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平凡人生

高端 纯粹 唯真 创新

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平凡人生


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平凡人生

—— 记我的岳父莘极山

文/王东华




岳父出生于1928年夏天(由于父母早逝,详细日期已无人知晓),祖籍是河北省阳原县东坊城堡乡双庙村人,从小就父母双亡,三岁时母亲因病去世,八岁时又死了父亲。年幼的岳父被好心的舅舅舅妈收留,其实当时舅舅舅妈已经生育两个子女,生活并不富裕的舅舅家,由于小外甥的到来,更是雪上加霜,但舅舅舅妈并没有因此嫌弃岳父,反而视他为己出,因为岳父聪慧敏捷,很得舅舅舅妈的喜爱,所以虽然从小就失去了父母,但并没有因为双亲的离开而受到过半点的委屈,反而比表哥表姐更多地得到了舅舅舅妈的宠爱,让他在无忧无虑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那时候,因为家庭极度贫困,所以岳父从小没有上过学,但岳父非常好学,一有空就跑到学堂外面,掂着小脚在窗户外面偷听先生讲课,然后再利用给别人放牛的闲暇时间,用木棍在地上练习写字。冬天寒风刺骨,夏天烈日炎炎,他从未间断,听岳父的表姐讲,到十三岁的时候,岳父已经能写一手漂亮的小楷,且对百家姓、弟子规等能够倒背如流,学习成绩也已经超过了在学堂里念书的同龄的孩子们。


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平凡人生


1950年10月,美国联合一些其他国家的军队组成所谓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矛头直指中朝边界,战火很快烧到了鸭绿江边。当时22岁的岳父已经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年轻气盛的岳父为了保家卫国,在舅舅舅妈的支持下,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接受了短暂的军训之后,由于岳父识文断字,被分配在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117师卫生队当了一名卫生员,于10月19日,岳父随着所在的117师,由辽宁丹东跨过鸭绿江,第一批开赴朝鲜参战。



岳父生前最喜欢的事就是让我们坐在他的身边,听他讲在战场上的故事,每件事、每个人都被他讲得栩栩如生、扣人心弦。据他回忆,行军途中,沿途看到了很多因美军侵略而无家可归的朝鲜民众,有一个女人丈夫被炸死,自己被美军剌瞎了双眼,抱着饿了好几天的儿子坐在路边,年幼的孩子已经奄奄一息,连哭的力气也没有了。战士们赶紧把身上带的干粮塞进了妇女的手里,岳父和战友们对妇女的眼睛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后,又匆匆踏上了征程。还有一次,在行军的路上,他们看到在一所民房旁边,躺着一对浑身血肉模糊的朝鲜夫妇,他们是被美军抓到后吊起来用皮鞭轮流打死的,场面惨不忍睹。这一幕幕悲惨的场面,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志愿军战士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绝对不能让美军的铁蹄在朝鲜肆虐,从而危及到祖国的安全。战友们都在心底默默发誓:为了伟大而又神圣的中华民族,宁可抛头颅洒热血,也要保证祖国与人民的平安。


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平凡人生


11月初,正值朝鲜天寒地冻之际,天气出奇得冷,岳父所在的39军117师在云山打响了到朝鲜后的第一仗。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傍晚,天上是美军几十架轰炸机狂轰滥炸,地上是一波又一波的坦克和步兵的冲锋,战斗异常激烈,满山遍野的树木被烧光,土地被炸得坑坑洼洼,从第一天凌晨到第二天傍晚,我军共击退了美军十多次冲锋,面对我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美军最后以惨败告终,这一仗共歼敌两千多人,重创了美军的锐气,打出了国威与军威,极大地鼓舞了志愿军将士的必胜信心。



在解放平壤前夕的一次战斗中,岳父所在的部队与兄弟部队在行军途中和美军相遇,我军立即占据了一个有利位置并就地隐蔽。但美军随即对我军发起了攻击,除地面部队向我军步步紧逼外,还利用自己的空中优势向我方投掷汽油弹,落地的汽油弹立刻燃起冲天大火,有的战士被汽油弹击中,身上即刻起火。他们怕暴露目标,硬是咬着牙一动不动地死死趴在那里,直到身体被烧焦,没有一个人因为疼痛而喊出声来。近在身旁的战友被烈火焚烧,身为卫生员的岳父却不能起身营救,心中焦急万分。据岳父后来回忆,他当时裤子上也着火了,但硬是紧咬牙关,没有喊出声来,当时只有一个信念,如果能够生还,一定要为战友报仇雪恨。等敌机飞过后,他立即和几名战士,忍着烧伤后的剧痛,冒着纷飞的炮火,去抢救其他受伤更加严重的战友,把伤员背到安全地带,为减少伤亡做出了贡献。由于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最终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鉴于岳父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部队授予岳父军功章一枚,记三等功一次,也正是由于这次的烧伤,岳父的右腿落下了终身残疾,肌肉萎缩且到了阴天或是下雨天的时候,右腿疼痛难忍,但岳父从未向战友和部队首长提起过自己的右腿因为烧伤而留下了残疾,也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流露出半点痛苦的表情,故我和妻子结婚多年后,一直对此事毫不知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岳母告诉我岳父腿上有伤,这才得知岳父有腿疼的毛病,而岳父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还当着我们的面走了几个正步,好让我们相信他腿上的伤早就好了。但我一眼就看出了岳父是在咬着牙走完那几个正步的,后来他也没有再对他的伤提过只言片语。



时间到了1951年下半年,由于后方需要,岳父所在的卫生队,基本上没有到过前线,大多数时候在后方负责救治伤员。勤奋好学的岳父,利用这段时间,每天跟着老卫生员下病房,细心观察,虚心请教,时间不长,敷药、包扎、缝合、麻醉等外科基本技能很快就得心应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已然成为一名合格的部队卫生员。据岳父后来和我们讲述,由于志愿军优待俘虏,出于人道主义,他们救治的对象不仅是志愿军伤员,同时也包括俘获的敌军伤员。由于语言不同,就用手势比划着为敌军伤员治疗伤口。在朝鲜战场上,被岳父救治过的伤员不计其数,也不知道被岳父救治过的伤员还有多少活在这世上,他们又是否记得当年有一位叫莘极山的年轻人为他们曾经缝合包扎过伤口,又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个年轻人曾经为他们口对口做过人工呼吸,把他们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


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平凡人生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板门店正式签署停战协定。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之后,岳父随所在的部队撤退到国界线,过了鸭绿江,在长白山附近参加维护朝鲜停战协定的执行并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1956年12月,当兵6年的岳父正式复员回到阳原老家。

回到老家后,脱下军装的岳父被当地政府分配在了当时的阳原县西城公社医院(现阳原县中医院),鉴于岳父业务熟练,医术精湛,很快就被任命为公社医院副院长。

由于岳父一心扑在工作上,从未考虑个人的终身大事,以至于年龄越来越大。在上级领导的再三催促下,经人介绍,岳父和小自己十一岁的梁志平也就是我的岳母在同事家见了第一面。说起岳父和岳母的这次相亲,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据岳父老年后回忆,当时,介绍人将岳父和岳母约到一起后,岳父一见钟情,一眼便相中了岳母。因为介绍人提前将岳母的年龄告知了岳父,岳父怕岳母嫌弃自己年龄大,就将自己的实际年龄缩小了四岁。其实岳母也对岳父情有独钟,因为年轻时的岳父近一米八的身高,面容俊朗,风度翩翩,称得上是一表人才,就这样,俩人很快便结为伉俪。这个秘密在岳父心里埋藏了很多年,直到岳父近八十高龄时才将自己的真实年龄公之于众,这也是岳父平生唯一说过的一次谎言,为此,岳父一直觉得愧对岳母。



由于岳父为人正直,敢说敢做,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待患者就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热情有加,所以深得患者的信任与尊敬。一次,有一位独居老人因为儿女都在外地,一个人在家突然发病倒在地上,被邻居发现后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陷入昏迷。已是午夜,岳父在问明了情况后,对老人家做了详细的检查,初步判断病人是因为脑出血而导致昏迷,随即将老人推进病房,由于受医疗条件的限制,不能进行手术,只能保守治疗,更不能转到上一级医院,因为怕路上颠簸而使出血更加严重。岳父立即为老人输液止血,由于老人家出血面积并不是很大,很快便将出血控制,就这样,岳父一个通宵都没敢合眼,眼睛一直盯着病人,细心的观察着病人的变化。第二天上班后,岳父和接班医生交待完情况后,又忙着去联系老人家的儿女,就这样,在之后的几天里,岳父不分昼夜地陪在老人家的身边,悉心照顾,一会量血压,一会测体温,亲自给老人家喂水喂药。由于当时通信和交通都不是很发达,所以老人家的儿女三天后才陆续赶来,岳父愣是三天三夜都没敢合眼,经过岳父的精心照料,三天后,老人终于醒了过来。岳父清楚地记得,当时老人的女儿第一个赶到医院,进病房后简单的了解情况后,就要给岳父下跪致谢,被岳父搀了起来。后来,老人的儿女坚持要请岳父吃饭,并给岳父送来了一篮子鸡蛋,都被岳父一一拒绝。老人的儿女们见岳父态度这么坚决,也就不再坚持,最后为岳父送来一面锦旗。我见过这面锦旗,上面写着:医术精湛,华佗再世,救死扶伤,热心为民十六个大字。岳父一生收到过很多锦旗,唯独对这面锦旗情有独钟,因为他承载着一个医者对病人如亲人般的关爱,承载着患者对医生高尚医德的褒奖,这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价值,这是对白衣天使无声的赞美。这面锦旗一直挂在岳父办公室的墙上,退休后,岳父将这面锦旗视为珍宝,一直珍藏在家里,还不时拿出来看看。有好几次,我见岳父看的时候眼里都闪着泪花,可见这面锦旗对岳父的重要性。岳父去世后,我们将这面锦旗连同那枚军功章一起随岳父安葬,让它在地下永远陪着老人家,也算是了却了岳父的一份心愿。



1962年,国家加强乡村医疗建设,岳父主动请缨,放弃条件较优越的公社医院,申请到条件比较艰苦的阳原县东坊城堡乡卫生院任院长,虽然当时的乡卫生院医疗设备落后,条件极其艰苦,但岳父和同事们硬是凭着满腔的热情和过硬的医术,将东坊城堡乡卫生院建设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卫生院,很多患者也幕名而来,经过岳父的精心医治,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被治愈或是得到了控制,附近村民都夸岳父是妙手回春的好医生。对于家庭极度贫困的患者,岳父就为他们减免医疗费用,有时还要自己掏腰包为他们垫付医疗费,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岳父和同事们还定期上门为他们检查身体、送医送药,深得村民的好评,



但由于岳父为人过于正直,疾恶如仇,也得罪了不少人。文革时期,岳父被划成右派,曾被批斗,甚至关进了牛棚,但岳父从来没有半句怨言,更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他还鼓励一起被关进牛棚的难友,要相信党,相信人民,总有一天会还自己清白的。即使在批斗之余,岳父还要为村民们看病诊治,后来,在村民们的强烈要求和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岳父又恢复了工作,继续在东坊城堡乡卫生院任院长,直到退休。



2013年8月4日,在被病魔蹂躏了四个月之后,岳父在家中病逝,享年八十五岁,虽然岳父一生救治过无数的病人,但对自己的病却无力回天。老人家临走时的那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看着岳父慢慢地停止了呼吸,神情依然是那么安详,好似睡着了一般,棱角分明的脸庞、刚毅的表情丝毫没有改变,病榻前的我们唯有含泪祝福他老人家能够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幸福,因为天堂再无病痛。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达到了保家卫国的目的,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维护了亚洲及世界的和平。我们深深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多少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多少英雄前仆后继,坚定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信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才换来了今天的国泰民安,百花盛开。

岁月也许会淹没许多往事,但永远不会忘记这些为了祖国与亚洲乃至世界和平而流血牺牲的英雄们,有多少志愿军战士一去不复返,他们为国捐躯,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年代,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祖国才能够繁荣昌盛,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最最敬爱的志愿军战士们:祖国永远记着您们!人民永远记着您们!值此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七十周年之际,我以这段文字,来缅怀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缅怀那些为和平而战的先烈们!





作者简介:王东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人,河北省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阳原县作家协会会员。闲暇之余,喜欢捧一本书,品一杯茶,享受那份宁静与淡然。

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平凡人生


北极星新文学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志愿军   阳原县   卫生员   朝鲜   锦旗   伤员   舅妈   岳父   卫生院   岳母   舅舅   美文   老人家   美军   战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