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历史再现与政治抒情的高度统一

看完《金刚川》我总觉得心绪激荡,久难平复,强烈的崇敬和感佩之情油然而生。抗美援朝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并生动践行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砥砺奋进、顽强拼搏的信仰动能。#2020生机生大会#

《金刚川》:历史再现与政治抒情的高度统一

《金刚川》将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再现银幕,讴歌了英雄们为国为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情操,无私无畏、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以及坚韧不屈、百折不挠的坚毅品格。

历史语境的精神记忆与现实语境的文化需要在这部影片得以充分体现并和谐统一。上个世纪50年代的悲壮惨烈的支援战争,在历史长河中可能就是一瞬,但其中积淀和迸发的民族意志、国家精神、军人风骨历久弥新。

《金刚川》:历史再现与政治抒情的高度统一

战争与英雄

为给南朝鲜李承晚集团以沉重打击,我国决定继续集结兵力,在金城对美军和南朝鲜军发起入朝以来规模最大的攻坚战。《金刚川》描述的便是金城战役期间,工兵连冒着敌人猛烈炮火在金刚川上架设一座载重桥,保证大部队人员物资及时顺利运输的故事。

架桥,炸桥,修桥、护桥,围绕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运输通道的成功建立,影片展现了步兵、工兵、炮兵的精诚协作、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英雄壮举。

说着各地方言的战士汇聚在一起,体现保家卫国成为了全国上下的一致信念,多兵种积极配合,表明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坚定决心。以张飞、关班长为代表的炮兵,尤其表现突出,他们为争取修桥的时间,甚至使用有意暴露自己吸引敌军注意力的方法。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他们坚守阵地,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用血肉之躯铸就战斗的胜利。

《金刚川》:历史再现与政治抒情的高度统一

这是一场敌我力量悬殊的战斗,这是在我国境外实施的复杂攻击,其困难程度几乎到了极致。然而这一切都是基于对国家和民族、人民的护卫,为了国泰民安,为了祖国大地春常在,战争不可避免,胜利迫在眉睫。抗美援朝的宏大历史背景中,国家、党、人民、军队合而为一,兵种、队伍、个人拧成一股绳,攥成一个拳头,这种无坚不摧的钢铁长城就是最高意义的政治。

出发与回家

影片中旁白是亲历老兵的述说,“当时,我们都是17、8岁的孩子……”

隐藏在山间丛林的战士血气方刚,勇猛正直,他们离家舍业,远赴朝鲜战场,为的是祖国后方百姓的安全幸福。他们的足迹艰辛曲折,他们的经历充满坎坷困苦,但他们的出发神圣耀世。

影片末尾,纪实呈现了英烈骨灰被接送回归的影像。老兵驻足沉思,感慨万千,数不尽的英烈用生命与鲜血换来了祖国长久的和平与安宁。他们的丰功伟绩国人当永世勿忘。

“十八把军参;忠骨埋他乡”。一趟出发,书写的是民族大义,彰显的是爱国情怀。当下的时代,和平环境中成长的生机勃勃的青年们,是否同样具备为国捐躯、为公奉献的优秀品质,是否也能危难之中显身手,是否具有昂扬的斗志和攻坚克难的意志。他们的志气、血气、骨气是否依然熠熠生辉,照耀着国家和民族进步发展的康庄大道。

“魂魄托日月,肝胆映河山”。一次回家,将英烈骨灰接回来,预示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子孙要将英烈们敢于牺牲、勇于胜利的伟大精神继承下去,弘扬下去,革命英雄主义永不落伍,革命爱国主义永不凋谢。

影片中的出发与回家昭示着精神血脉的延续,革命进程的拓展。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华复兴之路上永恒的丰碑。

《金刚川》:历史再现与政治抒情的高度统一

光影塑造与信仰共振

修桥工兵面对6米宽、4米深的金刚川,面对天上敌机轰炸,水下炸弹威胁,毅然越挫越勇,枪林弹雨,毫不畏惧;艰难险阻,义无反顾。

时间紧迫,任务未成。最终,连绵湍急的河水中矗立起一座高大威挺的人桥,战士们人叠人、人撑人、人扛人,用身躯作桥架,用手臂作扶栏。河水、汗水、血水溶在一起,木板、绳链、手掌黏在一块,几支大部队从桥上疾驰而过,一些重要的物资被成功输送到对岸。

灼伤眼睛的战士,站上人桥,他听到身体两侧呼啸而过的足迹,聆听到汹涌的斗志正在乘风破浪。壮烈的“油画”,人桥的“浮雕”,光影的烘托,音效的互动,一切艰难和危险被“人定胜天”的神迹所淹没。

闫连长肩背木料,无情的火焰将他活活吞噬,他面朝大桥,屹立不倒。张飞一臂一腿被炸伤,却坚强的一人操作高跑,击落敌机。他的身躯亦于火焰中定格。光影中的人物即是精神的塑像,他们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所有观众的心。

《金刚川》:历史再现与政治抒情的高度统一

片尾的《英雄赞歌》将人桥延伸到无限的时空,将所有分立的元素聚拢起来,将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艰苦卓绝的战争,震撼人心的淬炼、感人至深的壮举,叩击灵魂的影像,一切塑造都化为观众可视、可感、可习的激情、动力及使命——任何人没有理由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任何人没有理由不发扬与践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金刚川》重新唤醒了民众的革命记忆,激发了大家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激情。我们都是无数英烈壮士奋斗献身的受益者,我们有责任继承他们的遗志,把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奋不顾身的革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带回“家”——岗位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南朝鲜   金城   敌机   朝鲜   工兵   英烈   兵种   炮兵   光影   美文   抒情   祖国   高度   民族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