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表面缺的是时间,实际缺的是带宽

时间管理|表面缺的是时间,实际缺的是带宽

“坚持原创的公众号不到7%,你真有眼光”

1.

城市道路上,本来容纳的车辆容量为城市拥有量的70%,但是在早晚高峰阶段,80%以上车辆都跑到了城市道路上,如果再有一两辆车辆发生事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我会很清楚。

这个现象不难理解。

城市道路可以承载的车辆数量范围可以称其为城市道路的带宽。遭遇交通事故,跑到道路上的车辆过多,天气不好,道路需要修葺了,道路的带宽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就会造成拥堵,也可能会造成更多的事故。

我们可以拿这个现象来类比我们的大脑运转。我们知识工作者一直在用大脑在为我们工作,但是我们对大脑的工作机制了解的却很少。如果我们手头的任务是将一堆箱子从一处运往另一处,我们就会比较清楚如何在工作效率最大化、什么时候用多大力气以及什么时候休息。但如果手头的任务时候传达思想而非实实在在的箱子,我们就不知道如何才能将大脑有限的认知能力最大化。

城市道路的容量就相当于一个人的大脑带宽。

带宽是我们的计算能力、关注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的统称,我们从处理日常的事情到思考问题都需要带宽。大脑的带宽也可以统称为我们心智的容量,心智的容量主要包括两种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

认知能力是我们解决问题,获得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等能力背后的心理学机制,认知能力中最突出就是“流体智力”,即在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时,在无须特定学习或体验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执行控制力的作用存在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等。执行控制力就像中央处理器一样,是我们进行日常活动的必要能力,可以决定我们的专注力和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以及自我监督的能力。

我们在生活中,有什么会减少大脑的带宽?我直接想到了时间。

时间的稀缺的压力犹如道路的有限几根道会直接减少大脑带宽和道路带宽,不是减少某人与生俱来的带宽容量,而是减少其当下能用得上的容量。

稀缺就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本质上是缺少自己的闲暇时光。

好像每个人都缺时间。

(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遇见丽歌,干货满满无鸡汤,做你成长和育儿的同行教练)

我的一位mba同学,男性,单身,自己开公司。他有次吃饭的时候对我讲,自己一点时间都没有,问他时间都去哪里了,他说要见谁谁,谁谁,很多社交活动。

我这个二胎妈也正是感受到了时间的稀缺才去研究时间,希望改善自己时间管理的方法,更高效能地利用时间。因为想做的事情太多,要工作,要照顾家庭照顾孩子,要自我学习,要健身等等。(题外话,不要轻易二胎,我在挣扎和折腾中前进。)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的作者,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行为经济学家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也留意到了时间稀缺的现实。他们其实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他们的拖延症也影响到了写作此书,也认识到可能是自己的执行控制力不足导致了自己的拖延症,又导致了时间的进一步稀缺,进一步借用,导致自己一直处于奔跑中。

yy下,社会精英都对管理时间很为难,我这普通人也就心安了,能够平心静气地去找解决时间稀缺的方法。

谈到这里,你会想到什么?有意思的发现是什么?

从表面来看,我们缺少的是线性发展的时间,但是可能更是有效利用时间的方法,缺少的是对时间和事件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

同样的一件事,两个人所用时间完全不同。同样的一件事,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所用时间完全不同。在这个过程中,时间没变,是我们人变了。

比如,邮寄一封信,对于一个退休的老太太来说,处理完所有的工序可能会花上半天的时间,而对于一个追求效率的上班族来说,可能不会超过10分钟。对于老太太来说,她是通过邮寄信封来打发时间,但是对于上班族来说,邮寄邮件是处理一件事务,有工作效率的要求。

两者对时间和事件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也不同,所以两者呈现的方式也不同,达到的结果也不同。

我们忙忙碌碌,陷入时间的稀缺里,犹如穷人陷入贫穷里。《稀缺》的两位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发现了一个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但是,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实际上,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自己的带宽负担。

因为这种稀缺心态会对人的行为造成巨大的影响,比如由于稀缺,人们就会专注于导致稀缺的资源或事件,从而忽视了其他,造成短视,造成了疲于奔命。

这会逐渐构成一种恶性循环,让我们焦虑,让我们睡不着觉,让我们压力重重,我们自己不满意,上司不满意,家属可能也不满意。

2.

怎么办?

时间稀缺已成当前的现实。如果再陷入时间稀缺的陷阱里,我们可能就没有人生效能和幸福可言。

我们还是有办法。

我们需要做时间规划和管理。但是在做时间规划和管理的时候,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对带宽进行规划和管理,是将有效的带宽最大化,而非将工作的小时数最大化。

我们要关注自身起伏不定的认知能力,也要关注饮食、睡眠和锻炼身体等生理能力。这些都是构成大脑带宽有效化的基础。


根据我的个体经验,大脑带宽的有效性来自一个系统的循环。如果睡眠和锻炼身体没做好,就很难实现大脑带宽的有效性。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不清晰,也很难实现大脑带宽的有效性。

稀缺会给我们带来很大压力,我们依然需要专注于能量管理和带宽培养。

其实有时候,能量管理和带宽管理是一回事。有了能量供给,才有带宽的容量。谈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谈时间管理,是非常表面的一种方式。缺乏能量供给和带宽的容量,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我们对其还是会很无力。

所以要有一种先对带宽加以利用的前提,才是需要对各项任务的执行时间进行安排,而且也需要设置最佳顺序。

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的问题可能就相应好解决了。

带宽是一种核心资源,我们在为人父母时、学习时,强迫自己去健身,思考自身的人际关系时,都会用到。带宽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做出选择。

具体管理带宽的做法:

-不要将时间表排满,设置一定的呼吸空间。

-设置截至日期,真的要有个截止日期,这样才会让自己更加专注,更加有效率。帕金斯法则:工作永远会铺满自己的时间。我们可以想想那个可以用一个下午邮寄一封信的老太太。我们可以想想我们在学生时代交作业的情形,总是在交作业前的一两天做作业。

-按照带宽而不是时间分配事项。客观时间是一天只有24小时,一年365天,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相同的,但是我们每个人的能量值在不同的时间段的状态不同,不同的时间段的价值也不同。比如我早上和上午十一点之前是脑子转的非常快的时候,如果有打扰或者有低效的会议就会比较烦躁。

-列下来一天要做的事情,做完一件划掉一件。如果做事的时候,脑子里突然不听使唤跑出来一个要做某事的念头,最好的办法是关注它几秒然后写下来,大脑里过下给处理它的时间。这样大脑才会清净地做事情。一个人的自控力就是其专注的时候其大脑能够清净做事,管理好大脑。

-给待办事项做减法,做优先顺序排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照顾的人越来越多,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每天的待办事项也很多,如果不给自己做减法,自己永远做不完,而且每天也疲于应付,不仅体力累也心累。但是在给事项排序的时候,就反映了自己价值观和目标的时候。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不同,尤其在人的不同阶段也会不同,这无可厚非,只要自己清楚明白自己的状态就好。成人后,心结就在自己,而非外力,解铃还须系铃人。

总体上说,《稀缺》这本书给我们三个有效的办法:第一个是构筑余闲;第二个是节约心智资源,比如我说的给待办事项做减法就是节约心智资源,比如减少生活中的琐事,减少权衡思维,少做一些选择,把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第三个:在资源充裕的阶段开始努力。

还有一点就是要投资自己的技能和认知水平,不断地了解自己,如果自己希望得到什么,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什么。

说真,我们缺的是钱和时间吗?表面上看是,其实我们缺的是带宽,是认知,是自我执行控制力。我们不能改变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如何利用时间的方法和认知,可以改变我们的带宽。

ps:这几天偷懒,对很多热点很无语,不想写。竟然有几位读者私信我,催稿,感动,督促我更好。如果你认为讲的有点意思,麻烦点个在看鼓励下哈,原创不易。

参考资料:《稀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带宽   时间   减法   控制力   心智   美文   认知   专注   能量   大脑   表面   容量   车辆   事项   事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