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克拉克一样凝视宇宙,直面人类的渺小与伟大

20世纪科幻三巨头阿西莫夫、海因莱因、阿瑟•克拉克是科幻文学上的三颗明珠,哪怕直到今天,他们三人创作出来的作品依旧闪闪发光,思想的浩瀚和深邃依旧是许多后续科幻文学者所不能达到的高度。

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翻开过不下两遍,海因莱因接触不多,阿瑟•克拉克读过的是他那遍最著名的《2001太空漫游》,由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于1968年拍摄成同名电影,也成为科幻电影的经典名作。

像克拉克一样凝视宇宙,直面人类的渺小与伟大

而克拉克被许多国人熟知并更深了解,估计是大刘说的那句谦虚的话:我所有作品都是对阿瑟•克拉克的拙劣模仿。

大师自有大师不同凡响之处。

阿瑟·克拉克让人惊讶的地方,除了他对科幻文学的贡献之外,最让人津津乐道则是预言家的身份,如人体冷冻、大脑记忆备份、全球通讯卫星、地震预测预防等等,如今许多技术都变成了现实。

更多的技术还走在路上,毕竟星际探索这一块,人类依旧只能在太阳系中折腾。

虽然航天器是先驱者10号已经进入恒星际空间,载人飞船想要脱离太阳系依旧遥遥无期。

像克拉克一样凝视宇宙,直面人类的渺小与伟大

但是,人类永远不缺少梦想家,只要心怀梦想,也许有一天就能实现跨越了。

当克拉克于2008年3月19日在斯里兰卡去世时,《新科学家》杂志上刊登他的讣告:“阿瑟·克拉克爵士去世,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太空时代前的最后一个有远见,最雄辩的梦想家。”

当我们看到阿瑟·克拉克的经典长篇时,却不知道他的短篇小说同样是精彩纷呈,所以当他的科幻短篇全集以编年体的方式呈现在眼前时,着实让人惊艳。

像克拉克一样凝视宇宙,直面人类的渺小与伟大

3册104个经典短篇,从对科技、人文、宇宙的星辰大海的想象到人类命运的反思,让人看到他对于宇宙的向往及对人类的爱。

正如书封上的一句说出了许多人对于克拉克的尊敬之情:像克拉克一样凝视宇宙,直面人类的渺小与伟大。


01

《十三邀》有一期许知远采访了吴国盛,两人在对话的过程中,吴国盛说了这样一句话:科幻是在文学作品里面属于贫乏的一类文学作品。

像克拉克一样凝视宇宙,直面人类的渺小与伟大

此话引来了不少网友的反驳,毕竟在文学作品的海洋里,科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

否则雨果奖和星云奖就成了天大的笑话了,而国人熟知的刘慈欣,他的作品《三体》就荣获第73届世界科幻小说大会雨果奖,可以说让喜欢科幻的人深受鼓舞,中国的科幻文学水准还是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的。

大刘说他的作品和阿瑟·克拉克没办法比较,这既是谦虚之词,也说明了后者的水准在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了。

如果读了阿瑟·克拉克的科幻小说,估计许多人都会被其中的奇思妙想所打动,在其中能够感受到贫乏吗?

像克拉克一样凝视宇宙,直面人类的渺小与伟大

这不是一片贫瘠的荒原,而是蕴含着无数思想的人文奇思才对。

用阿瑟·克拉克自序中的语言表述就是:通过描绘可能的未来,以及许可不可能的未来,科幻作家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鼓励他的读者保持头脑的灵活,愿意接受甚至欢迎变化--用一个词概括的话,就是适应性。


02

这部科幻短篇集收录了阿瑟·克拉克的许多经典作品,比如《守护天使》、《岗哨》、《星》及《与美杜莎相会》等等。

除了这些经典并获奖的短篇之外,本套丛书收录的不少短篇同样是脑洞大开,让人叹为观止。

个人很喜欢的一篇是《救援队》,文章表达的对人类这个群体的敬畏和赞扬之心。

向死而生,这是每个人都明白了,对人如此,对于地球同样如此。

只是时间跨度不一样罢了,然而放在宇宙的尺度之下,其实都很短,也会很快到来了。

大刘的想象中,是直接绑架了地球一起去流浪,而阿瑟·克拉克是如何想象的呢?

像克拉克一样凝视宇宙,直面人类的渺小与伟大

地球要终结了,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作为宇宙主宰的一个物种由于偶然的失误,虽然预知到太阳系会走向终结,却由于粗心导致遗漏了对地球的监测。所以第三颗行星上的文明估计就要灭绝了。

外星救援队的队长有的甩锅地说:自从上次调查以来,在不可思议的短时间内,这个星系中已经出现了智慧生命。

当然,救援队的所有人都认为,虽然出现了智慧生命,但是面对这场重大灾难,估计是跑不掉了,毕竟这个文明不可能发展出宇宙航行能力,所以只能尽可能的拯救了。

结果救援队扑了个空,地球上已经空无一人,让救援队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终救援队根据蛛丝马迹来搜索宇宙星空时,才发现了奇怪了事情,地球人以最原始的方式进行了星际旅行。

像克拉克一样凝视宇宙,直面人类的渺小与伟大

救援队感到无比惊讶:他们敢于用火箭跨越星际空间,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吧。他们需要几个世纪才能到达最近的恒星。整个种族全体踏上这段旅程,一定是希望他们若干世代之后的子孙能够完成它。

读到这,其实已经可以完全结尾了,这就是克拉克对于人类想象的力量,人类虽然很渺小,然而却是如此伟大。

所以救援队的队长说:我感觉挺害怕这些人的,万一他们不喜欢我们的小联邦怎么办?

虽然联邦的科技水平远远大于地球文明,但是面对这样一群如果胆大和冒险的种族,自封为宇宙主宰的种族也是如此佩服了。


03

许知远和吴国盛的对话中,吴国盛对于科幻文学作品表达了自己的疑惑,这点也不奇怪,毕竟读文学作品以及如何评价是每个人的私人感受。

有人认为读起来很震撼,有人认为可以读起来一点意思都没有。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有它合理性所在。

在他的这些短篇中,如《撤离地球》、《救援队》、《守护天使》、《岗哨》等等,都是把人类放到一个大的宇宙图景下去思考。

人类的未来是什么模样,没有人知道,但是,只要知道不放弃努力,不放弃对未来的探索,就没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了。

像克拉克一样凝视宇宙,直面人类的渺小与伟大

正如克拉克写给自己的墓志铭:“他从未长大,但他从未停止成长。”

阿瑟·克拉克已作古,但是他对于人类命运的无限思考及期盼,却是让人动容,在没有到达最终的理想未来时,我们都不会停止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克拉克   阿西莫夫   雨果   海因   宇宙   人类   岗哨   吴国   太阳系   科幻   文学作品   美文   种族   渺小   地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