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会有“玻璃心”?父母不仅要给孩子关爱,还应该建立规则

上周我参加了一场儿童夏令营时,有一个小孩令我印象深刻,在提问环节 ,她总是积极举手发言,我当时还在想这个小姑娘真的很不错,遇到问题很积极,不怯场。但在头脑风暴环节中,由于小姑娘的一个想法被同组的小朋友不认同划掉后,她很生气,扔掉笔在一旁哭泣起来。

我们赶忙去安慰她,毕竟孩子的哭是在情理之中。

但我们安慰了半个小时,她的情绪依然没有得到平复,接下来的环节也不愿意继续参与;直到下半场游戏老师让她第一个回答了问题,她才开心地参加到游戏中。但在后面的环节中,如果老师没有第一个提问她,她就会很委屈地哭叫起来,这种行为令我很是不解。

孩子为何会有“玻璃心”?父母不仅要给孩子关爱,还应该建立规则

看到这个孩子的种种表现后,我思考了好久,最终脑海中浮现出了三个字:“玻璃心”。现在的家长都注重于保护孩子,却最终导致孩子无法遭受挫折,造成了孩子的玻璃心,这实际上是现如今被众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忽视的一个问题。

所谓的“玻璃心”的孩子,就是指那些容易受到打击、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过分脆弱的人。这类孩子在生活中受不得一点挫败,希望随时随地受到别人的关注,如果自己不被别人认同,就会情绪低落,陷入悲伤。

孩子为何会有“玻璃心”?父母不仅要给孩子关爱,还应该建立规则

为什么会出现“玻璃心”的孩子?

事实上现在存在“玻璃心”的孩子不在少数:在去年,一个13岁的初中生因为上课玩手机,被老师发现后收走,下课他就在自己所在楼层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每年当高考成绩下发后,总是会有新闻报道孩子因考得不理想内心受挫,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报道。这些都是孩子玻璃心的表现。

孩子为何会有“玻璃心”?父母不仅要给孩子关爱,还应该建立规则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内心都如此脆弱呢?

父母的过分骄纵是造成孩子内心脆弱的首要原因。现在的孩子在父母的眼中都是宝贝,父母对孩子无比疼爱,从小将孩子呵护起来,生怕孩子受到一点点委屈,总是尽可能地去满足孩子的需求。而这样教育下的孩子就只学会了索取和享受,对父母形成了依赖,一旦遇到拒绝或批评,就会产生挫败感,甚至会做出极端的事情。

孩子为何会有“玻璃心”?父母不仅要给孩子关爱,还应该建立规则

有些父母喜欢过度地表扬孩子,但过度的赞美所带来的结果只会是:孩子只愿意听到好话,不愿接受批评,即使是善意的批评,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在赞美声中的孩子习惯了一帆风顺,经不住挫败。

一旦遭受逆境,就容易变得消沉。

孩子为何会有“玻璃心”?父母不仅要给孩子关爱,还应该建立规则

如何改变孩子的“玻璃心”?

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做的不是给孩子一个舒适的环境,而是教会孩子如何去赢,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要使孩子有遭受挫折的能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给他爱和自由,还应当建立适当的规则,不能一味地严厉,也不能一味地骄纵,要学会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去和孩子交流。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一味地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寻求认可上瘾,就等于告诉了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一旦他们面对失败或得不到肯定的时候,往往就会放弃努力,甚至自暴自弃。

孩子为何会有“玻璃心”?父母不仅要给孩子关爱,还应该建立规则

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对待孩子不能光表扬,需要把表扬换成鼓励,比如孩子学会了吃饭,搭完了完整的积木,妈妈可以采用激励的方式来表扬孩子,通过描述孩子做到的事情以及孩子的情绪来鼓励孩子,而不是“你真棒”这样表扬的口吻。

作为父母,要从小正确地教育孩子,保护孩子是父母的本职工作,但如果过度保护,造就了孩子的“玻璃心”,那对于孩子就是一种伤害。我们要相信一个有着自信心的孩子,他的内心也会变得更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斯坦福大学   父母   孩子   骄纵   玻璃心   美文   小姑娘   教育孩子   挫折   环节   脆弱   内心   批评   情绪   家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