼合成整个历史瞬间的宏大背景。

出门不久,姐弟俩遇到了一场诡异的婚礼,新娘突然冲出礼堂,悲绝哭泣,众人追赶出来把她拉回去,不久一群人裹挟着新娘嬉笑狂欢着一拥而出。雪地,一头白马奄奄一息,然后死去。乌拉茫然站着,亚历山大蹲下大哭,他对马的离世悲痛万分。

远处成人世界凌乱的欢笑和近景孩子纯真的哭泣,如同黑的夜空和白的地面一样疏离分明。而生与死,黑与白,明与暗,笑与哭,都是生活的“别处”,每个生命无可避免的独自吟唱,挣扎而立。

对于姐弟俩而言,身外一切是漠然冷淡的,沉郁光怪的,唯有父亲才会走入他们的心灵,温暖他们的世界。

团长告诉大家演出场地没了,一句句台词遗落海边,台词折射希腊的历史;剧团行将解散时,一件件道具衣服随风招摇,艺术只剩下皮囊。

热爱被工业的雾霾冲垮,奥列斯特斯的梦想在世俗面前破灭,希腊社会的隐痛深潜在一众小人物身上。

“出路”,大家的共同追问,奥列斯特斯不知道明天去往何处,剧团中的其他人迷茫不安,归途未至,飘零既往。

姐弟俩更是茫然局行。驻留,只会被迷雾吞没,他们必须穿越与前进,完成漂泊中的成长。

深沉、深刻、深远的寻父之旅,《雾中风景》艺术特色解析

深沉、深刻、深远的寻父之旅,《雾中风景》艺术特色解析

深沉、深刻、深远的寻父之旅,《雾中风景》艺术特色解析

警察找到孩子们的舅舅,扑面而来的是斑驳落伍的机器设备,盘缚曲折,错综复杂,落后技术和待葺状态显示希腊社会的经济窘况,曾经象征先进与荣耀的世界文明中心日趋式微,同时人们也迷失在烟熏火燎、灰霾纷飞的钢筋水泥中。情感和信仰,不得不被打断。

高高的烟囱,长长的火车,不停运转的大型机械,压抑、沉重、冰冷,无法呼吸。孩子们的纤小与工业场景的巨大,形成鲜明对比。对于年幼澄净的灵魂,逃离坚硬的世界,寻觅温柔的怀抱,是他们心中的使命——父亲是微茫的光亮。

孩子们多么渴望有台机器直接将他们送到父亲身边,追寻与流浪难道是一辈子的功课吗?!

偶尔闯进画面的群众演员,像大雾中黯然肃默的石块。

深沉、深刻、深远的寻父之旅,《雾中风景》艺术特色解析

深沉、深刻、深远的寻父之旅,《雾中风景》艺术特色解析

乌拉在火车站不知所措,呆滞地看着面前铁轨,几个黄衣人站在滑轮轨道上,从她面前木然驶过。人就像机器,温情只会留下划痕。

看到悬吊的“手指”,黄衣人好奇的驻足观看,对于身后孤独的生命,他们无动于衷。

深沉、深刻、深远的寻父之旅,《雾中风景》艺术特色解析

候车室,一只落单白鸡悠然蹒跚,一人悄悄地走近,抓住了它。旁人无人干涉,流露一丝丝加害式欢悦。寻父的孩子犹如那只白鸡,无辜被众人漠视戕害。

场景、人物、环境、设备等,构成“雾中风景”的时代背景——人性的乖丑、工业的荒诞、社会的世俗、文明的陨落、信仰的残缺。

世间的况味,深沉的忧戚,在孩子寻父道路上或浓或淡、或轻或重的弥漫和袭扰。

没有逻辑意义的“轻描淡写”,生活流程式的客观记录,散点式的故事背景阐释,这是安哲导演的电影风格。导演努力把外在的叙事张力转化为内在的心理张力,在含蓄内隐、情境交融中表情达意,抒发与呈现残酷的社会现实和压抑悲郁的情感基调。

偌大的时代洪流中,弱小的姐弟孤立无援、脆弱无力,生存艰难,只有寻父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勇敢向前。大与小,强与弱,焦虑与专注,坚定与游离,交织的矛盾、鲜活的冲突,导演透过孩子们的行动将一切尽情释放出来。

面对希腊的苦难现状,需要有穿透大雾的射灯以及不屈的信念。

深刻的仪式化场景

影片中一些仪式化的场景和动作,富有深意,令人难忘。仪式化,可以突破时空性,阻断连贯性,削弱故事性,产生凝视与沉思的艺术表现效果。

深沉、深刻、深远的寻父之旅,《雾中风景》艺术特色解析

姐弟俩被带进警局,一场大雪倏然而至。警察们走出房间,久久伫立,时间静止了,人们沉浸于洁白的天地,沐浴于久违的光亮,微笑着、仰望着、遐想着……飞雪是自然万物的造化,是纯净圣洁的象征,仪式化的图景描摹对生命本然状态的渴求,这是一场静心的祭礼。

真实的压力和虚幻的神往,贪执的欲念和静穆的祈祷,一并倾泻而下。有别于警察们定格的沉醉,乌拉姐弟迎风顶雪,一路驰骋。成人世界的童话再美,不如儿童世界的毅行赶追。没有为梦想行动的勇气和魄力,人们只能停留在虚幻的色彩与凄冷的浊雾之中。

深沉、深刻、深远的寻父之旅,《雾中风景》艺术特色解析

亚历山大从商店出来,碰到一群军人举行降旗仪式。希腊国旗缓缓降下,象征着战争的动荡与国家的危机。

亚历山大不了解人们行为的含义,他默默穿过人群,迷失在街头,不知道应该往哪儿走。

降旗的场景进一步暗示社会动荡或凋敝。

深沉、深刻、深远的寻父之旅,《雾中风景》艺术特色解析

深沉、深刻、深远的寻父之旅,《雾中风景》艺术特色解析

姐弟俩和奥列斯特斯将分别时,海面出现一只巨大的手指,食指断了,直升机吊起“手指”在高空盘旋。

“手指”直击观众的情绪,震惊、叹惋、悲悯、探寻。奥列斯特斯方向未知、命运未卜;乌拉、亚历山大非常坚定要一直前行,但父亲到底在哪里,他们并不知晓,他们的方向模糊不清;文明古国的未来方向在哪里,谁也不知道答案;每个观影者,人生的方向与信仰是否明确,生命的意义指向何方……

上帝的“手指”,渐行渐远,留下巨大的问号倒映波纹连绵的水面。这是灵魂拷问的庄重仪式。

片尾,乌拉和亚历山大来到了德国“边界”。随后画面全黑,几十秒后闪现一只小船。姐弟俩上了船,小船划向幽暗深处。

这让人联想到《红楼梦》中贾宝玉所遇迷津之渡:“深有万丈,遥亘千里……只有一个木筏……但遇有缘者渡之。”

然后是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浓雾,姐姐呼喊弟弟,混浊中出现淡淡的光,地平线上一颗大树巍然屹立。姐弟俩奔过去,紧紧抱住树身。

深沉、深刻、深远的寻父之旅,《雾中风景》艺术特色解析

深沉、深刻、深远的寻父之旅,《雾中风景》艺术特色解析

奥列斯特斯曾经捡到一张废弃的胶卷底片,对亚历山大说过,“透过胶片仔细看,在雾里面,远处……会有一棵树”。

果然,姐弟俩找到了那棵树,树是父亲的躯体与力量所在,是他们自己的灵魂所处,是人类精神的永恒家园。

大雾没能阻碍姐弟追寻的脚步,生活困顿没能磨灭姐弟寻找的意志,无论怎样,导演还是决定给坎坷的人生一点绿意,给阴冷的心田一抹光亮。至此,寻父之旅到达时空的终点,亦是生命的起点。

克里希那穆提说,“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或许,我们自始至终就是那颗树,只不过被迷雾遮蔽了双眼。

深远的诗意化情境

长镜头的运用是《雾中风景》一大亮点,也是安哲导演电影艺术的典型特征。

正如安哲导演自述:

“不是我选择了长镜头,而是它选择了我。除此之外,我不知道怎么拍电影,这是我唯一知道的叙事方式。”

安哲的长镜头将希腊历史变革与个人命运、梦境与现实自由组接,创造出新的诗意空间。

深沉、深刻、深远的寻父之旅,《雾中风景》艺术特色解析

姐弟俩在公路上拦车,大雨倾盆,雾蔼氤氲,寒风刺冷,两个颤抖的生命,倔强挣扎。

深沉、深刻、深远的寻父之旅,《雾中风景》艺术特色解析

乌拉被强暴后,带着亚历山大继续前行在荒凉的公路上。

这两个长镜头令人动容。诗意的远行凝结成风雨中的背影,孤苦的气息增添了挥别的壮丽。观众无法置身事外,大家和姐弟俩一起在影像的时空行走,体悟残酷、困倦,感受茫然、无助。画面引起的心灵震撼超越了故事本身。

深沉、深刻、深远的寻父之旅,《雾中风景》艺术特色解析

深沉、深刻、深远的寻父之旅,《雾中风景》艺术特色解析

深夜,空旷的公路,奥列斯特斯紧紧拥抱着乌拉,告诉她有些情感的伤痛需要淡忘。摄影机给予奥列斯特斯360度神情特写。

岁月漫长,黑影孤眠,夜色沉默。无依无着的姐弟由近走远,继续奔赴前方的磨难与危险,观众浸染于无名的恐慌中,难以抑制心头的悲恸。

安哲导演的每个长镜头,都是一句长诗,是用光影编织的沉思和诘问,是穿透情景、掀起巨浪的惊叹。

人物离去,凄凉犹在。镜头拉远,冷峻依然。镜头语言和心理语言互相碰撞、叩击,直达情绪的高潮。

这让我想起两首古诗词: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近景)

小乔流水人家,(全景有运动,画面内部流水的运动)

古道西风瘦马。(摄影机跟着马运动)

夕阳西下,(广角,大远景)

断肠人在天涯。(情绪高潮在远景)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近景、人物写照)

烟花三月下扬州。(内部运动)

孤帆远影碧空尽,(大广角,拉长镜头,)

唯见长江天际流。(情绪高潮在远景)

安哲的镜头语言与诗歌中的意境营造有异曲同工之妙。除了上述列举的画面外,《雾中风景》还有许多的长镜头,荒凉车站、旅馆、公路、大雪、海面等,无不呈现出社会环境与自然景物、人物命运与历史时空的交融互动,并积蓄着强大的震撼、深远的意蕴。

深沉、深刻、深远的寻父之旅,《雾中风景》艺术特色解析

结语:

《雾中风景》是一部电影艺术经典作品,除了叙事技巧、镜头运用、诗意情境外,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探究与鉴赏。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是20世纪后期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伟大导演,他用满怀哲思与诗意的光影技法将人们精神的迷失和生命的困惑完美呈现出来,同时帮助人们追寻精神的源头,探索生命的真谛,在迷茫悲苦的人生旅途中坚守与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乌拉   亚历山大   风景   希腊   长镜头   姐弟   美文   诗意   深远   深沉   仪式   深刻   手指   画面   导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