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知县丁谓与宋真宗封禅考


东平知县丁谓与宋真宗封禅考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至九(1012--1016)任参知政事(次相),天禧三年至乾兴元年(1019-1022)再任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相对于其他朝代,宋朝中央集权很严重,而且机构过于冗杂,有大量闲官闲吏,可以兼职兼薪。宋代的地方官均以中央官吏派出任,知县由中央派出的官吏担任,也是一种差遣。据考证《东平州志》,丁谓,宋真宗天禧5年(1021年)任郓州(东平)知县,所以他身兼数职。他在宋真宗皇帝封禅这个事情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东平知县丁谓与宋真宗封禅考

丁谓相貌不佳,生一双斜眼,张目仰视,好像是个经常饥寒的人,相面的说他是“猴形”。宋真宗封禅起因是宋辽战争之后的“澶渊之盟”,在宋辽之战中,他表现的机智勇敢,因此也得到宋真宗皇帝的欣赏。


东平知县丁谓与宋真宗封禅考

景德元年(1004年),宋辽发生战争。北方契丹的铁骑南下,民心惊惶,黄河北边的百姓纷纷抢渡黄河,每天要有几千人避难渡河,而船夫邀利,不肯及时渡民过河。丁谓奉命处置,采取果断措施,急忙从监狱中取出死囚数人,假冒船夫,斩首于河上。船夫见官员斩首杀人了,再不敢胡来,丁谓于是组织人员与船只日夜摆渡,不到3天时间,使黄河北边的百姓得以全部渡过黄河。紧接着,他又从难民中挑选少壮者,在数百里的黄河边分成若干块,均竖起旗帜,鸣金鼓,击刁斗,声音百里外都能听到。契丹人不了解内情,以为宋方已有防备,便撤退离去,从此“境内晏然”。


东平知县丁谓与宋真宗封禅考

丁谓虽才智过人,然而心术不正,做事“多希合上旨,天下目为奸邪”。他与王钦若、林特、陈彭年、刘承珪都以奸邪险伪著名,人称“五鬼”。宋真宗赵恒相信迷信,丁谓极力迎合,以神仙之事启迪皇帝。景德四年(1007),宋真宗听信王钦若造作“天书”,准备举行泰山封禅等事。不久,王诈称京师、泰山“天书”下降,为此特改元大中祥符。起初,因朝廷内库经费短缺,封禅之事未定。一天,宋真宗问丁谓:“封禅经费有没有问题?”丁谓回答:“经费足够,大计有余。”宋真宗听了便决定封禅泰山,诏丁谓为计度泰山路粮草使,负责所有经费。他先以三司名义向朝中内库借银10万两,又命各州献钱贡物,于十月以前集中到泰山下。封禅队伍数千人,浩浩荡荡。封禅结束,又到曲阜祭祀孔子。这次封禅活动,耗费钱财800余万贯。丁谓曾修编《封禅记》。


东平知县丁谓与宋真宗封禅考

宋真宗要在宫城营建玉清昭应宫,左右近臣上疏劝谏。真宗召问,丁谓回答道:“陛下有天下之富,建一宫奉上帝,而且用来祈皇嗣。群臣有沮陛下者,愿以此论之。”从此便无人再敢劝谏。大中祥符二年(1009),宋真宗命丁谓为修玉清昭应宫使,又加天书挟侍使、总领建造会灵观、玉皇像迎奉使、修景灵宫使、天书仪卫副使,还曾奉旨摹写天书刻玉笈。丁谓做这些事可谓是尽心尽力。玉清昭应宫计3600余楹,原估计二十五年建成。丁谓征集大批工匠,严令日夜不停,只用了七年时间便建成,深得皇帝赞赏。赐宴赋诗以宠其行。


东平知县丁谓与宋真宗封禅考

宋真宗从泰山封禅回到充州时,丁谓操纵女道士刘德妙,拿家里养的一只乌龟说成是老上君化身,亲自作赞颂。宋真宗到亳州谒太清宫时,丁谓特献白鹿一头、灵芝9.5万只。他自称是神仙丁令威(神话人物)的后裔,在自家的园林里特建有仙游亭、仙游洞,每天"晨占鸣鹊,夜看灯蕊,虽出门归邸,亦必窃听人语,用卜吉兆"。他好言仙鹤,任玉清昭应宫使时,每次醮祭,即奏报有多少多少仙鹤舞于殿庑之间,被人讥为"鹤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真宗   东平   景德   契丹   仙游   天书   劝谏   奸邪   泰山   黄河   船夫   政事   仙鹤   知县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