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唐末的毒舌男。

罗隐-唐末的毒舌男。

对于一个文人来说,封妻荫子,出相入将,莫过于是最大的荣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金榜题名,实在是许多文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时刻。然而,对于罗隐来说,上帝在他的仕途上设了无数关卡,以至于他一生仕途不畅,让人唏嘘。

罗隐的在公元859年进士,历时七年都不能考中。如此的命运让其心有愤恨,所以,罗隐把自己的诗文编成《谗书》,因为其太过明显,嬉笑怒骂中把一些丑事批判的体无完肤,他因此也被统治阶级所憎恶。罗隐的诗歌胜利了,但是正是他的毒舌,不合时宜的批判,让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后来罗衮写诗说罗隐"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的罗隐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结果都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罗隐也说自己为"十二三年就试期",可见其皓首穷经终不第的苦闷。

罗隐的才学不容置疑,因为他的嘻笑怒骂,涉笔成趣,他对现实的强烈批判精神和杰出的讽刺艺术才能。却让他屡屡碰壁。有些缺点是致命,但是那也是罗隐最大的优点,敢言他人不敢言,所以才让他成为唐末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正是由于生活在政治极端腐败的晚唐社会,又加上他仕途坎坷,十举进士而不第,便化进取为愤怒,视功名如烟云,常常以激愤的心情、锐利的笔锋揭露现实的丑恶,批判政治的腐败,抒发胸中的愤懑。他苦闷,也洒脱,写下《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诗名《自遣》,作者想要排遣内心的痛苦。只能借助那穿肠毒药。诗人的“愁”和“恨”是社会之愁,家国之愁但是这种愁绪愁是诗人自己难以解决的。上书,皇帝不听;劝说,皇帝不理;讽谏,皇帝会恼怒。罗隐是爽快之人,快乐时就大声高歌,一醉方休,但是醒来以后却仍然是愁绪满怀,愁上加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涉笔成趣   封妻荫子   皓首穷经   荣耀   嘻笑怒骂   仕途   愁绪   苦闷   文人   美文   明日   腐败   诗人   皇帝   现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