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里看林稹

千家诗里看林稹

我一向喜欢读宋朝的诗,或许这个喜好与大家普遍的喜好有所迥异,因为大家都觉得应该是喜欢唐诗宋词。为什么在唐诗宋词大行其道的时候我却偏爱宋诗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唐朝的大部分诗歌过于晦涩,生僻字、生僻语等等夹杂,很难让人一目了然诗词大意;宋词则大部分喜欢搬用典故,一首小词里或许隐含着多个故事,饶有兴致的回味过于深刻了,词的意境就会在揣摩中黯然。

相比之下,宋朝的诗就显得通俗多了,在观看、欣赏、引用时都觉得得心应手。《千家诗》里有很多这样的宋诗,比如杜耒的《寒夜》:“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比如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诸如此类,都是简约明快,一阅便瞬间沁人心脾。

适才翻看《千家诗》时,恰巧看到林稹的《冷泉亭》:“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诗歌看起来只是一首咏物兴感之作,文字也没有跌宕起伏,并不会在群星闪耀的宋诗里崭露头角。而仔细品味这首诗,便会发现诗歌不仅仅体现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情怀,更折射了一个普遍的社会哲理,那就是:人本清澈,而流于社会时难免不被污浊。诗点到为止,并没有继续表达人是应该入淤泥而不染,还是社会浑浊我独清,而是留给了人们自由思考的空间。

《冷泉亭》所讲述的是本为自清的一泓泉水,在流入西湖后便开始载起了声色犬马,在清流时的纯净从此沾染了歌舞升平。诗意如人,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过往的岁月里,涉世未深的我们都是单纯而明净的,有着浪漫天真的梦想,有着不加掩饰的笑容,有着纯朗欢快的歌声,而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梦想开始变得物质,我们的笑容开始变得违心,我们的歌声开始变得恭维?

林稹在宋诗语林中只留下了简单的名字,史籍中对其描述为生平事迹不详。看着林稹思辨却戛然而止的《冷泉亭》,我想着他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介书生?是一介草莽?还是刀笔小吏?想想又或许都不像。因为百无一用是书生,因为草莽从来未尽时,因为刀笔不在风月中。

千家诗里看林稹,林稹的文字平淡中藏匿着清奇,诗词中所谓“回头不似在山时”,或许我们都该在很多时候反复吟诵这句诗,并且扪心自问,是否自己也是“回头不似在山时”。(张大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刀笔   生僻字   小词   冷泉   西湖   草莽   宋朝   美文   书生   喜好   诗词   诗歌   歌声   笑容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