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真情多磨难,陈寅恪夫妇的故事可歌可泣

自古真情多磨难,陈寅恪夫妇的故事可歌可泣!永远缅怀!#陈寅恪#国学#感动#历史

他是三百年来难得一遇的旷世奇才,学贯中西,精通17国语言文字,却无一纸文凭。因为他不求学历,只求学问,他叫陈寅恪。

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中,最博学的那一位,人称“教授中的教授”。他的课上一半是学生,一半竟是慕名而来的大学者。什么诗词歌赋,各色语言,他都是信手拈来,令人瞠目结舌。但这位连梁启超、钱钟书等人都自叹不如的国宝级大师,和他夫人相爱相守的苦难一生,却总是让人唏嘘不已。

1626年陈寅恪已经36岁,却仍未婚配,父亲对他的态度急转。以往的催婚已经升级为拍桌子,但此时陈寅恪并不知道,和他牵手后半生的竟是一位绝世的痴情女子。生于书香门第的唐筼和陈寅恪一样,也是一心求学,直到30岁也还未婚配。但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啊!两人见面之后,相互欣赏,很快陷入了热恋之中,真可谓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半年之后,他们终于修成正果。可第二年唐筼在怀孕分娩时,竟不幸染上心脏病,这让她这一生都只能与药相伴。但即便如此,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平平安安过日子,她也倍感欣慰。然而突如其来的巨变,让这个平平安安也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奢望。1937年北平沦陷,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天,忧愤而亡。悲痛欲绝的陈寅恪,在给父亲治丧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右眼视力急剧下降,经检查竟是视网膜脱落,急需手术,而且还必须长时间住院修养,否则就有失明的危险。

他想到父亲尚且宁死不屈,自己岂能在日伪傀儡的控制之下苟且偷生,于是他决定放弃手术,含着悲愤离开了北平。夫人唐筼虽然很担心丈夫的眼睛,但她更懂得丈夫的气节。于是这对患难夫妇拖着三个幼女,在乱世中辗转多地,最终在香港落脚。可随着香港也被日军占领,一家人竟再次陷入绝境。他们只能带着简单的行李继续漂泊,一直逃往成都,才终于获得短暂的喘息。可就在这时,陈寅恪又突然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唐筼心急如焚。她想到丈夫颠沛流离了这么多地方,又日夜兼程地做学问,肯定是太过劳累,缺少营养。于是,她把自己最好的一件旗袍给当了,买回一只母羊,就这样,一代才女开始学着像个农妇一样,割草喂羊,跪地挤奶,可尽管如此,丈夫的眼疾依旧是没有丝毫的好转。

1944年12月12日,就在陈寅恪完成了《唐代三稿》最后一篇之后,他彻底双目失明了。虽然他立马在成都做了眼科手术,但手术并没有成功。对他而言,这无异于舞者失去了双腿。

此后,陈寅恪学着以耳代目,以口代笔,每天听报纸,练口述,习诗作。而唐筼呢,就成了他的书记官,为他读书读报,代笔成文,此后30年,她就是他的眼。

1956年6月,陈寅恪66岁生日,这位一生不善称赞人的大学者,赞起爱人唐筼来倾尽笔墨。他深情款款地为她作诗“织素心情还置酒,然脂功状可封侯。”他每一部著作都要让她来题写封面。可好景不长,1962年7月,陈寅恪不慎摔断右腿股骨,从此长卧病榻,唐筼更是感到锥骨刺心。长期的照料和操劳,让她的心脏病也日趋严重。陈寅恪感怜夫人的悲苦,留下了他生命中最后一曲挽歌,“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肠断史,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1969年10月7日,弥留之际的陈寅恪一言不发,他只是眼角不住地流泪,而唐筼却出奇的平静,在料理完丈夫的后事之后,本就患有严重心脏病的她,开始停药,仅隔45天,她也追随挚爱而去。“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自古真情多磨难,陈寅恪夫妇的故事可歌可泣

自古真情多磨难,陈寅恪夫妇的故事可歌可泣

自古真情多磨难,陈寅恪夫妇的故事可歌可泣

自古真情多磨难,陈寅恪夫妇的故事可歌可泣

自古真情多磨难,陈寅恪夫妇的故事可歌可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割草   长命   北平   夫妇   忧愤   旷世奇才   学贯中西   可歌可泣   磨难   国学   美文   心脏病   夫人   学者   真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