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年度最佳影片,再不看就要下映了!追求成功,不如享受生活

电影始终在传递一个主题,一种价值观。叙事如同加热的过程,待故事抵达沸点时,主题自然烘托而出,完成故事与主题的闭合。

而在主题与故事的“闭合”时刻,角色往往会经历“顿悟”的片刻,这场顿悟会完全扭转故事的发展,将故事推进到尾声,把角色牵引到欲望的终点,即一开始就想要抵达的目的地。

如何表现角色的顿悟,巧妙的闭合主题,体现着一部电影的品质,以及编剧和导演的水平。在“艰难的”2020,现实中的我们,的确太需要一场顿悟,扫去阴霾,为未来拾得信心。

就在即将告别2020年之际,皮克斯送出了一抹阳光,《心灵奇旅》(Soul)再次温暖了无数人。

这部年度最佳影片,再不看就要下映了!追求成功,不如享受生活

皮克斯的电影,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地方,就是那“魔法般的一触”,比如人物之间的一个拥抱,一次握手,或者一滴眼泪,一场别离,甚至是秋日里落到人物手中的一片黄叶。

看似稀松平常的一次接触,在娓娓道来的叙事,细致营造的人物,耐心铺垫的伏笔中,顷刻间“化茧成蝶”,仿佛情感炸弹,带来杀伤力十足的共鸣感。

这部年度最佳影片,再不看就要下映了!追求成功,不如享受生活

这也是《心灵奇旅》最令人称赞的地方,无论是主题的闭合,人物的顿悟,皮克斯都不会“用力过猛”、亦或“招摇过市”,而是轻描淡写,不断做减法,以润物细无声之势,施出“魔法一触”,让人在不经意间泪盈于睫。

目的与过程

《心灵奇旅》上映后,分数高的有点吓人。豆瓣得分9.1,硬生生拿到年度最佳。IMDb也毫不“客气”,观众打分8.2,专家MTC给出了破天荒的85分!

这部年度最佳影片,再不看就要下映了!追求成功,不如享受生活

烂番茄97%鲜,观众喜爱度高达90%。

这部年度最佳影片,再不看就要下映了!追求成功,不如享受生活

一片赞誉声下,不少人纷纷为其扣上了年度最佳电影的称号。毫无疑问《心灵奇旅》已经成为了明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有力竞争者。虽然套路满满,但依旧令人感动。《心灵奇旅》的主题非常契合2020年的“特殊情况”,更是抚慰了无数打工人满目疮痍的灵与肉。皮克斯的电影想象力惊人,常常人类的内心世界或者情感空间,以动画形式具象化的呈现出来。

比如《头脑特工队》里,将人类的情绪“角色化”,或者在《寻梦环游记》中,将人类死亡之后的地方表现得光怪陆离又趣味横生。《心灵奇旅》是由皮克斯的王牌彼特·道格特和新人导演坎普·鲍尔斯联合执导,这也是道格特自《怪兽电力公司》《飞屋环游记》和《头脑特工队》之后,第四次执导长片作品。

这是一部“高概念,低门槛”,很好的平衡了商业性与主题深度的佳作。讲述的灵肉分离,指涉的却是生活中最平凡的点点滴滴。触动道格特拍摄《心灵奇旅》的是一件非常“无意义”的事情,“我记得有一天我骑自行车的时候,停下来摘了一个树莓,它被太阳晒暖了,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树莓。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那个几乎毫无意义的时刻。”

这部年度最佳影片,再不看就要下映了!追求成功,不如享受生活

影片的主题也非常“接地体”,即我们生命中的任何一个超然时刻,都可能定义我们生命的意义。每一部电影的角色都被欲望牵引,跨越一道道沟壑,抵达故事的终点,达到他期待的目的地。这也是经典叙事法则强调的人物动机和叙事动力。

但《心灵奇旅》却一反常态,它给人物灌输了执念,却在他达成欲望的一刻,迎来了无比的空虚和失落。原来生活不止是远方(目的),而是经历的无数片段(过程)。在不断内卷化的社会里,一道又一道鸡汤鼓励大家要“努力奋斗”,甚至用“后浪”来督促年轻人继承前浪留下的丰富遗产。

但年轻人(社畜)渐渐发现,高度内卷化的时代,后浪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当成功学变成当今社会唯一的“成功”方式,大多数人眼中的生活目的地时,我们早已失去了感知生活本身的能力,成为了影片中的“孤魂野鬼”、执迷于目的地的迷失游魂。

这部年度最佳影片,再不看就要下映了!追求成功,不如享受生活

而《心灵奇旅》通过一位爵士演奏家的奇妙经历,想要拓宽人们的想法,从单一关注成功变成更广泛地思考人生意义,以及我们能为生活些增益什么,而不是从中无度的索取。

爵士乐与纽约市

为了突出“经历”与感受高于终点和目的,《心灵奇旅》将爵士乐和纽约市建构为男主角乔伊的精神目标和生活地。

乔伊一辈子都在为成为一名爵士乐手而努力,即便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如今只能在小学教授音乐课程,但也无法浇灭他的信念。他视爵士乐为生命,保持他灵与肉合一的黏合剂。

但就在他即将和大师登台演出,实现人生的“触底反弹”时,他跌落进下水道,上演了志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悲剧。剧情发展到此处,皮克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开始炸裂。

跌入“爱丽丝兔子洞”的乔伊来到了一个叫做“生之来处”(the Great Before)的灵魂诞生地。“生之来处”是年幼灵魂的孵化与培育地,新生的灵魂在降生地球之前,必须先在那里获得不同的个性和兴趣,找到自己的生命“火花”,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而死去之人,有的直接进入“重生大门”,转世投胎;或者因为生前的成就,成为“生之来处”的灵魂导师。

这部年度最佳影片,再不看就要下映了!追求成功,不如享受生活

在灵魂“辅导员”杰瑞们的安排下,灵魂宝宝们会随机获得不同性格和各种属性。而后通过灵魂导师们的指引,收获最重要的一缕“火花”,拿到去往地球的门票。

乔伊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死亡,意外掉入“生之来处”,并且假装成灵魂导师与千年小鬼22做起了交易。乔伊帮助22找到火花,22转让自己去往地球的门票,让乔伊“回归”自己的身体,完成爵士乐的夙愿。

乔伊和22的搭配是我们熟悉的“反差”设计,单纯大叔与涉世极深的萝莉,两人之间,还有他们各自的年纪与性格都存在各种显而易见的反差,以便引发冲突,制造笑料和人物弧光。

22已经在“生之来处”度过千年,她的导师名单包括阿基米德、特蕾莎修女、亚伯拉罕·林肯、马丁·路德等等,光是复述他们的心灵鸡汤就能唬住不少人,可这些杰出的名人都没能启发22自己找到生活的意义。

这部年度最佳影片,再不看就要下映了!追求成功,不如享受生活

《心灵奇旅》在这里巧妙地进行了角色替换,让乔伊附身到一只猫身上,以旁观者的身份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而让22提前来到地球,以自我实践的方式去寻找生命的火花。这个精巧的设计,给了人物弧光转折最有说服力的铺垫,令后面转折水到渠成。而爵士乐和纽约市也都高度契合主题。

爵士乐是需要即兴演奏的音乐,不能墨守成规,需要不断打破法则。最佳的一次演奏永远是下一次,因为后面所有的重复都会令爵士乐黯然失色。最好的爵士乐手,往往是在灵光乍现的一刻,完成了自己一生中最美妙的一次表演。

影片中,乔伊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动了一位在音乐道路上犹豫不决的小学生。她原本想要放弃,却在拿起长号的那一刻,再度忘情演奏。

这部年度最佳影片,再不看就要下映了!追求成功,不如享受生活

她也许不会成为一位爵士乐手,但她在楼道间吹奏的片刻却打动了22的心,因为那就是她苦苦寻找的生命花火,不是音乐或者乐器本身,而是它们带来的片刻欢乐,以及由此让人感受到的自我存在。

到了片尾,乔伊终于登台演出,收获了观众的掌声和家人的认可。当他兴致勃勃地问大师,明天又要玩一点什么时,大师却回答他“把今天的美好重复一遍”。

这让乔伊倍感失落。原来爵士乐也和每天搭乘的又热又臭的地铁一样,遇到千篇一律的人,重复千篇一律的生活。

这部年度最佳影片,再不看就要下映了!追求成功,不如享受生活

大师看出了他的怀疑,于是用了一个寓言故事作为解答,“一条年轻的鱼想要寻找大海,向一条年纪大的鱼询问。年纪大的鱼告诉它你所在的就是大海。年轻的鱼说这里只有水,哪里来的大海?”

我们总以为终点遥不可及,其实只是我们因为太专注每一个目标,而失去了抵达其他终点的可能。有时候,我们甚至已经抵达了他人想要或自己没有意识到的终点,而无以为这一切毫无意义,错失了体验生活的可能。

无论是22的生命火花,亦或乔伊对于爵士乐的顿悟,其实都在两人互换了身体,在为目标奋斗的过程中达成了。它是22躲在角落发抖时咬下的一片披萨,是坐在理发店时吃下的棒棒糖,是在打赏给流浪歌手的一节面包,是用手接住一片秋叶的片刻。

这部年度最佳影片,再不看就要下映了!追求成功,不如享受生活

而对于乔伊来说,是听见学生愿意继续尝试吹奏,看见母亲拿出父亲的演奏服,听见好友第一次谈他自己的梦想时。所有的美好体验与顿悟都来自他们原本以为的目的之外。当他们重新理解了目的或过程,结果与经历,他们对于爵士乐和纽约市也有了全新的认知。

灵与肉

由此看来,灵魂与身体只是《心灵奇旅》高概念化的外表,骨子里还是谈论的平常人的世俗生活。这就是为什么有影迷会觉得《头脑特工队》特别燃,而《心灵奇旅》有些平平无奇的原因。《头脑特工队》的主题还是“成长”,有着一股干劲。而《心灵奇旅》除了22的“成长”之外,还有乔伊的“妥协”。

灵与肉的合一,并非只是成功,而是找到自我内心的平和。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努力奋斗”,而对于一些中年人来说,也许学会妥协更为重要。这有点丧,但的确是真理。就像影片中,”生之来处”与人间交界的“灰色地带”,即游离灵魂所在的“忘我之境”。

地球上自我沉醉、进入忘我境界的人,都会在不自觉中灵魂出窍,神游天外进入这片空间。

这部年度最佳影片,再不看就要下映了!追求成功,不如享受生活

虽然能进入这个异空间是人精力专注的表现,但若是过于偏执,让意识脱离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那么灵魂会化为蒙尘的灰色灵体,在忘我之境里带着执念盲目地游荡下去。

“生命火花”和“灰色灵体”,分别是生之来处和忘我之境中最重要的核心设定。两个设定也相互对立存在。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为了保持灵与肉的统一,既要追寻“生命的火花”,也不能执念太深,变成迷失的“灰色灵体”。

这部年度最佳影片,再不看就要下映了!追求成功,不如享受生活

治愈心灵的永远是当下,过度沉溺过去或者担忧未来,只能徒增烦恼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皮克斯   纽约市   目的   爵士乐   忘我   终点   美文   爵士   火花   最佳影片   角色   灵魂   心灵   生命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