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矶*古镇消失

那天在栖霞山,坐游览车到达最高峰,由于起风,能见度不佳,就没有好好观看江景,留下一点遗憾。每次到江边都有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于是就有了该到江边去看看,走走,我知道Someone is waiting for me。

燕子矶公园其实不大,可名气很大,乾隆皇帝下江南就曾经到这里,登上山崖,提笔写下燕子矶几个大字,后人特意盖了亭子,保护这块石碑。诗人李白也来过这里,乘坐一叶扁舟,怀才不遇,借酒消愁,把燕子矶比作酒樽,痛饮长江水,以表达他的豪情壮志。

燕子矶*古镇消失

往前走,就有一块石碑,上面是陶行知的警句;“想想死不得”,兵荒马乱的时候,很多人失去了生计,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就有很多人从这里一跃而下,了断此生,酿造了多少人间悲剧。再往前走,就是一座纪念南京大屠杀的碑。当年日军打到燕子矶,屠杀了三万多已经放下武器的军人和二万多平民百姓,燕子矶头堆满了中国人的尸骨,血水染红了江水,留下千古仇恨,勿忘国耻。 碑前摆放着白色和黄色的菊花,依然有后人在缅怀这些先烈,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江面很开阔,不少货运船在行驶,其中有专门装集装箱的货轮,还有不少运沙船,建筑行业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很多人在江底挖沙,发了大财。我曾经跟着拖拉机到达沙码头,非常壮观。虽说长江带来巨大的流沙,可盲目的开采江沙,也破坏了江中航道水流走向,一定要管理好。

燕子矶*古镇消失

有一个石刻讲了一个古老的故事,当年皇上喜欢吃江中的鲥鱼,为了满足他的奢侈,下面的官员快马加鞭的把江中刚打上来的鲥鱼进贡给他,每隔30里路,就把活鱼放到水中养一会,保证鲜活。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我们小时候还是能吃到鲥鱼的,清蒸,不要把鳞片刮掉,里面有鱼油,非常的鲜美。那时长江里的刀鱼也就卖八角钱一斤,只需要放些葱姜盐,上锅蒸,清明以后的刀鱼刺就硬了。

燕子矶*古镇消失

看报道,长江里仍然生活着江豚,哺乳动物,一次只产一胎,是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动物,可是江面那么多的船只,经常发生螺旋桨伤害江豚的事故,长江的生态平衡早已被破坏,平常人再也吃不到鲥鱼,刀鱼,常州人工饲养河豚成功,只要处理得当,剧毒的河豚也能成美味佳肴,不过打死我也不敢吃河豚。

到燕子矶我另一个念想是看一看古渡口,燕子矶是个古镇,在没有建长江二桥的时候,八卦洲的人要想进城,只有靠轮渡,所以那里保存着农业社会小镇的格局,那里的景观依旧停留在五六十年代,我曾经拍了不少照片,如今那里已经面目全非,到处都是拆字,整个区域都荒废了,千年古镇消失了。 只有一个农资商店开着门,门口放着冬天取暖煤炉的白铁皮烟囱管,店里卖铸铁炉,和大小铁锅,里面的东西对于我来说都很新鲜,特别是镰刀,学农的时候用过。现在农耕文明迅速的在消失,这些农具也没有人买了,中国一下子从农业社会跳到信息社会,国外上百年的工业社会,被中国人缩短到三十年,这里的东西都成了文物。

燕子矶*古镇消失

居民基本上都搬迁完了,镇里的房子很多都是上百年的木结构的老房子,门口贴着春联,挂着红如意,贴着财神爷,路过燕子矶文体中心,墙边的青砖上长着青苔绿草,几只鸡在觅食,有几条狗看见生人在吼叫,这些狗明显的是被人遗弃了,拆迁过渡,估计这些狗主人没有地方可以养狗。

燕子矶*古镇消失

城市改造的推土机推到的不仅仅是古老的建筑,也是长期形成的人居环境文化,没有老邻居可以拉家常,没有猫啊狗啊的陪伴,那些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原生态居民生活方式起了巨变,是社会进步还是文明的破坏,历史自有公论。

燕子矶*古镇消失

我最心疼的是古老的石块路,本来南京大街小巷都是由这些石块路铺成,南京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些石块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如今全部被沥青覆盖,找不到一条可以寄托童年回忆的石块路,只有在燕子矶保存着一小条,我只能用相机记录下来原始状态,很快就会毁掉。曾经有一个美国人买下了一栋徽派古建筑,原封不动的搬到美国,装配起来就是一个中国文化博物馆,我们自己不心疼的东西,在国外成了宝贝。被拆毁的老房子里面有我们的根。

燕子矶*古镇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燕子   江豚   鲥鱼   河豚   江面   长江   石碑   南京   石块   江边   江水   古镇   美文   古老   中国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