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应该心理”:和同事交往应察言观色,在言行上互相理解

在职场有一种“应该心理”:认为别人应该以自己对待他的方式来对待自己。

与人相处要善于观察,他以什么方式对你,说明他希望你也如此对他。在生活中避免不了交际,当他人对我们进行“暗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理解到位。

职场中的“应该心理”:和同事交往应察言观色,在言行上互相理解

一位女同事在吃午饭时给我倒了一杯水,并且一直对我微笑,表达善意、亲切和热情。我在想,一个其他部门的人员,是因为什么突然从“相逢一笑”的关系发展成“笑脸相迎”的地步。如若没有其他目的,那真实情况就是她在公司缺少以同种行为对待自己的人了。

我起初以为她不怀好意,之后的聊天中知道了,原来这几天感觉到累,公司里也没有能交心的小伙伴,所以她希望自己的一些行为能给更好地融入大家,同时她也希望自己能被同事盛情相待。

职场中的“应该心理”:和同事交往应察言观色,在言行上互相理解

如果我们对这位同事的行为冷嘲热讽,觉得她有其他的小心思,对她冷眼相待,那么她必然会觉得我们对待她的态度太过高冷、方式太过偏激,就会产生一个结果,我们跟她的关系会受损,或者会激起更大的矛盾,给同事的内心造成创伤。如果她产生报复心理,那么,公司里将会产生内讧现象,进而给公司带来不好的影响。这就是我们熟知的“蝴蝶效应“,就因为一个人的价值观,从而可能会改变整个公司的运营情况。

职场中的“应该心理”:和同事交往应察言观色,在言行上互相理解

所以,我们面对她人的这种“应该心理“,为了避免让对方从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我们要正确对待他的行为。她平时关心你,你平时也去关心一下她。刚开始相处暂且不要深入交往,要有一个观察和适应的阶段,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们就在平时的关心中相互了解对方,时间一久,或许我们将成为最好的朋友。

“应该心理“是一种病吗?并不是。

职场中的“应该心理”:和同事交往应察言观色,在言行上互相理解

而是你生活中缺少自信、缺少安全感!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我们在父母的教育下产生的价值观以及养成的习惯,决定了我们为人处世时的方法。父母给予我们很多的爱时,我们便树立了自信。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自己就懂得先努力克服;结果不尽人意的时候,总有父母教我们该如何去做。

如果家庭中的人员给不了自己足够的爱,那么我们就会向别人索取。希望自己能得到他人的关心,自己对别人好就指望别人也对自己好。所以,在我看来,“应该心理“不是一种病,而是后天别人的行为结合自己的想法产生的。

职场中的“应该心理”:和同事交往应察言观色,在言行上互相理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身边的某个人在你不知所以的时候突然就不理你了,或者突然就对你进行语言攻击,在背后说你坏话了。我有过,是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我们俩经常一起吃饭,一起去上课,一起去图书馆,一起去操场跑步。突然有一天,她不来找我了,而且总是躲着我。

我很纳闷她为何如此对我,我伤心透了。

因为我当时并不懂得“应该心理“,每次都是她更照顾我一些,我根本没有想过她也需要我的照顾。

职场中的“应该心理”:和同事交往应察言观色,在言行上互相理解

因为不懂“应该心理“,忽略了朋友内心的想法,最终让我失去了一个朋友。现在悔恨已经晚了,那就从此刻起,学会察言观色,读懂他人向你表达的意思,采取适当方法满足对方的这种心理。即便满足不了,也应该尽可能地采取补救措施,达到”等价对待“,避免他人的内心产生仇恨感。这就要求我们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好,欠了谁的人情要尽快还上。

最后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学会感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冷眼相待   同事   心理   路遥知马力   察言观色   言行   美文   价值观   自信   平时   内心   想法   父母   关系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